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內容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受疫情影響,常規患者就醫數量與醫院處方量大幅減少,非疫情藥品及醫療物資需求下降。此外,4+7集采及擴圍集采、醫保談判及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等政策落地執行,導致2020年一季度中國醫療機構
【矚目】廣東藥企沖擊23億首仿,10億注射劑首家過評提速
精彩內容 日前,CDE更新一批擬優先審評目錄品種,南京健友生化制藥的米力農注射液、佛山德芮可制藥的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在列,兩個產品以仿制4類報產,擬納入理由均為“同一生產線生產,已于2020年在美國上市,申請國內上市的仿制藥”。米內網數據顯示,201...
精彩內容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受疫情影響,常規患者就醫數量與醫院處方量大幅減少,非疫情藥品及醫療物資需求下降。此外,4+7集采及擴圍集采、醫保談判及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等政策落地執行,導致2020年一季度中國醫療機構的用藥金額呈現大幅度下滑的態勢。
2020年一季度重點省市公立醫院藥品銷售金額下滑21.08%
2020年一季度是“4+7”集采及“4+7”擴圍集采、97個醫保談判品種(含化學藥及中成藥)及17個抗腫瘤品種醫保談判品種和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等政策的執行期,這些政策給中國醫療機構的用藥格局帶來了深刻影響。米內網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中國20多個重點省市公立醫院化學藥的銷售金額為434億元,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下降21.08%,與2019年四季度相比下降24.51%。
28個集采執行期品種合計銷售金額占整個化學藥銷售金額的比例僅為2.44%,由于中標價大幅下降,導致其銷售金額增速大幅下滑,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下降41.71%。
在疫情沖擊下,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內的20個品種(共43個藥品)銷售金額呈現斷崖式下降的態勢,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下滑73.36%,其銷售金額占比也由2018年一季度的6.56%下降至2020年一季度的1.75%。該類品種大多數由臨床價值不高的輔助用藥和營養性藥物品種組成,未來所占市場份額仍將大幅減少。
89個醫保談判品種的市場需求仍然旺盛,在疫情沖擊下,其銷售金額仍保持著快速的增長勢頭,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增長了23.30%,銷售金額的占比也由2018年一季度的2.54%上升至2020年一季度的6.74%。該類品種大多為近年新上市且臨床價值較高、臨床必需、但價格也相對較高的藥品,醫保談判后價格大幅下降,提高了藥品的可及性,迎來品種放量發展的機遇。
2020年一季度中國重點省市公立醫院不同類型品種的金額占比及增長情況表
注:數據來源米內網重點省市公立醫院競爭格局
28個集采品種銷售數量增長64.67%,銷售金額下滑41.71%
2019年,以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為突破口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降價已然成為這輪改革的主旋律。在國家醫保局及相關部委的大刀闊斧下,“4+7”集采試點工作順利推進,25個品種于2019年4月1日全面落地實施;2019年9月,“4+7”帶量采購實施全國擴面,原研企業和印度仿制藥的涌入,價格戰更趨白熱化,各擴圍地區均已在2019年12月份開始執行擴圍采購結果;2019年11月第二輪帶量采購順利啟動,價格平均降幅53%;經過2020年2、3月份政策推進與發布停滯期,政策推進速度恢復,截至4月30日,除湖北省外,全國各省市均已發文并正式執行第二批國家集采結果,整體進程并未受到疫情的明顯影響;第三批全國藥品集采大概率于2020年下半年啟動,集采品種也將逐步由口服固體制劑拓展至注射劑、由一致性評價過評品種拓展至未過評品種。預計2020年集采仍為醫藥產業全年的核心事件之一。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集采將常態化,隨著集采品種的增多,醫藥行業內部結構持續調整。中國醫藥產業以公關、銷售為主的盈利模式將逐漸被終結,仿制藥企業慢慢進入靠規模、成本制勝的低利潤率時代,企業的成本與質量控制能力將成為企業在仿制藥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獲勝的關鍵。
第一批和第二批帶量采購具體情況表
注:資料來源于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由標點信息米內網進行歸納整理
2020年一季度,處于“集采”品種執行期的為“4+7集采”和“4+7擴圍集采”品種,其中化學藥品種共28個,合計銷售金額同比去年同期下滑41.71%,遠遠低于整個化學藥-21.08%的整體增速,但其合計銷售數量增速卻大幅上漲,同比增長了64.67%,可見“4+7”試點及擴圍實現了深化藥品集中采購制度的有效探索,實現了以價換量,藥品價格有效回歸合理水平,綜合改革成效顯著。
2020年一季度執行期的“集采”品種主要分布在神經系統藥物、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血液和造血系統藥物、心血管系統藥物、全身用抗感染藥物、肌肉-骨骼系統等8大系統用藥,主要集中在精神安定藥、抗腫瘤藥、抗血栓用藥以及血脂調節藥等大病及慢病用藥領域。
