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業績翻倍,6家扭虧為盈,2020年中藥行業已然走出了困境? 來源:藥智網/弎 在2020年疫情防控過程中,中醫藥發揮的作用有目共睹,根據國新辦新聞發布會透露,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使用中醫藥的過程中,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加之國家及地方政策的多項支
10家業績翻倍,6家扭虧為盈,2020年中藥行業已然走出了困境?
來源:藥智網/弎

在2020年疫情防控過程中,中醫藥發揮的作用有目共睹,根據國新辦新聞發布會透露,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使用中醫藥的過程中,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加之國家及地方政策的多項支持,中醫藥的發展已被納入國家戰略中,前途一片光明。
同時,據公開數據顯示,我國中成藥市場規模已從2015年的6252億元擴大至2019年的8149億元,年復合增速約為6.8%。2022年市場規模更是有望突破萬億,2024年將到達11375億元,2020至2024年預計年復合增速6.7%,增速將長期保持穩定。
而上市中藥企業方面,截止目前,68支個股中已有35家上市中藥企業發布了2020年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雖從同比增長幅度來看,比之CRO與器械等行業有所不足,但期間依舊不乏業績提升靚麗的企業。10家中藥企業業績翻倍,6家中藥企業實現扭虧為盈,僅14家企業2020年利潤實現負增長。

10家企業業績翻倍,最高漲幅達673%
數據顯示,2020年中藥企業業績預告中,有10家企業凈利潤增長超過100%,平均同比增長率為7.11%,比之前兩年提升明顯。康恩貝、太極集團、東阿阿膠、以嶺藥業等知名企業均是其中之一,這一方面證明了中藥行業的受重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另外也是眾多中藥企業轉型升級效果的完美詮釋。

亞寶藥業

根據亞寶藥業發布的業績預告,2020年實現凈利潤1-1.15億元,同比增加619.07%到726.93%,期間非經常性損益(主要是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等)金額約4722.62萬元(未經審計)。由于2019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基數較小,故凈利潤提升巨大。
但對比之前公布的前三季度財報,2020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分別為3931.02萬元、2027.78萬元和3043.08萬元,同比下降48.42%、75.65%和53.56%。可以發現造成全年數據與前三季度重大差異的關鍵點在于2019年第四季度的巨額虧損。

2019年期間,受國家醫保局“4+7”城市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招標藥品價格下降以及國際市場新產能投產因素影響,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清松制藥有限公司業績出現大幅下降。再到2020年3月11日,亞寶藥業對外宣稱的由于疫情影響決定對“全體正式在職人員短期薪酬下調。”可以初步判定,造成亞寶藥業2020年財務危機的并非疫情影響,更主要是前期收購上海清松制藥有限公司后,帶量采購后恩替卡韋制劑中標價大幅下降而導致的商譽減值所致。
并且目前看來,這份影響短期內仍將持續,徹底擺脫也不并非短時間內能完成。
6家企業實現扭虧為盈
另外,此次數據中還有一點值得特別注意,35家上市中藥企業有6家企業在2020年實現扭虧為盈,且全部實現凈利潤翻倍增長。其中康恩貝與東阿阿膠效果最為顯著。
康恩貝

1月15日晚間,康恩貝公布2020年業績預告,預計實現凈利潤4億元-4.8億元,實現扭虧為盈。實現扣非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15億元至0.2億元,較2019年同比增加4.55億元至4.6億元。

而其業績轉折的主要原因,康恩貝方面表示主要是2020年公司主動調整、優化業務和產品結構重點拓展包括非處方藥和健康消費品在內的自我保健產品業務,加快發展線上新零售業務,盡力消化因政策和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
自2019年經歷上市首虧,子公司貴州拜特制藥有限公司的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受列入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和醫保目錄調整等政策持續影響導致銷售收入急劇下降,2020年雖其影響仍在繼續,期間銷售收入同比下降約12.7億元,降幅約91.4%,導致貴州拜特虧損約6200萬元,但扣除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的影響后,2020年度營收預計為58億元,較2019年度同口徑增長約8%。
同時,依靠多年品牌優勢及品牌影響力,康恩貝“奮力攀爬走出低谷的轉折之年”的愿望在2020年得以實現,互聯網線上新零售市場與自我保健品業務增長快速,目前已成為貢獻業績增長的中流砥柱。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自我保健產品業務收入占到公司總體營收的52%。其中,健康消費品板塊業績亮眼,“珍視明”牌眼貼、眼罩、洗眼水等眼健康產品以及維生素類營養補充劑、醫衛用品等產品,在網銷新模式的推動下增長強勁。2020年1-9月,健康消費品業務在公司總營業收入的占比從去年同期的7.39%上升至14.48%。

