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盤點:1500億美元抗體藥物市場競爭加劇,國內創(chuàng)新藥企迅速崛起,恒瑞、君實、信達… 來源:藥智網|森林 抗體藥物發(fā)展歷史僅有三十多年,近5年來開始進入爆發(fā)階段。截至2020年底,美國FDA累計批準上市抗體藥物 99 款。與獲批數量持續(xù)增長相對應的是全球抗
2020盤點:1500億美元抗體藥物市場競爭加劇,國內創(chuàng)新藥企迅速崛起,恒瑞、君實、信達…
來源:藥智網|森林

抗體藥物發(fā)展歷史僅有三十多年,近5年來開始進入爆發(fā)階段。截至2020年底,美國FDA累計批準上市抗體藥物 99 款。與獲批數量持續(xù)增長相對應的是全球抗體藥物市場的節(jié)節(jié)攀升,2019年市場規(guī)模達到1427億美元,2020年預計將突破1500億美元。百抗同臺競技,雙抗、ADC等的快速發(fā)展還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待挖掘。
一、2020年美國FDA批準的抗體藥物
2020年美國FDA批準抗體藥物12款,其中IGF-1R抗體Tepezza、BCMA-ADC藥物Blenrep、Trop-2-ADC藥物Trodelvy、埃博拉抗體Inmazeb都是First-in-class的抗體藥物。與此同時,工程化抗體也明顯增加,兩款CD19抗體、一款HER2抗體均為老靶點基礎上經過工程改造的抗體藥物。
表1:2020年美國FDA批準上市抗體藥物

二、2020年中國上市的抗體藥物
2020年中國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上市抗體藥物25個,包括國產品種7個,進口品種18個,其中武田制藥注射用維布妥昔單抗為ADC藥物,安進注射用倍林妥莫雙抗為雙抗藥物。
表2:2020年中國上市的抗體藥物

從上表可以看出,獲批的國產抗體藥物仍以生物類似藥為主,F(xiàn)IC類新藥匱乏。同時進口抗體藥物在國內加速獲批上市,并不斷擴大適應癥,國產藥物與進口藥物之間競爭加劇。
三、中國抗體藥物研發(fā)快速跟進
藥智數據顯示,2020 年CDE共承辦抗體藥物臨床申請以受理號計有237個,其中受理抗體藥物臨床試驗申請208個(單抗173個,雙抗27個,ADC藥物8個);受理抗體藥物上市申請29個。
熱門靶點賽道擁擠,差異化創(chuàng)新逐漸顯現(xiàn)
2020年CDE受理國產抗體藥物上市申請以受理號計29個,包括14個品種,其中PD-1/PD-L1是申報最多的靶點,榮昌生物注射用緯迪西妥單抗是首個申報上市的國產ADC藥物。
表3:2020年CDE受理的抗體藥物上市申請

2020年CDE受理國產單抗臨床試驗申請以受理號計173個,熱門靶點有PD-1/PD-L1(19個品種)、CD47(10個品種)、IL-17、CTLA4、HER2、Claudin 18.2等。

圖1:2020年申報臨床單抗藥物靶點分布情況(以受理號計)
盡管快速跟進依然是中國創(chuàng)新目前的主旋律,但國內企業(yè)的差異化創(chuàng)新成果已逐漸顯現(xiàn)。例如,天境生物的CD47單抗TJC4,具有獨特的抗原結合表位,能夠最大限度減少與正常紅細胞結合,并減少對紅細胞影響,具有潛在同類最優(yōu)的潛力;在經典性霍奇金淋巴瘤中,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在所有國內已上市的PD-1中完全緩解率(CR)最高。康寧杰瑞皮下注射PD-L1單抗KN035(恩沃利單抗)是首款在國內遞交NDA的皮下注射PD-1/L1單抗。
此外,還有創(chuàng)新藥企致力于開發(fā)全新的靶點藥物,例如百奧賽圖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沈月雷博士表示,期望通過“千鼠萬抗”的計劃找到新的靶點、新的單抗。
雙抗、ADC藥物成新的競爭領域
雖然單抗藥物是目前最火熱的免疫療法,但其療效仍不盡人意。一個單抗想要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并不容易,想要實現(xiàn)突破,雙抗是一個主要的發(fā)展方向。此外,近年來ADC技術逐漸成熟,或將是又一個研發(fā)熱點。
雖然,我國雙抗和ADC藥物起步較晚,但在臨床研究數量方面仍取得了不錯的成果。2020年CDE共承辦雙抗臨床申請以受理號計有27個,ADC藥物臨床申請以受理號計8個。
表4:2020年CDE受理的雙抗和ADC藥物臨床申請

在雙抗和ADC藥物領域,目前全球處于臨床后期階段,已上市的藥品屈指可數。國內開發(fā)企業(yè)以跨國公司與中國本土企業(yè)合作開發(fā)為主。雖然國內多數的雙抗藥物和ADC藥物還處于開發(fā)的早期階段,但在中國開發(fā)的雙抗數量上本土企業(yè)已遠超跨國企業(yè)。在一些熱門靶點的組合上,中國企業(yè)的進度更為超前,例如康寧杰瑞的的KN046是全球首款同時針對PD-L1和CTLA-4的雙抗,目前KN046聯(lián)合含鉑化療對Ⅳ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與安全性Ⅲ期臨床試驗已在中國啟動。
四、小結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些列政策以規(guī)范仿制、鼓勵創(chuàng)新,通過有條件批準上市、突破性療法、優(yōu)先審評政策加快創(chuàng)新藥審評審批。對抗體藥物而言,國內多靶點新藥與全球研發(fā)速度接近,并出現(xiàn)一批全球獨創(chuàng)性新藥。
恒瑞醫(yī)藥研發(fā)中心CEO陶維康博士曾表示,“中國市場已經成為第二大的藥品市場,但是在中國的藥物的市場當中,創(chuàng)新藥所占的比例是極低的,發(fā)達國家76%,新興國家27%,中國預測到2023年還會不到25%,所以在這方面應該說對藥企來說還有很多的工作,還有很大的機遇、機會。”
雖然目前國內熱門靶點賽道擁擠,但是差異化創(chuàng)新也在逐漸顯現(xiàn)。相信隨著研發(fā)項目的不斷增加,中國創(chuàng)新藥將取得長足進步。

責任編輯:琉璃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qū)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藥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y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