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賽柏藍 作者 | 小春 和創新藥企高調合作,或將為傳統藥企的轉型提供新思路 01 取長補短,強強聯合 11月11日,濟川藥業發公告,宣布與天境生物就長效重組人生長激素(伊坦)達成產品開發、生產及商業化戰略合作。濟川藥業將向天境生物支付2.24億元的首付
來源 | 賽柏藍
作者 | 小春
和創新藥企高調合作,或將為傳統藥企的轉型提供新思路
01
取長補短,強強聯合
11月11日,濟川藥業發公告,宣布與天境生物就長效重組人生長激素(伊坦)達成產品開發、生產及商業化戰略合作。濟川藥業將向天境生物支付2.24億元的首付款,并在后續支付累計不超過17.92億元的里程碑付款,總付款最高達20.16億元。
公告顯示,本次戰略合作中,天境生物負責繼續主導伊坦的三期臨床試驗研發,濟川藥業將針對產品拓展其他新適應癥,并負責產品獲批后中國市場的商業化推廣。包括但不限于產品的定價、慈善贈藥、醫保談判、品牌策略、推廣計劃和銷售預測等,并承擔相關費用。
天境生物首席戰略官朱杰倫表示,“本次合作的交易金額不僅創下了近年中國生物醫藥市場及全球兒科醫藥領域同類新高,同時也是近期中國境內生物醫藥公司單品種合作中金額較高的合作之一。”
一個是老牌中藥企業,一個是創新生物藥企業,兩個看上去似乎沒有什么關聯的企業為什么突然達成了高達幾十億的合作呢?
據了解,伊坦作為一種長效重組人生長激素,主要適應癥為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癥(PGHD),也就是說伊坦實際上是一種兒童藥。
濟川藥業主要布局正是在兒科、消化、呼吸等領域,還被稱為兒科中成藥龍頭,擁有強大的兒科藥銷售團隊,覆蓋全國30個省份和直轄市內超過23,000家各級醫院。
天境生物作為本土創新藥企,聚焦在腫瘤免疫領域,目前還處于發展初級階段,欠缺的正是強大的商業化生產和銷售能力。因此,雙方的合作可以說是取長補短、強強聯合,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濟川藥業在上述公告中亦強調,本次交易完成后將進一步加強其產品線的豐富程度,充分發揮兒科治療領域的優勢,培育新的業績增長點,從而提升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和兒科治療領域的行業地位,符合公司的發展戰略和長遠利益。
02
前景廣闊,強敵環伺
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癥是一種由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不足而引起的特殊疾病,即人們常說的侏儒癥。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市場研究報告,目前預計只有5.7%的中國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癥患者接受生長激素注射治療,相對于歐美發達國家10%以上的滲透率,重組人生長激素臨床需求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滿足,在國內市場具備巨大的潛在空間。
上述公告稱,預計中國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癥市場到2030年將增長至358億元人民幣,2018年至2030年的預計復合年增長率為19.8%。
重組人生長激素分為短效和長效兩類。目前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癥最常見的治療方案是短效重組人生長激素,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重組人生長激素銷售總額約59億元,其中長效重組人生長激素銷售額在6億左右。
短效重組人生長激素需每日注射,治療依從性相對較差。另有研究表明,一周若跳過1-2次注射將會明顯降低治療效果。因此,預計長效人生長激素市場因其安全性和便利性將得到更快速的發展。
廣闊的發展空間并不意味著未來的發展一定會一帆風順。
據了解,截至目前,獲得重組人生長激素中國上市許可的企業有7家,國內企業5家,進口企業2家。其中長效生長激素制劑僅有1家,為長春金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聚乙二醇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
雖然可見的競爭對手不多,但是長春金賽絕對是一個強敵,其在生長激素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根據中康FIC Intelligence數據庫,2020年生長激素相關領域的國內等級醫院市場中金賽藥業擁有高達77%份額。
濟川藥業雖然是兒科藥的龍頭,但是面對生長激素這個新領域,原本的銷售團隊是否會水土不服還有待驗證。
此外,從研發競爭格局來看,濟川藥業身后還有不少追兵。
據了解,目前全球處于臨床在研狀態的長效生長激素藥物有11個。其中2個已經遞交上市申請;2個項目臨床III期已經完成;2個項目仍處于臨床III期進行中。在國內,除天境生物外,還有諾和諾德、維昇藥業、安徽安科和廈門特寶擁有長效生長激素在研產品。
03
被迫轉型,另辟蹊徑
雖然都是兒科領域,但濟川藥業作為一家以中成藥為主的企業,20億大手筆進軍生長激素還是讓人有些奇怪。實際上,這不過是濟川藥業面對發展困境,不得已而為之的另辟蹊徑。
10月30日,濟川藥業發布2021年三季報,公司2021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54.09億元,同比增長25.3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72億元,同比增長32.56%。
雖然業績表現尚可,但是濟川藥業主打產品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和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業績大幅下滑,增長率分別為-24%和-29%。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自6月以來,上述兩款產品接連被河北省、山東省、黑龍江省醫保目錄清退。
面對如此困境,濟川藥業一直在尋求轉型,例如說和同仁堂、云南白藥、康恩貝、馬應龍、仁和藥業等其他中藥企業一樣布局日化業務。
濟川藥業在2020年年報公司發展戰略中表示,未來將培育“中藥藥妝”產業。此外,據全景網消息,今年6月濟川藥業董事長在2020年度業績說明會中表示,目前正在大力發展日化業務,旨在將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抗炎、抗菌、抗病毒”的功效應用于日化產品。
然而,濟川藥業日化業務的業績表現一直不佳。年報顯示,主要從事日化產品業的子公司江蘇蒲地藍日化營業收入僅占濟川藥業總營收1%左右,并且于2018年剛剛扭虧為盈。
此次,濟川藥業這次和天境生物的合作也可以說是為尋求新的發展空間的又一次新嘗試。雖然說金額較高人意外,但其實傳統藥企面對生存危機,從來不缺乏大手筆。例如此前振東制藥轉型生發業務,直接賣掉了自己的主業“朗迪鈣”。
值得注意的是,西部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吳天昊認為,伊坦若獲批上市預計要到2024年左右,因此近幾年還是應關注濟川的主業情況。
按照規定,截止到2022年的8月份,蒲地藍會退出全部省醫保目錄。因此濟川藥業大概率會在下半年繼續發布退出部分省份醫保目錄的消息。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