從不同的品種看,所有品種的銷售數量同比增速均明顯高于銷售金額的同比增速。3個注射液品種中,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和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兩個品種實現了銷售金額和銷售數量大幅上漲,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銷售金額和銷售數量下降幅度相對較大;口服制劑品種中,左乙拉西坦片、甲磺酸伊馬替尼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氯沙坦鉀片、厄貝沙坦片、蒙脫石散等6個品種實現了銷售金額和銷售數量大幅上漲。銷售金額下滑幅度超過40%的品種主要以慢性疾病用藥為主,包括鹽酸帕羅西汀片、吉非替尼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鈣片、瑞舒伐他汀鈣片、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福辛普利鈉片、賴諾普利片、恩替卡韋分散片、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恩替卡韋膠囊、頭孢呋辛酯片、孟魯司特鈉片12個品種。
2020年一季度中國重點省市公立醫院集采執行期品種的增長情況表
注:數據來源米內網重點省市公立醫院競爭格局
用藥結構不斷優化,41個國家重點監控藥品銷售金額下滑超50%
自2015年以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合理用藥藥品目錄的出臺實施。“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是加強醫療機構輔助用藥臨床應用管理,規范輔助用藥臨床應用行為,提高合理用藥水平,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的重要保障舉措。2019年7月1日,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公布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共計20個通用名品種,涉及43個藥品,分布在神經系統藥物、心血管系統藥物及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等6大領域。
43個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中,神經系統藥物的品種最多,共25個,合計銷售金額占比為51.46%;其次是心血管系統藥物,共6個藥品,合計銷售金額占比為26.58%;4個為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合計銷售金額占比為14.72%,其余類別的藥品相對較少,銷售金額占比均在5%以下。
43個藥品在2020年一季度的銷售金額均呈現斷崖式下跌,其中下滑幅度達到60%以上的有37個藥品,下滑幅度達到50%以上的有41個藥品。未來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品種還會不斷調整與完善,醫療機構的用藥結構也將不斷優化,治療性藥物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高。
2020年一季度中國重點省市公立醫院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品種大類的增長情況表
注:數據來源米內網重點省市公立醫院競爭格局
89個國談品種銷售金額增長23.30%,銷售數量增長122.44%
談判降價是創新藥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唯一途徑,自2016年以來,國家相關部門主導了四次藥品的醫保談判,2018年9月30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了《關于將17種抗癌藥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范圍的通知》,將阿扎胞苷等17種藥品通過談判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乙類范圍,價格平均降幅56.7%。此次國家談判的17個品種均為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參保人員需求迫切的腫瘤治療藥品,涉及非小細胞肺癌、腎癌、結直腸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個癌種,規定的支付標準有效期截至2020年11月30日;2019年12月18日,在經歷了“靈魂砍價”后,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發文《關于做好2019年國家醫保談判藥品落地工作的通知》(醫保發〔2019〕73號),97個通過價格談判進入醫保目錄的藥品快速進入落地執行階段,其中70個新增品種,此輪談判平均降幅達60.7%,27個為續約品種,降價幅度為26.4%,支付期為兩年。
納入醫保談判目錄的品種通過價格讓步獲得市場發展的良機,尤其是在市場準入、醫療機構的配備以及臨床處方應用、患者支付等多個方面均得以保障,全方位的占據先發優勢。2020年一季度在疫情的沖擊下,處于執行期的89個醫保談判品種仍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銷售金額同比增長23.30%,銷售數量同比增長122.44%,通過以價換量迎來了市場的發展良機。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89個品種中有65個品種的銷售金額增速呈現不同程度的上漲,但仍有24個品種的增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絕大部分為注射類品種,主要受疫情的影響相對較大。
2020年一季度中國重點省市公立醫院各類處于執行期的醫保談判品種的增長情況表
【審評】齊魯即將拿下首仿,瞄準銷售額大漲237%的帕金森藥
精彩內容 日前,齊魯制藥以仿制4類報產的甲磺酸雷沙吉蘭片在審狀態變更為“在審批”,有望于近期獲批上市。米內網數據顯示,2019年該產品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及城市零售藥店終端合計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同比增長236.87%。 雷沙吉蘭為第二代單胺氧化-B(MAO-B)...
