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CDMO領域收入排行,五年內“藥明生物”市占率必降 來源:藥智網|弎 現如今,國外跨國藥企剝離生產職能,提倡輕資產運營,帶來整體外包比例提升;國內創新藥趨勢大好+MAH制度共振下國內CDMO行業迎來爆發性增長,繼而“內生+外生性增長”很大程度上給CDMO
2020年CDMO領域收入排行,五年內“藥明生物”市占率必降
來源:藥智網|弎

現如今,國外跨國藥企剝離生產職能,提倡輕資產運營,帶來整體外包比例提升;國內創新藥趨勢大好+MAH制度共振下國內CDMO行業迎來爆發性增長,繼而“內生+外生性增長”很大程度上給CDMO行業帶來的了前所未有的機會。
同時,作為第一人口大國,中國無疑擁有全球最多化工及制藥相關專業人才,年紀輕、學歷高、雇傭成本低、容易壓榨工作時間是目前國內CDMO人才的四大主要特點,導致高成本地區的訂單量大量流入國內,直接導致我國CDMO行業迎來快速發展。
早年間,由于中國原料藥供應商各方面能力的缺失,國際制藥企業一般不會把核心生產環節交給國內,或者是在完成臨床試驗階段的藥物研發生產后,將商業化階段的生產轉移,導致國內創新藥商業化生產領域落后。但經過5年的發展,本土CDMO企業已經成功切入到cGMP中間體生產中,技術附加值和利潤水平持續提升的同時,過硬的完成指標也促使雙方合作趨向深入,客戶粘性加強。

我國企業收入體量較小,未來成長空間較大,國內外差距大
由于我國CDMO行業整體發展時間相對較短,無論是收入體量、利潤體量、企業規模、人才比例還是人均營收相對龍沙制藥這樣的國際頭部CDMO企業差距巨大。但同時我國CDMO行業在增速及成長空間上也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同時也成為國內CDMO行業的最大特點。

從收入體量來看,藥明生物、合全藥業及凱萊英處于營收第一梯隊,2020年CDMO板塊分別收入56.1億、52.8億及28.38億;而第二梯隊的企業數目則明顯高于前者,收入突破10億大關的企業數達到了5家,博騰股份、九洲藥業、康龍化成、普洛藥業等知名企業均在其中;而最后的第三梯隊無論是CDMO板塊的營收體量還是同比增長率質量都參差不齊,不過這部分企業也是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代表,如果單論總營收,其中不少甚至超過了第二梯隊企業。
但同時,國內收入體量與海外CDMO龍頭龍沙制藥相比,則無疑差距明顯,2020年實現45億瑞郎的銷售業績,而CDMO并未單獨列出,依照去年銷售餅圖推測其CDMO業績應在40億美元左右。大局上來看,國內外CDMO企業利潤水平無疑差距明顯。
業務“縱+橫”發展是國內CDMO行業的主要趨勢
也正是由于國內特定的CDMO發展環境,盡管大部分CDMO企業多處在客戶資源、項目管理及資金實力的積累階段,業務范圍附加產值較低。但近年來,如藥明康德、博騰股份、凱萊英、藥明生物等龍頭企業已通過各種方式來提升自身競爭優勢與利潤空間,目前主要以業務縱向拓展(臨床前期向后期和商業化拓展,以及中間體向API和制劑CDMO拓展)與橫向布局新業務(生物藥CDMO)為主。
CRO+CDMO一體化是我國企業重要發展趨勢
以目前我國的發展方向判斷,CRO+CDMO一體化無疑是最重要的趨勢,凱萊英、博騰股份、九洲藥業等CDMO企業均開始布局CRO業務,而藥明康德早年間則已經實現了CRO+CDMO的一體化發展。同時,未來隨著中小型創新藥企業、科研單位和高校研發需求的增加,CDMO企業向CRO領域發展成為必然趨勢,一方面向產業鏈前端延伸可以更好的建立產業生態,更牢固的綁定資源客戶,相當于為后端CDMO服務起到引流的作用。

API-制劑一體化發展是我國CDMO企業發展的必然方向
而在CDMO細分產業鏈上,與藥企之間的合作往往都是從中間體等環節開始。雙方有了多年時間合作基礎后,才會逐漸向原料藥和制劑方向發展。

