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超行業平均,同比凈利潤增幅達340.5%,海正如何吸引高瓴資本成為第二股東 來源:藥智網|粽哥2025 截止2021年2月1日,222家醫藥上市企業公布年終業績預告,行業平均凈利潤2.81億元(預告數值區間取中位數計算),平均增幅60.75%。其中,海正藥業以年凈利潤4.
遠超行業平均,同比凈利潤增幅達340.5%,海正如何吸引高瓴資本成為第二股東
來源:藥智網|粽哥2025

截止2021年2月1日,222家醫藥上市企業公布年終業績預告,行業平均凈利潤2.81億元(預告數值區間取中位數計算),平均增幅60.75%。其中,海正藥業以年凈利潤4.1億元,同比增幅340.5%的優秀數據,大大領先于行業平均水平,位列目前整體行業的第17名,要知道這可是包含了疫情期間營收大漲的口罩、檢測試劑等器械行業,如果排除干擾因素,海正藥業去年業績妥妥進前5。
不過,據海正藥業2020年業績預告稱,其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事項后,預計盈利僅4000萬元到7000萬元。

公司業績實現預增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制劑銷售增長帶來的毛利貢獻增加,整體營運效率提升帶來的銷售、管理等營運費用同比下降,以及有息負債規模下降、融資相關財務費用同比下降。
不過,更為關鍵的是,海正藥業在2019年提出改革政策以來,業績終于有所起色,并且去年迎來“高瓴資本”成為第二大股東,能否幫助海正藥業真正意義上擺脫困境,實現“反轉”。
一、昔日“輝煌”,如今“困境”
每當提起海正藥業,總會讓人想起公司“當年勇”。
浙江海正藥業始創于1956年,2000年7月登陸A股掛牌上市,2012年與全球制藥巨頭輝瑞公司在品牌仿制藥領域合資成立海正輝瑞(海正藥業占股51%,輝瑞占股49%;后更名瀚暉制藥),2014年總營收就已突破百億大關,比如今的“醫藥一哥”恒瑞醫藥早了足足兩年(2016年總營收110.94億元)。
可是,自2015年海正藥業最高市值達到262億之后,至今再也沒有突破200億大關。同期,恒瑞醫藥卻從2015年的1000多億漲到至今5400多億,成為國內醫藥行業“龍頭一哥”。
地位如此反差的原因很多,但在旁觀者看來根本原因則特別簡單:看不清市場趨勢,魄力不夠。
2017年,輝瑞基于其全球業務戰略布局調整的角度考慮(逐步剝離仿制藥業務,更多聚焦在創新藥領域),將海正輝瑞49%的股權,以2.863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9.02億元)的價格,出售給高瓴資本控制的Sapphire公司。
2018年4月,海正輝瑞正式更名為瀚暉制藥,海正藥業持股51%,Sapphire全資子公司HPPCHoldingSARL(簡稱HPPC)持股49%。此次輝瑞退出,雖說讓公司收入大打折扣。但背后真正可惜的在于,眼看宇宙第一的輝瑞都在放棄仿制藥企,卻仍舊后知后覺。

瀚暉制藥股權結構圖來源:企查查
另一方面,明知子公司麻煩纏身,拖累核心產業,卻無魄力“壯士斷腕”。
一者,投資1.51億元的控股子公司云南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簡稱“云生公司”)自2016年以來,受內部因素、外部因素影響,經營業績持續下滑、產品規劃和項目建設停滯,現已資不抵債,于去年申請破產重組。
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正藥業及下屬子公司對云生公司應收款項1.21億元,已計提壞賬準備1868萬元;公司對云生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為1.5億元,已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1.5億元;公司合并層面對云生公司確認商譽9260萬元,已計提減值準備9260萬元。
諸多利空因素頻發,導致海正藥業近年來業績表現不佳。
最后導致2015-2019年海正藥業扣非凈利潤分別虧損1.39億、2.83億、1.41億、6.12億、25.21億,金額一年比一年大。

去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也使得公司業績受到一定的影響。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1.5億元,同比下降1.9%;歸母凈利潤3.43億元,同比下降72.71%。
二、高瓴加持,將迎變局
為了填補巨虧,公司管理層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2019年提出“聚焦、瘦身、優化”三大原則,并通過變賣房產、股權等各類資產回籠資金。

海正藥業2020年上半年銷售費用來源:公司財報
在去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公司實施的內部管控也因此取得了明顯的效果。2020年上半年銷售費用同比下滑20%至11.5億元,其中市場推廣業務費、銷售部門經費分別同比下降25%、44%。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3.2億元,同比下降6.13%;歸母凈利潤2.41億元,同比增長357.31%。
新冠疫情的爆發,更是讓其抗感染藥產品銷售大增,上半年同比增長53.42%,營收占比增長了7個百分點。其中,擁有抗腫瘤制劑、口服固體制劑和高端培南類制劑生產線的瀚暉制藥,通過專業化銷售行為及多種學術推廣手段,在各疾病治療領域中樹立的專業產品形象及市場定位有著關鍵性作用。
但從目前海正藥業的狀態來看,其三大原則似乎也僅僅做到了瘦身階段?至于聚焦與優化,目前暫沒有明確的內容顯示。

海正藥業2020年中報業績情況來源:富途牛牛
實際上,孫公司瀚暉制藥一直是海正藥業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據財報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1-6月,瀚暉制藥實現凈利潤分別為5.29億、5.41億、3.89億,經營性現金流分別為4.7億、4.89億、2.55億元,實為非常優質的資產。同期,海正藥業100%控股的子公司海正藥業(杭州)實現營收28億元,凈利潤反而虧損2301.66萬元。基于此,高瓴資本通過賣出瀚暉制藥間接入股海正藥業的消息,也引發了市場熱議。或許其主要目前也主要是想從源頭上拯救這個尚且優質的企業,打好手中的這張牌。
2020年7月20日,海正藥業發布公告稱,將通過發行股份、可轉換公司債券及支付現金向HPPC購買瀚暉制藥49%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本次交易后,瀚暉制藥將由母公司海正藥業100%持股。
因此,經過多次調整的資產重組方案已經在去年12月25日獲得管理層有條件通過。這就意味著,高瓴資本不僅在瀚暉制藥上賺得盆滿缽滿,還將持有海正藥業21.53%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

目前情況看來,只有寄希望于“醫藥投資圣手”高瓴資本的賦能,能讓曾經放棄部分藥品的研發,變賣房產、控股公司等填補巨虧“求生”的海正藥業產生重大變局。
三、能否實現困境反轉?
總結來看,有著高瓴加持的海正藥業,困境反轉的確定性還是比較大的。
一方面,對比同行業其他仿制藥企業,海正藥業本身有著極具看點的原料藥業務,能生產出低成本的高端仿制藥。畢竟,從原料藥成功轉型制劑,也讓公司在應對集采上有較大的優勢。例如,公司四款藥品在參加第三批國家帶量采購中全部中標,其中來曲唑、阿那曲唑,都是銷售額高達10億級別的“重磅炸彈”(2019年億元銷售額分別為15.2億、9.77億)。
另一方面,瀚暉制藥并表后,也會讓公司的財務狀況更加健康,有利于提升公司投資價值。
但與此同時,畢竟海正藥業當前的負債壓力仍然較大,后續業績能否繼續保持靚麗增長、高瓴的入局能否帶領公司重現昔日輝煌,一切交由時間來檢驗。

責任編輯:青霉素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藥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