注:數據來源米內網重點省市公立醫院競爭格局
癌癥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存與健康的重大疾病,而抗腫瘤藥的價格相對較高,高昂的治療費用使得大多數腫瘤患者難以承擔,由此“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社會現象也較為普遍,將抗腫瘤藥納入醫保,通過國家談判,降低藥品價格,讓昂貴的救命藥能夠走進平民百姓家,不僅提高了抗腫瘤藥的可及性,還減輕了腫瘤患者的經濟負擔。2020年一季度處于執行期的89個醫保談判品種中,有38個品種為抗腫瘤用藥,主要以單抗及替尼類創新藥為主,合計銷售金額占比近80%,與2019年一季度同比增長32.06%,合計銷售數量同比增長103.49%。其它類別的醫保談判品種的數量相對較少。
2020年一季度中國重點省市公立醫院醫保談判品種所屬大類的分布及增長情況表
注:數據來源米內網重點省市公立醫院競爭格局
疫情+政策雙重沖擊下,不同類別品種受影響程度各異
1、急、重癥用藥和與新冠治療用藥緊密相關的藥物受影響相對較小
從各類別分布看,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急、重癥用藥(如抗腫瘤免疫調節藥)和與新冠治療用藥緊密相關的抗病毒用藥、抗菌用藥、血液制品等所在的大類的銷售金額占比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盡管這些類別的藥品在2020年一季度銷售金額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均為負增長,但均高于整個化學藥的增長幅度。銷售金額占比下降的類別主要為慢病用藥如心血管用藥、神經系統用藥及肌肉骨骼用藥等以及非緊急類疾病用藥如感覺系統用藥、皮膚用藥等。
2020年一季度中國重點省市公立醫院化學藥各類別金額占比及增長情況表
注:數據來源米內網重點省市公立醫院競爭格局
2、生物制品受到的影響明顯低于化學藥品
顯示,2020年一季度重點省市公立醫院數據庫中監測的生物制品的品種有277個,涉及541個品牌;化學藥品種有約3500個,涉及6000多個品牌;由于生物制品以創新藥為主,品種數量與化學藥相比相對較少,在市場中所占的市場份額也相對較少,但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020年一季度生物制品銷售金額的增速為-5.49%,明顯高于化學藥品的增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新上市的品種以生物制品為主,2020年一季度新增生物制品21個,其中單抗品種有13個;另一方面生物制品中抗疫品種(如干擾素、血液制品中免疫球蛋白等)和重磅抗腫瘤品種相對較多,其市場需求較大,藥品使用量相對較多。
2020年一季度中國重點省市公立醫院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的金額占比及增長情況表
注:數據來源米內網重點省市公立醫院競爭格局;生物藥又稱為大分子藥,生物制品主要分為治療性生物藥物和預防性生物藥物。預防性生物藥物主要指疫苗,治療性生物藥物主要包括單克隆抗體、酶、干擾素、細胞因子和胰島素等。
生物制品中的免疫球蛋白能識別進入人體的各種致病菌并與其結合使其喪失對人體的致病能力從而提高人體的免疫力。由于沒有特效藥,疫苗也需要較長時間一段時間才能研發成功,對新冠肺炎的預防和治療主要依靠自身免疫力,這導致了免疫球蛋白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多地將免疫球蛋白作為列為治療藥品。2020年一季度,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在重點省市公立醫院中實現銷售金額5.12億元,同比增長41.34%。
3、進口批文的藥品受到的影響明顯低于國產批文的藥品
2020年一季度,國產批文品種在中國20多個重點省市城市公立醫院化學藥市場中占據66.97%的比例,受國家集采、重點監控合理用藥及醫保談判等政策的影響,國產批文品種占比呈逐年下滑的態勢;進口藥品批文的藥品增速明顯高于國產藥品批文的藥品,且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020年一季度達33.3%。
2020年一季度中國重點省市公立醫院進口與國產批文的金額占比及增長情況表
注:數據來源米內網重點省市公立醫院競爭格局
4、口服類的藥品受到的影響明顯低于注射類、外用及其它用藥途徑的藥品