而先天上由于我國CDMO行業發展時間較短,大多數企業就算與跨國藥企合作,也僅僅局限于起始物料、非GMP中間體、GMP中間體和原料藥的生產,就算是小分子領域的龍頭企業合全藥業(藥明康德)和凱萊英也僅僅是剛涉及制劑生產領域,而隨著CDMO企業的研發實力的增強及客戶綁定程度的加深,從中間體到原料藥再到制劑的逐步升級,將是我國CDMO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大+小分子協同發展是我國CDMO企業的理想狀態
2020年全球銷售額前十的藥品銷售收入總計達到1031.1億美元,其中小分子藥物6個,銷售收入占比為51.7%,單抗/重組蛋白類大分子藥物4個,銷售收入占比為48.3%,相比多年前銷售額前十的藥品,無論是數量還是金額都有著巨大的提升,同時也側面反映了大分子生物藥如今已成為引領全球藥品發展的核心動力,考慮到大分子藥物特別是細胞和基因治療藥物的研發和使用特點,其對CDMO行業的依賴程度更高,未來有望成為CDMO行業的新增長點。

企業布局業務類型來看,除大部分企業集中的“多肽和寡核苷酸CDMO”,抗體類大分子CDMO以及細胞和基因療法CDMO國內也有不少企業開始涉及,其中藥明康德、凱萊英、博騰股份就是其中代表性企業。
目前總體上來說,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細胞和基因療法項目推進到臨床后期階段,以及本土CDMO企業的產能擴張推進,產能和收入的天花板,未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集中度低的行業特點,有利新鮮血液注入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全球范圍內CDMO企業超過600家,其中龍頭企業龍沙制藥2019年市場份額為6.6%,賽默飛、康泰倫特、吉友聯和勃林格殷格翰,市占率則更低。這與醫藥中其他子行業有著巨大的區別,這是由于CDMO其自身特點所造成的。
- 在研發階段,制藥企業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IP,會將不同的環節交給不同的CDMO企業完成,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全套工藝流程被同一家CDMO企業掌握;
- 在生產階段,大型制藥為了保證供應穩定性以及相對較低的供應價格,會將同一個創新藥的中間體/原料藥外包給3-4家CDMO企業供應;
- CDMO行業科技屬性較強,很多技術主導型的中小型CDMO企業在某些細分領域具有十分強大的競爭力,而新藥研發難度愈發加大,工藝開發也愈發復雜,所以有一技之長的CDMO企業可以占據一席之地;
但與全球有所不同,目前我國部分CDMO行業還處于初步階段,大分子CDMO集中度遠高于小分子CDMO集中度,2019年大分子CDMO龍頭藥明生物市占率超過80%,是行業內的絕對龍頭,相比之下,小分子CDMO龍頭合全藥業市占率不到10%。而隨著未來大分子CDMO企業的技術實力、研發能力、項目管理水平和產能管理等多個方面的成熟,藥明生物的市占率大幅度下降是必然趨勢,這對于CDMO大分子領域的“后發者”絕對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資本加注CDMO,產能泡沫下后發者如何?
2020年,全球醫療健康產業共發生2199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創新歷史新高,達749億美元(約5169.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約41%。從投資領域來看,生物醫藥最受關注,平均單筆融資金額較大。
2021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物醫藥行業共發生了73起融資事件(種子輪至pre-IPO),總融資額超180億,其中有百因諾生物、鼎康生物、臻格生物及澳斯康4家CDMO企業共計融資金額超24億,涵蓋各個融資階段,且鼎康生物還是整個A輪融資中金額最高的企業。

而針對,資本加速涌入CDMO領域后,能否對頭部企業的地位產生本質上的威脅?強者恒強的邏輯,是否意味著如今選擇進入CDMO行業為時已晚?扎堆入局的情況是否會導致產能泡沫的產生?卻又成為了大多數行業人員擔心的問題。
藥明生物陳智勝表示,國內生物藥CDMO龍頭企業的最大優勢在于產能、人才與供應鏈,項目與客戶量需要一定積累才能轉換成為規模。同時,包括雙抗、ADC及疫苗業務的開拓也是需要一定前瞻性,提前幾年布署賽道和技術平臺實屬常見。
而對于入局時間是否過晚,中金啟辰總經理徐怡在CHC大會上表示,如今的創新藥市場,挖金子的不一定能挖到金子,但是賣鏟子能賣到錢,CDMO行業相對創新藥領域風險大大降低。或許這也是大多數人選擇曲線救國,選擇CDMO行業的原因之一吧。
對于產能泡沫,火山石資本創始人章蘇陽在2021CHC中信證券醫療健康大會上也表示過,市場泡沫并不可怕,關鍵是泡沫竄在的時候需要找到找到什么是空氣,什么是水。泡沫總是有的,因為沒有泡沫新的東西是不能往前走的,調動資源的前期一定是泡沫,泡沫本身代表了一個方向。
中信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陳竹強調,2020年到2023年或將迎來商業化的高速發展浪潮,藥明康德、九洲藥業還有藥明生物生產規模、固定資產投入及產能都在快速擴張,未來三年整個CRO行業,確定性和成長性的最確定的賽道就是CDMO領域,前途無量。

責任編輯|青霉素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藥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