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ense out大爆發!信達狂攬4項交易,恒瑞、天士力多家知名藥企參與,最高20億美元!
2020年,授權交易較上一年激增,其中license out交易接近2018年全年,火爆交易背后,恒瑞醫藥又宣布了一起合作終止項目! 繼與禮來15億美元的license-out交易后,6月9日信達生物再度攜手羅氏,達成20億美元的研發戰略合作,涵蓋多個腫瘤細胞治療和雙特異性抗...
6月8日,金華市醫療保障局發布本市采購聯盟委員會關于第二批藥品帶量采購公告。距離2019年11月18日發布第一批藥品帶量采購公告,真的只間隔半年左右。在金華這兩批藥品帶量采購公告之間,《金華市藥品耗材帶量采購實施方案》也已于今年1月1日起實施。
本文,我們關注三方面情況:一是金華第二批藥品帶量采購公告與第一批時的公告相比,有哪些演變;二是金華第二批藥品帶量采購的具體方案和約定,細節上有哪些借鑒價值;三是努力勁頭如金華醫改、金華兩批藥品帶量采購試點,卻仍然存在哪些令人糾結的撓頭之處?
“第一批時,按同通用名(規定劑型、規格、質量層次)采購總金額排名前列的藥品(剔除國家4+7談判藥品、國家監控目錄產品等),按2018年度采購量的60%統計。
第二批時,按藥品的藥理作用分為若干類,經討論決定對抗感染類和中成藥類按同通用名采購總金額排名前列的藥品,綜合考慮劑型、規格、原研或非原研、過一致性評價等因素,形成抗感染原研藥品、抗感染非原研藥品和中成藥三個競價組。抗感染藥按上年度使用量的60%統計;中成藥按不超過上年度使用量100%統計,列入監控目錄的中成藥按不超過上年度使用量的80%統計。”
2019年10月10日,浙江衛健委公布第一批重點監控藥品目錄,共計32個品種,包括當年7月1日《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制品)》列出的20個品種。金華第二批藥品集采中的丹紅注射液就是省級增補的中成藥類重點監控品種。類似這樣的藥品被納入金華第二批藥品集采目錄,我們有兩點理解:一是不能只讓重點監控品種完全游離于降價采購工具之外,畢竟有市場失靈現象;二是將有條件的重點監控品種納入降價采購工具,也要按上年采購量再打個折扣。但即便這樣,仍然易引起爭議,我們在本文后面繼續說。
金華第二批藥品集采的評分程序延續了第一批時的做法,即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綜合考慮藥品臨床使用程度、價格、降幅等因素打分,得分排名前三的產品進入下一階段專家評審,兩階段得分相加最高的企業中選。如得分相同,報價低的企業中選。
兩批集采在第一階段的評分標準有所調整:第一批時,在第一階段評分綜合考慮是否基藥(4分)、臨床使用程度(6分)、價格(25分)、降幅(50分)。排名前三且高于50分的產品可進入下一階段專家評審。第二批時,在第一階段評分綜合考慮臨床使用程度(20分)、價格(25分)、降幅(40分)。排名前三的產品可進入下一階段專家評審。
可以看到,第二批藥品集采對價格、降幅總分有所下降,同時對臨床使用程度分值予以提高,并取消了第一階段得分高于50分進入下一階段的要求。在第二階段評分中,15位專家共有15票主觀分。臨床使用程度占優的產品,如果可能獲得專家組成員的較多青睞,將給同場競爭產品帶來較大的降價壓力和落標風險,這是綜合評分法的特點。
“經市采購聯盟初選推薦專家組推薦、市采購聯盟審定談判專家組審定,確定第二批藥品的采購品種和采購數量。”
啟示:金華市建立了從初選推薦、審定到評分的常態化專家組機制,既保證了業務方面的專業性、靈活匹配度,也減少了行政干預色彩。
“實施范圍:全市所有醫保定點醫院和醫保定點藥店參與本次藥品帶量采購。醫保定點藥店按中選價格上浮不超過15%的價格銷售。”
啟示:金華將本市采購聯盟成員單位組織起來,在兩批藥品集采都明確包括醫保定點藥店,都允許藥店在加價區間內進行自由競爭銷售。
“擬成交結果經公示無異議后,市采購聯盟辦公室受各醫療機構和藥店委托,統一與中選的藥品生產企業簽訂供貨合同。各醫療衛生機構按實際成交價格在浙江省藥械采購平臺進行網上采購。”
啟示:金華市對藥品集采中選藥品合同形式的安排,對藥企來說省事高效、有直接保障。當然,也減少了藥企與分散采購者串通的風險。