2020年一季度,注射類藥物仍舊是醫療機構的主導劑型,但受疫情影響,醫療機構就診患者和住院患者大大減少,導致醫療機構中的注射劑用藥出現一定程度的減少,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注射類藥品的銷售金額的增速為-24.56%;外用及其它用藥途徑的品種受到疫情的沖擊也相對較大,2020年一季度銷售金額的增速均達到-30%以上。
口服類藥品在醫療機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疫情期間,為保障慢病患者在新冠疫情期間的用藥需求、降低線下就診交叉感染風險,國家醫療保障局于2月發布了《關于優化醫療保障經辦服務推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提出“積極支持‘長處方’,實現‘便民辦’,支持醫療機構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合理增加單次處方用藥量,減少病人到醫療機構就診配藥次數;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經診治醫院醫生評估后,支持將處方用藥量放寬至3個月,保障參保患者長期用藥需求”。口服類藥物具有攜帶方便的特點,在長處方中占據一定的優勢,因此這類藥品在2020年一季度的銷售金額同比增速為-14.38%,明顯高于其他劑型的增速,受疫情的沖擊相對較小。
2020年一季度中國重點省市公立醫院各用藥途徑品種的金額占比及增長情況表
注:數據來源米內網重點省市公立醫院競爭格局
結語
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及政策的影響,中國醫療機構用藥金額受到較大的沖擊,隨著疫情的控制,人民的生活和工作逐步回歸正常,工廠復工復產,醫院的就診患者逐步增多,二季度醫療機構的用藥將逐步回歸正常,受疫情的影響大幅減少。長期來看,在一致性評價和帶量采購常態化影響下,仿制藥及過專利期的原研藥的價格進一步承壓,低質量的藥品及臨床價值不高的重點監控目錄藥品的市場份額加速下滑,騰出的空間會更多留給創新藥,在鼓勵創新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企業通過創新轉型,不斷開發出臨床價值高的創新藥,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可以說疫情不會改變醫藥產業的長期趨勢,反而會加速落后產能的淘汰速度,創新驅動仍然是醫藥行業發展的大方向。
數據來源說明:本報告數據來源于米內網重點省市公立醫院化學藥終端競爭格局,該數據庫覆蓋了20+省市(包括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天津市、河北省、廣東省、河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上海市、山東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蘇省、四川省、陜西省、云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近700家樣本省市公立醫院。樣本數據涵蓋14大類,90個亞類,共4800+個通用名品種,可以從大類、亞類、品種、品牌、劑型、規格、廠家以及年度、季度等多角度多維度對醫療機構的用藥結構進行分析。數據季度更新,能及時反映各項政策對醫療機構用藥的影響。
如對數據有需求,請登錄https://www.menet.com.cn加入我們的會員吧!
本文為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否則將追究侵權責任。
投稿及報料請發郵件到495903287@qq.com
稿件要求詳詢米內微信首頁菜單欄
商務及內容合作可聯系QQ:412539092
【關注】超20億祛痰藥吸入劑型,這家江西藥企新分類報產
精彩內容 6月28日,江西東撫制藥以仿制3類提交的吸入用鹽酸溴己新溶液上市申請獲得CDE承辦受理,受理號CYHS2000418。米內網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鹽酸溴己新銷售額為23.04億元,目前暫未有吸入劑型上市銷售。 鹽酸溴己新可用于急性及慢性支氣...
本文來源:米內網 作者:兩句三年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