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高值耗材國采打響第一槍,注射劑一致性評價2種情況直接不批,“按病種付費”將擴大試點;一批藥品迎市場變局,1353個藥采購“叫停”,7款注射劑全國停供,藥企最大單品直降50%;新藥研發火熱,“創新藥一哥”前3季投入超33億元,華東醫藥引進
高值耗材國采啟動,600億大牛股暴跌
10月16日,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文件》,由天津市醫藥采購中心承擔聯合采購辦公室日常工作,向相關企業發起談判邀請。從新發布的文件來看,此次國家主導拿出107萬支的采購量進行談判,占到醫療機構上報需求的80%。根據此前江蘇省集采的價格來看,國采此次給出的參考價2850元。業內人士預計11月5日競價將極為震撼,千元級別的冠脈支架很可能橫空出世。(中國基金報)
資本反應:
10月19日開盤,受高值耗材國家集采的消息影響,冠脈支架概念股集體跳水。A股市場上,樂普醫療領跌,盤中一度接近跌停,截至收盤下跌8.83%,總市值(564億元)較前一交易日蒸發50億元;港股市場上,微創醫療領跌,跌近12%,總市值(520億港元)較前一交易日蒸發70億港元。
CDE出狠招!6000億注射劑市場洗牌提速
10月21日,CDE發布《關于注射劑一致性評價補充資料相關事宜的通知》,指出化學仿制藥注射劑一致性評價工作開展以來,部分注射劑一致性評價品種注冊申報資料缺陷明顯,與相關的指導原則要求差距較大,需補充開展大量新的研究工作。為落實《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相關要求,進一步提高注射劑一致性評價工作效率,優化審評審批流程,企業須按照《藥品注冊管理辦法》,注冊申報書面補充資料需在80日內補回,逾期不能按要求提交全部補充資料的,將不予批準;對于補充資料存在實質性缺陷的,將按不批準處理,不再進行第二次發補;申請人可主動撤回申請,自行完善相關研究后重新申報。(CDE)
米內數據:
2019年中國城市公立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城市社區中心及鄉鎮衛生院(簡稱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化藥注射劑銷售額超過6300億元。
7款注射劑全國停止供貨
10月21日,山西省藥械集中競價采購網先后掛出兩則藥品撤網公示。經梳理,13家藥企的18個藥品品規申請撤銷集中采購中標產品/直接掛網產品平臺掛網資格,并提供了全國統一不供貨承諾。18個藥品品規中,涉及注射用西咪替丁、注射用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注射用頭孢他啶、注射用頭孢西丁鈉、注射用尼麥角林、注射用阿魏酸鈉、肝素鈉注射液等7個注射劑品種,注射用頭孢西丁鈉是山西省注射劑集采的21個品種之一。(醫藥經濟報)
觀點:
采購量小和價格倒掛是企業主動申請撤網的誘因,尤其是在集采不斷降價、臨床控費以及原料藥漲價等多重壓力下,藥企無奈只能主動棄標、撤網。雖然撤網后涉及的產品不能通過各省集采平臺在公立醫院銷售,但還是可以通過零售藥店、電商平臺或民營醫院等渠道銷售——當然,市場空間還是受到壓縮的,注射劑影響尤其明顯。
1353個藥品采購“叫停”
10月20日,浙江省藥械采購平臺發布《關于暫停長期無交易產品信息的公示》。據統計,約1353個藥品被暫停交易,涉及阿莫西林膠囊、阿奇霉素分散片、阿司匹林片、氨芐西林膠囊、奧硝唑分散片等常用化藥,以及八珍益母丸、八正顆粒、柏子養心丸、板藍根顆粒、保和丸等中成藥;涉及企業有羅欣藥業、石藥集團、齊魯制藥、東陽光藥、白云山等。(賽柏藍)
劃重點:
退出平臺的藥品兩年內不能在浙江省掛網采購。據招采平臺規定,公立醫院等機構均需要在平臺上采購臨床所需的藥品,藥品不能在平臺掛網,意味著失去了浙江省的政策內市場。
DIP試點來襲!2021年底前進入試點實施階段
10月19日,國家醫保局印發《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工作方案》,明確以地級市統籌區為單位開展試點工作,用1-2年的時間,將統籌地區醫保總額預算與點數法相結合,實現住院以按病種分值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支付方式,到2021年年底前,全部試點地區進入實際付費階段。這意味著,DIP試點正式開啟。(醫藥云端)
劃重點:
病種分值法(DIP)是用一個模糊數學的辦法來解決醫保支付的問題,實際上包括了按病種付費和總額預算管理。模糊了病種費用與醫療機構收入之間的關系,按病種分值來計算每家醫療機構最終獲得的醫保基金支付額度,就將統籌區域內所有醫療機構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促使醫療機構結成“命運共同體”,彼此之間相互監督和約束。
胡潤百富榜出爐!這些醫藥企業家上榜