圖片來源:康恩貝官網
康恩貝制藥股份公司的董事長胡季強在2020年醫療健康產業投資50人論壇年會中也曾經透露,相較于在未來五年十四五規劃中依靠創新藥發展,康恩貝更愿意嘗試另外兩個方向,一者是“中藥OTC加品牌核心價值”像白藥一樣,把品牌核心價值延伸到大健康的經營板塊,二者是重點關注自我保健產品中的“眼健康”領域,對于未來10倍的增長所帶來的千億級的市場,康恩貝可以運用其巨大的品牌基礎,吸收資本,將眼科領域獨立出來,分拆上市。從而打造出該賽道的正在意義上的頭部企業。
東阿阿膠

1月29日晚間,東阿阿膠發布了2020年度業績預告,2020年度預計實現營業收入33.58億元至35.30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0.33億元至0.50億元。迎來了2019年虧損陣痛后的絕地反擊,也向世人證明了其轉型戰略的正確性與必須性。

2020年東阿阿膠深度貫徹施行去庫存、優化銷售渠道、多產品線推陳出新等一系列“組合拳”,在眾人紛紛詬病其提價策略的同時,這家老字號企業以令人欣喜的業績對于仍處于轉型初期的東阿阿膠來說,是彌足珍貴的。也進一步堅定了東阿阿膠貫徹目前策略的信心與決心。
其中尤以四季度旺季收入提升最為明顯,2020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收13.17~14.89億元,同比增長920.93%~1054.26%,基本反映為渠道庫存清理完畢,逐步進行發貨,實現歸母凈利潤5444~7075萬元,同比增長108.34%~110.84%。同樣也證明了東阿阿膠的核心競爭力與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基本面。
2020年作為東阿阿膠數字化轉型、戰略進軍線上市場的元年,2020年天貓平臺東阿阿膠GMV已達到4.69億元,同比增長109%,有效拓展了線上全新消費者市場,并且在未來的3~5年內也將繼續保持20%以上的高增速,帶動東阿阿膠整體營收水平的增長。
14家企業2020年利潤實現負增長
與中藥行業普遍轉型取得較好成效相反,2020年依舊有14家企業實現凈利潤負增長,其中紫鑫藥業以凈利潤變動比例最為夸張,以-1010%的業績增長處于行業最低位。
紫鑫藥業

2020年1月28日,紫鑫藥業披露2020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修正后,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5.9億元-6.9億元。取中值計算其凈利潤同比下降1010.52%。

而其2020年業績之所以暴雷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紫鑫藥業60多億負債額與60%的負債率,經營性凈現金流基本為負,且同時財務籌資費用居高不下,2020年可謂是舉債過日毫不為過。
與吉林本地金融機構的各種借貸關系中債務逾期屢見不鮮,借新還舊也讓紫鑫藥業負債進一步加大,紫鑫藥業的資金鏈目前已處于相當危急的境地。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僅有986.3萬元,而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超過42億元。
而在負債背后的原因則是重點營收支撐的“人參”賣不動了,公司存貨占總資產60%以上,消耗性生物資產達50.17億元,這其中絕大部分存貨為則恰恰是林下參。
遙想2009年,紫鑫藥業進軍人參產業,并不斷加大人參產業的投資力度、加大戰略儲備。人參繼而很快超過傳統中成藥,成為公司最重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更是在人參概念加持,股價曾一路水漲船高,如今卻又因人參銷量不佳,而剩下一地雞毛。真是成也風云,敗也風云。
對此,紫鑫藥業則表示2020年作為公司去庫存降負債的首年,任重而道遠。公司銷售人參相關產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 保持與原有的大宗交易客戶的緊密聯系,穩定爭取增加人參干品庫存的銷售規模。
- 采挖已經足夠年限的林下參,利用在2019年建設的人參專柜體系進行全國銷售,同時向有意向投資林下參地的客戶進行整體銷售,整體銷售林下參在2018年完成了初步交易并且效果明顯。
- 計劃與政府相關平臺,先以小部分林下參地為投資資產,進行合作對外投資。陸續使得公司林下參地歸屬于以政府平臺為主導的稀缺性資源。
不過最終效果幾何則尚不可知,不過前有同樣是“去庫存轉型”的東阿阿膠漸有起色,紫鑫藥業或也能從中找到其本身轉型的關鍵之處。

責任編輯:青霉素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藥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