“各醫保經辦機構在合同執行后1個月內向醫療機構預付約定采購量的30%,作為醫療機構的周轉金。市采購聯盟成員單位提高回款率,按照協議規定及時與企業結算,從收貨驗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過45天。”
啟示:在金華第一批藥品集采結果落地時,市采購聯盟成員單位從收貨驗收合格到付款規定不得超過30天,目前改為45天,避免墊資。
“如上級采購價格低于我市采購價格的,企業必須按上級采購價格執行未完成采購量。上級采購中選企業與我市中選企業不同的,如中選企業不愿降到與上級中選企業同等價格的,不再執行未完成采購量。”
啟示:
在“4+7”時曾出現過類似尷尬,隨著各地帶量采購試點風起云涌推進,金華兩批藥品集采都有此規定,與時俱進、避免爭議。
“綜合考慮醫療機構實際情況,高于中選品規價格的非中選企業藥品,其醫保最高支付標準延后一個月執行。”
啟示:
和采納市采購聯盟成員單位建議,修改結算貨款期限一樣,這一條新增規定給相關利益方緩沖處理時間,將被動損失降到最小。
“在金華第二批藥品集采中,強制降價,10%起步,談判價格即為同組同品種醫保支付價格。此前金華市第一批集采,22個藥品直接減輕患者負擔5400萬元,平均降幅28%,單個藥品最高降幅達73.6%。”
探討:
相關藥企是否希望自己產品被納入帶量采購?心情應該矛盾。我們的觀察是:前面已被納入帶量采購并中選的,這一批就不必在本地再挨受砍價。但假如因為品種在本地帶量采購中選了,同品種更可能被納入上級或外地帶量采購,且自己或其他藥企奉獻了更優惠價格,為繼續執行供貨,藥企在本地之前的中選價格勢必下調。具體看金華第一批藥品帶量采購降價效果,平均降幅28%,相比上級和外地,其實還可承受。尤其第二批對評分標準又做了一些放松,相關藥企是愿意直面的。進了就得面對螺旋式降價軌道,不進就被同類、異類踢出。
“金華第二批藥品集采實施細則中明確:抗感染藥品按原研藥和非原研藥分別報價,以現行浙江省醫保支付標準(低價藥以聯動(采購)價格)計算,報價降幅均不得少于(含)10%。”
探討:
集采分層次、品規往往會好心思把事情辦砸。在金華第一批藥品集采中是分了質量層次,在第二批時直接體現按原研藥和非原研藥分類。目前做法的矛盾在于:一是原研藥和非原研藥本來該同場競技(特別對過一致性評價藥品來說),人為設置分欄就像在“專利懸崖”旁邊修圍欄;二是因為給原研藥“開小灶”,在帶量采購中帶來更多獨家現象(中成藥也有獨家),使競標變為談判,使行政干預更明顯。關于在集采目錄中普遍體現多個品規,本身沒有問題。但要堅持“合理的差價比原則”,否則藥企之間易形成默契的攻守同盟甚至圍標。
“同通用名中有低價藥的,采用最高限價政策,在最高限價基礎上,報價降幅不得少于(含)10%,其中單一品規生產企業中成藥屬低價藥的,在最高限價基礎上報價降幅不得少于(含)20%。”
探討:
同通用名中有低價藥的,采用最高限價政策。有兩個矛盾:一是假如低價藥真是硬著頭皮在做了,這是把低價藥繼續往降價軌道上攆,公平么?好在是只有一家中標,低價藥想中標有歷史價格優勢,但為了中標就要繼續降價至少10%,恐怕不合理。二是假如一些獨家的“低價藥”別說降20%,就是降80%也愿賭服輸,那么集采“帶量”對其反而是一種價格和市場保護。我們看到有些藥品雖未入重點監控范圍,但次次集采、次次量大,其中不少也是絕無可能入基藥目錄的。我們就思忖:集采“量價掛鉤”沒錯,萬一被居心叵測利用了呢?
重磅|定了!山東醫保局召開40品種帶量采購征求意見會,細則出爐!
和此前預期一致,山東省40藥品帶量采購在全國兩會結束之后如約而至,近日山東醫保局已面向部分生產企業與流通企業召開征求意見會議,具體的招標采購細則也隨之出爐,包括具體的質量分層、價格降幅要求、中標區域選擇等。在省級集采時代即將全面到來的當下,山...
創業4年華麗轉型,這家山東CRO喊出“要成為全球DDS領導者”!他會怎么做?
創業4年的則正醫藥已經跨越了第一個階段,從一家CRO公司轉變為以開發有專利技術的藥物轉遞系統(DDS)為核心的創新公司。則正醫藥的出現或許正是中國醫藥行業轉型的信號:從快速發展到瞄準某一高端領域重點突破、精細化分工。未來5年,則正醫藥將大步向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