10月20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一年一度的胡潤百富榜,上榜門檻連續第八年保持20億元。今年出盡風頭的大健康產業以10.9%的占比上升為第二大行業。15位醫藥大佬進入前100強,“疫苗大王”智飛生物的蔣仁生家族和翰森制藥的鐘慧娟均以1350億元奪得行業首富;醫療設備龍頭企業邁瑞實控人徐航、李西廷排名分別上升6位和13位,財富漲幅分別達71%和92%。鐘慧娟和孫飄揚分列榜單的第20位和第27位,翰森鐘慧娟財富上漲61%達1350億元,恒瑞孫飄揚財富上漲26%達1150億元,排名分別下降了15名和22名。而中生制藥謝炳家族財富上漲僅2%,排名下滑21名至59位,揚子江藥業徐鏡人財富上漲9%,下滑29名至91位。(E藥經理人)
史上最強乙肝藥!成都倍特拿下首仿
10月19日,國家藥監局官網顯示,以仿制4類報產的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片獲批生產并視同過評,成為國內首仿。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為抗乙肝一線用藥,有著“史上最強乙肝藥物”之稱。該產品由吉利德研發,2019年全球銷售額為4.88億美元,同比增長52.02%。(米內網)
“創新藥一哥”前三季凈利近42億,超33億元搞研發
10月19日,“創新藥一哥”恒瑞醫藥發布2020年前3季度業績報告,公司營收和凈利較去年同期均漲14%,而扣非凈利潤同比增17.11%。在研發投入方面,恒瑞醫藥依然維持“大手筆”投入,今年1-9月已在研發費用上投入達33.44億元,占當期營業總成本23%左右。據統計,恒瑞醫藥在今年1-9月,已有43個臨床試驗獲批,其中有34個是針對惡性腫瘤的單藥或聯合治療方案。(南方都市報)
“躺賺”時代終結!藥企最大單品直降50%
10月22日,三生國健宣布主動降低旗下兩個規格的益賽普的定價,降幅達50%。益賽普是腫瘤壞死因子(TNF-α)抑制劑產品,適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2019年益賽普占三生國健收入比例高達99.84%,幾乎可以與三生國健的收入劃等號。將主要產品價格腰斬,公司方面給出的解釋是為了“以價換量”。(界面新聞)
延伸閱讀:
益賽普早于2005年就在國內上市,是國內第一個上市的腫瘤壞死因子(TNF-α)抑制劑,2017年銷售額超10億元。“藥王”修美樂醫保談判降幅83%及國產TNF-α抑制劑的集體上市,市場激烈競爭催促藥價下行,“躺著賺錢”的時代也宣告結束。
華東醫藥斥資3億美元,拿下重磅ADC
10月20日,華東醫藥發布公告,其全資子公司中美華東與美國ImmunoGen公司達成合作協議,獲得該公司處于美國臨床III期的新型抗體偶聯藥物(ADC)在大中華區的獨家臨床開發及商業化權益,產品名為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簡稱MIRV),此筆交易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最高可達3.05億美元。(公司公告)
延伸閱讀:
MIRV是全球首個針對FRα陽性卵巢癌的ADC在研藥物,擬開發用于治療卵巢癌,目前正在美國進行III期臨床試驗,預計2021年底遞交上市申請,2022年有望獲批上市。華東醫藥計劃于2021年上半年啟動該產品在中國區的臨床注冊申請。
ST輔仁遭頂格處罰,又一“首富”栽了
近期,證監會針對輔仁藥業及其實控人朱文臣連發兩份行政處罰決定書,揭示了這起上市公司實控人占用公司巨額資金的真相。從2015年至2018年,輔仁藥業未披露輔仁集團、輔仁控股非經營性資金占用期末余額;未披露2015、2016年開藥集團及其子公司向輔仁集團、輔仁控股提供資金余額;另外,2018年輔仁藥業為輔仁集團及朱文臣借款提供4筆擔保,涉及合同金額1.4億元。證監會對公司及14名董監高共罰款590萬元。現年54歲的前河南首富朱文臣是此次資金占用事項的最大受益者,被采取10年市場禁入措施。(證券時報網)
10億大品種一夜爆紅,白云山澄清
近期鐘南山團隊表示,體外研究發現白云山復方板藍根對新冠病毒有效。受此消息刺激,白云山A股一度漲停,市值增加了100億元;針對市場火爆的反應,10月18日白云山回應,有關媒體報道所涉及的相關結論只是針對公司合營企業白云山和黃公司復方板藍根顆粒開展的抗新型冠狀病毒體外篩選的實驗結果,后續還需對該產品開展進一步相關工作,相關工作尚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米內網)
米內數據:
板藍根屬于清熱解毒藥,爆紅于2003年非典,是多數家庭的常備用藥之一。截至目前,板藍根顆粒在國內共有787個批文,復方板藍根顆粒則有146個批文。2019年中國城市零售藥店終端板藍根銷售額超過10億元,復方板藍根銷售額則超過4億元。
本人整理,轉載自“米內網”
本文來源:米內網 作者:可頌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