1500億市值“打水漂”,上半年醫藥“龍頭”成“跌額”榜首 來源:藥智網/弎 近日,隨著上半年正式收官,醫藥行業上半段行情也正式宣告結束,期間A股市場爆發各種概念股,各板塊漲跌幅榜單陸續出爐,作為重點板塊的醫藥行業,上半年各大上市企業的變化趨勢也自
1500億市值“打水漂”,上半年醫藥“龍頭”成“跌額”榜首
來源:藥智網/弎

近日,隨著上半年正式收官,醫藥行業上半段行情也正式宣告結束,期間A股市場爆發各種概念股,各板塊漲跌幅榜單陸續出爐,作為重點板塊的醫藥行業,上半年各大上市企業的變化趨勢也自然備受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或許由于去年疫情原因,期間不少醫療企業迎來融資新高,以至于今年以來,市場長時間震蕩調整之勢不可逆轉,但醫藥總體情況下仍是漲大于跌,截止6月30日,共有170家上市藥企呈現漲勢,127家上市藥企呈現下跌趨勢(排除醫療器械)。

而正是由于喝酒、吃藥行情長時間被看好,卻在今年迎來反向發展,因此上半年對于上市藥企中跌幅居前的藥企榜單,就成為眾人茶余飯后的談論點。
在上半年上市藥企跌額top10榜單中,生物制藥行業共有5家企業上榜,占比50%,依次是長春高新、康泰生物、甘李藥業、天壇生物、華蘭生物;醫藥商業上榜兩家,分別是國藥集團與大參林;化藥行業上榜3家,分別是恒瑞醫藥、康弘藥業及華海藥業。
其中,有兩點內容特別值得注意,其一是醫藥龍頭恒瑞醫藥在2021上半年期間共計市值損失達1572億(-26.69%),居行業首位,跌幅雖不是最大,但其跌額確是前所未見。其二是在今年的榜單中藥、醫藥服務行業并無企業上榜,看來備受關注的CRO行業,今年大概率仍舊堅挺。
但是,上周五CDE突然發布《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表面上看似是針對抗腫瘤藥研發收緊口子,避免2020年期間腫瘤研發項目占比近80%事件持續發酵,一窩蜂全搞腫瘤研發,對疾病發展事業反而弊大于利。
也就是說,短期上來看CRO行業一直聲稱的“政府扶植產業”的光環或將面臨摘下,景氣度下降趨勢正在來臨。

在上半年跌幅TOP10中,作為藥品占有率最大的化藥行業也成為上榜企業最多的子行業,其次是生物藥,而醫藥商業、醫藥服務與原料藥則分別占一席。

康弘藥業作為上半年跌幅最大的企業,其上半年整體跌幅達51.86%,直接市值損失近230億,直接原因或是“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的終止,導致公告后連續三日跌停。
之后則是凱因科技與圣諾生物兩家生物藥企,作為2021年新上市的次新股(數據非考慮發行價,以上市開盤價計),兩者共同特點均為“開盤即巔峰”,而造成這樣局面最主要因素源于,上半年期間36家醫藥企業扎堆掛牌上市,看似開創融資高峰,實則多數企業募集資金遠低于預想,同時如凱因科技一般的新股押注擁堵賽道的企業,靶點扎堆嚴重、產品商業化成本高、行業競爭激烈等諸多問題普遍存在,也使得投資者對此類公司持謹慎態度。
總結
最后簡單來講,年初至今,從行業角度上看,大資金的確偏愛醫藥行業,特別是醫藥生物行業,但愛美客、康希諾、康龍化成、華熙生物、片仔癀、萬泰生物、通策醫療等等廣受追捧的企業概念卻與前幾年有所不同,或許是由于行業關鍵詞的變化,也或許是其他子行業外圍不確定因素加大的風險(帶量采購、創新藥研發指導原則等等),總之而言就是寒來暑往,沒有哪個概念能一直持續下去,也沒有哪個概念永遠處于底層。
恰如,回看《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風生水起的CRO行業或許也將迎來新的挑戰,上半年收官之戰雖已告捷,但看下半年能否挺住。
責任編輯|青霉素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藥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