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藥企Q1強勢反彈,可我卻憂心第五批集采 來源:藥智網|乖扁豆 每年的3-4月,是醫藥上市公司Q1季報的密集披露期。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底,醫藥板塊公司整體收入同期可比增速為33.83%,歸母凈利潤增速為89.04%,扣非凈利潤增速為97.23%。 考慮到2020年Q
你們說藥企Q1強勢反彈,可我卻憂心第五批集采
來源:藥智網|乖扁豆

每年的3-4月,是醫藥上市公司Q1季報的密集披露期。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底,醫藥板塊公司整體收入同期可比增速為33.83%,歸母凈利潤增速為89.04%,扣非凈利潤增速為97.23%。
考慮到2020年Q1業績受到疫情較大影響,將2021年Q1與2019年Q1比較,醫藥板塊公司整體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可比增速分別為13.12%、31.22%、34.63%,增速喜人。
下表截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制藥企業,在2021年Q1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
表1代表性制藥工業企業2021年Q1業績

這些數據看上去光鮮亮麗,似乎中國制藥工業板塊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無論是對投資人、還是對政策主導層面,這都喜聞樂見。
一致性評價、集采帶來的行業變革和洗牌好像并不如傳聞中那么猛烈。
但仔細琢磨這些上市公司,是否可以代表中國制藥工業板塊的平均水平?
我們先不提是不是都能達到上市公司33.83%的平均增速水平。
先做一個簡單粗暴的假設計算:在第四批集采中,最小制劑單位的最低價是恒瑞的加巴噴丁膠囊100mg,中標價0.138元/片,如果該品種要為恒瑞貢獻1%的營業收入,需要賣5.02億片。
如果從凈利潤貢獻角度計算,就更加可怕。假設如此低價的單片凈利潤還有5%,貢獻恒瑞1%的凈利潤則需要賣出21.59億片。
當然,大家可能會說,恒瑞是創新型企業,主要業績是靠創新藥,這沒錯。
但是,我國是仿制藥大國,長期以來制藥工業均是“以仿為主”,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制藥企業7500多家,99%是仿制藥企業,全國19萬個藥品批文中95%是仿制藥。
這些制藥公司基本靠仿制藥為生。
第四批集采中中選價低于4毛錢的共22個。如果以4毛錢計算,要實現1000萬營業收入,要賣2500萬片。如果要實現1億元營業收入,要賣2.5億片。
制藥行業一直以來號稱“三高一長”,即“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
這不僅僅對創新藥產品,對仿制藥也適用。
一個仿制藥品種做一致性評價(算上做BE,不考慮高端復雜品種極端情況),基本研發投入在1000-2000萬左右,周期要3-5年;如果要做一個新的仿制藥品種,投入還要適當上浮。取個均值,一個品種的研發投入要1500萬。
如果按4毛錢/片算,就算生產不用成本,也要賣3750萬片才能收回研發成本。
如果產品有10%的毛利,那么要賣3.75億片才能收回研發成本。
研發時間平均算4年,要賣多少年才能賣出3.75億片?
3年?5年?還是10年?
一個集合了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又無法速成的國家重點行業,賺錢仿佛成了天方夜譚。
現實是,很多制藥企業的營業收入只是被平均分拉高了,到了具體某個細分領域、或是某個地區,簡直低得讓人頭疼。
近日,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發布工作通知,5月10日第五輪國采正式報量。
試想這場“不見硝煙的戰場”,又有多少企業會使出渾身解數報出“靈魂低價”?
又有多少企業挖空心思想要拿到“入場券”?又有多少企業在4毛錢/片的產品中苦苦掙扎?
曾經網上有一個段子,賣藥的要么去賣保健品了,要么去賣涼茶了。
是啊,賣涼茶,好歹還能賣出4塊錢一罐,賣保健品,幾十塊錢一罐的“神藥”比比皆是。
證件齊全的真藥連賣出個涼茶價都未必敢,更別說保健品的暴利了。
一味地壓低藥價,讓不少企業承受了太多壓力,傳導下去的會是什么?降本增效嘛。
原料藥、輔料包材,價格天天都在漲,能減的是什么?人工啊!
五一前發布的醫藥行業薪酬表,讓多少人大喊“拖后腿”,最苦的還是一線的工人和研發人員。
一線制藥人沒有幸福感,如何能夠創造出好產品?
三高一長,靠的是人。每一個劃時代產品的出世,都凝聚了一群制藥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如果人的積極性沒了,難道真靠AI制藥?
光吐槽是耍流氓。有什么可能的解決措施呢?
第一,期待更合理藥品價格管理細則的出臺,促使藥品價格回歸合理水平。
第二,宏觀經濟環境越是困難時,改善營商環境越重要,希望政府部門能進一步加強對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視,在溝通協調、稅收減免等方面多提供支持,促進產業健康良性發展。
第三,在人才隊伍上蓄底氣,建立全鏈條的人才培育與鼓勵機制,讓更專業的人才有更高的積極性,也有更合理的行業回報。
隨著一致性評價和集采所帶來的政策格局、企業格局、渠道格局、內外資格局、國際化格局的行業巨變,未來企業的競爭力模式將變為“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創新產品差異化發展模式”和“低成本中標準化和差異化的仿制藥發展模式”。
企業要在戰略層面、研發層面、生產層面、營銷層面,從從研發、臨床到上市銷售要做好全生命周期的營銷規劃。
在一致性評價和集采大變革的行業洪流中,暫時落后的企業如何實現彎道超車?請關注下一篇企業格局分析文章。

責任編輯:八角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藥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