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的焦點在于,繼任者會是誰?繼任者是否熟悉內地情況?兩地互聯互通的戰略思路能否延續?生物制藥公司赴港上市會不會發生變故? ? 加強港交所與內地的聯系,為這位首個有內地背景的港交所掌門人贏得了“中國先生(Mr. China)”的昵稱 新的繼任者是否對內地
延伸閱讀:我們找來了2019年全球賣得最好的200個藥!這三類藥物占據半壁江山
不管是從銷售額還是上榜數量來看,抗腫瘤藥、免疫類藥物和糖尿病藥物都是占比最大的三大類別。輝瑞、羅氏、強生等全球藥企龍頭,仍牢牢掌握著全球銷售最強藥品榜單的頭部話語權。 ? 近日,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Njardarson研究團隊發布了...全文>>
問題的焦點在于,繼任者會是誰?繼任者是否熟悉內地情況?兩地互聯互通的戰略思路能否延續?生物制藥公司赴港上市會不會發生變故?

加強港交所與內地的聯系,為這位首個有內地背景的港交所掌門人贏得了“中國先生(Mr. China)”的昵稱
新的繼任者是否對內地市場有足夠了解,將成為決定未來港交所制度改革的關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港交所是否能加大與內地互聯互通
“李小加本人說過,他是一個制定規則、遵守規則的人,我相信他自己也不希望自己的離任影響到港交所制度和規則。我相信生物醫藥企業會繼續按規則走。”
上任以來,李小加便將香港交易所定位為“中國內地客戶走向世界”以及“國際客戶走進中國內地”的全球性交易所,配合內地資本市場開啟對外開放戰略。為了打通香港、內地與國際資本市場之間的壁壘,李小加創造性推進了建立內地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助力中國內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這一舉措被業內稱為“神來之筆”,對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都影響深遠。
來自港交所內部的數據顯示,內地南下資金量從2014年的每天十多億到2018年的每天100多億,南下資金所占比重從不到1%上升至7%左右。2020年第一季度,港交所來自滬深港通的收入及其他收益創下4.04億港元的季度新高,較2019年第一季度增加74%。
2018年4月,港交所推出上市新規,允許同股不同權以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為港交所迅速帶來新鮮血液,吸引力小米、美團等科技股上市,也使阿里巴巴成功回歸港股。
2018年8月,生物科技公司歌禮制藥成功在港上市,成未盈利生物科技第一股。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0家未盈利生物制藥企業在港交所上市。
“互聯互通”與“同股不同權”上市新規以及其他改革舉措,使港交所成為全球最大的IPO與集資中心。2009年至2020年,這位具有內地背景的CEO帶領港交所六次蟬聯全球IPO冠軍,同時也奠定了其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加強港交所與內地的聯系為這位首個有內地背景的港交所掌門人贏得了“中國先生(Mr. China)”的昵稱。
02 誰繼任?市場對未來存憂慮
58歲的李小加為何在此時突然宣布不再連任?他的下一步打算是什么?
延伸閱讀:曾被稱“中國植物藥第一針”,知名品種被要求修改說明書,新增不良反應說明!
本次對七葉皂苷鈉注射制劑的修訂主要為更詳細說明了該藥品的12項不良反應。從中藥注射劑行業整體來看,盡管受新冠肺炎影響部分企業營收大增,但整體來看,2020年一季度中藥注射劑仍然呈整體下滑之勢。 ? 5月7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修訂注射用七葉皂苷鈉說...全文>>
在當天的媒體電話會中,李小加明確表示離開港交所并不代表退休,會考慮政界商界的其他工作。他稱自己目前的年齡屬于中年或者高級青年人,不會過回家帶兒孫的生活。
李小加并未解釋不續約的具體原因,業內猜測與2019年港交所收購倫交所失敗有關,但港交所主席史美倫隨后強調與收購失敗完全無關。從港交所第一季度業績來看,第一季度利潤下降13%,低于預期,但核心收入增長19%。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上市數量居全球首位,募資金額居全球第四。
事實上,港交所正面臨著諸多不利因素,包括香港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2020年一季度香港GDP下滑8.9%,為連續三個季度經濟萎縮,持續時間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長。
此外相比于內地資本市場,香港市場一直存在交投量不是非常活躍、市盈率較低、估值一般等問題。對生物制藥企業來說,目前赴港上市生物制藥企業多家出現破發,數據顯示,2019年最活躍成交港股TOP100企業中,港交所B股企業只有信達生物一家。
2019年9月,港交所向倫交所發出收購要約,價值2774億元人民幣。這場并購邀約被稱為“世紀大聯姻“,如果實現,這將改變世界金融格局,也將會成為史美倫和李小加職業生涯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彼時有業內猜測這將是李小加的收官之作。
但最終,倫交所拒絕了收購要約,并質疑港交所的地緣優勢能否在接下來持續。
相比于猜測李小加即將離任的原因,資本市場更擔心的,其實是港交所的制度改革能否一貫延續,能否繼續加大兩地互聯互通的力度?會不會影響在港上市企業的股價及市盈率?以及繼任者能否同樣擁有內地背景,對內地市場有足夠的了解?
港交所主席史美倫表示,在遴選新任行政總裁時,會考慮內部人選或進行外部招聘,主要視乎候選人的經驗,以及是否符合集團要求。集團的三年戰略計劃是由2019年至2021年,并會不斷進行內部檢討。當新行政總裁上任后,集團亦會按照時間及定期的檢視情況再決定未來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11年前參與港交所行政總裁遴選和最終挑選李小加的,正是史美倫。史美倫2018年4月出任港交所主席,并對外表示將推動港交所參與更多國際性業務。與倫交所的“世紀聯姻“正是史美倫和李小加共同策劃。
業內某知名投資人對E藥經理人表示,港交所一直按照市場化模式在走,更加遵守制度和規則,個人的離任不會對制度產生較大的影響。但另一位投資人認為,新的繼任者是否對內地市場有足夠了解,將成為決定未來港交所制度改革的關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港交所是否能加大與內地互聯互通,也是業內人士主要的擔憂所在。
2020年初,李小加在個人日志中表示,過去10年來港交所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就是“三通一擁”(股票通、債券通、商品通與擁抱新經濟)和改革上市制度。對于未來10年,他認為港交所應繼續辦好“三通一擁”這四件事。
“李小加本人說過,他是一個制定規則、遵守規則的人,我相信他自己也不希望自己的離任影響到港交所制度和規則。我相信生物醫藥企業會繼續按規則走。“上述投資人表示。
延伸閱讀:GE最高職位中國高管離任,O/K藥多員大將生變!外企離職裁員潮來了?
“新冠”疫情已漸行漸遠,跨國外資藥企在中國面臨的挑戰卻并未解除。離職裁員潮背后,外資藥企的高管和員工正面臨全新的中國市場環境,被選擇,也需要做出選擇。 ? 供職GE長達24年的段小纓離任、BMS腫瘤事業部副總裁郭安峰在內部轉崗不足三個月之后離任…… ?...全文>>
本文來源:E藥經理人 作者:楊昕媛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