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美女人体,国产xxxx视频在线观看,美女直播全婐app免费 真人,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客服微v信:mayamima
  1. 當前位置: >
  2. 醫藥行 >
  3. 醫行號 >
  4. 營銷 >
  5. 正文

我們應該信仰什么?

我們應該信仰什么?作為醫藥產業深度垂直的媒體,從2008年雜志創刊,2013年微信公眾號開始運營,我們所秉持的報道原則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助力醫藥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李靜芝2020年底,發生了這樣一件小事:E藥經理人記者受邀參加一個由創新藥企舉辦的學術會議,腫瘤領域幾位學術大佬,比如馬軍、秦叔逵、李進都會蒞臨,我

   
我們應該信仰什么?
作為醫藥產業深度垂直的媒體,從2008年雜志創刊,2013年微信公眾號開始運營,我們所秉持的報道原則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助力醫藥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李靜芝
2020年底,發生了這樣一件小事:E藥經理人記者受邀參加一個由創新藥企舉辦的學術會議,腫瘤領域幾位學術大佬,比如馬軍、秦叔逵、李進都會蒞臨,我們的記者積極相應,且根據自己正在關注的選題,撰寫了采訪提綱提交給主辦方。
這是E藥經理人記者非?;A且較為常規的操作流程:任何采訪,必須先做功課,隨后,依據媒體定位,結合自身對這一話題的理解,撰寫提綱,即使主辦方不要求提供。但讓我驚訝的是,在提綱提交大約兩天后,組織本次會議的公關公司與我們的記者聯系,傳遞的意思大概是,有受邀媒體的記者沒有撰寫提綱,是不是可以把我們的問題,分配幾個出去?沒有懸念,我們拒絕了。
這件事情讓我開始更深刻地反思:在媒體多元化的如今,記者應該信仰什么?該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時代記錄者?
我接受的教育和我內心所接受的理念是記者應該“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但從業12年,我明顯感覺到記者從業者中,沖著理想前行的人開始減少,單純將此作為職業的人逐漸增多。再加上新媒體的沖擊,記者這個職業,已經開始分化,變成了純粹寫文字的人,乃至更甚者,成為了“扒”文字的人。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媒體平臺,也出現不用“記者”來稱呼自身平臺撰寫、編輯文字的人,改叫分析員、作者等等。
按照我們課本上的定義,“記者是報社、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中擔任采訪、報道、攝影的工作人員。”伴隨新媒體的出現,記者的工作可以不止局限于報社、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但其工作內涵不應發生改變,那就是采訪、報道。
采訪是過程,報道是形式也是成果,采訪與報道的本質是展現面貌和傳遞信息,而展現面貌和傳遞信息的最終目標是為了事物朝著符合其自身規律的方向發展。即使調查性揭黑報道,其核心目標是為了監督,為了事物發展恢復其應該有的樣子,而不是為了揭露而揭露,為了吸引眼球而聳人聽聞。
當然,這都是理想狀態。深處在媒體形態日漸多元,受眾吸引力極度分散的環境中,讀者對內容,不管是文字還是音視頻的要求越來越高。標題黨有市場,帶有情緒的標題,負面的信息更會吸引人關注。作為媒體人,外界變化肯定會對我們施加影響,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說“濯清漣而不妖”的,那是騙子。
但是我們一直在內心秉持一個原則,那就是確定我們新聞撰寫中的“第一性”是什么,并持續堅持。作為醫藥產業深度垂直的媒體,從2008年雜志創刊,2013年微信公眾號開始運營,我們所秉持的報道原則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助力醫藥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重申此原則,以此為記,作為鞭策,也作為所有我們的記者在采訪、報道中的內心準繩。
2020年:改變&適應
如果不喜歡,那就去改變,如果改變不了,那就去適應吧!用這句話完全可以概括我2020年的狀態:主動、努力、平衡。

朱晶
回顧2020年,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幾乎所有朋友約我都是去酒吧。不了解我的可能第一感覺是吃驚,很遺憾我確實不是pub???,甚至次數屈指可數。為什么呢?我想不僅是我的朋友,應該是大城市的年輕人。“借酒澆愁愁更愁”都明白,可還是選擇了麻醉自己。畢竟疫情年份,口罩之下唯一遮不住的就是迷茫和恐慌。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是什么?”我經常被問到。我說:內心平衡。這是我過往經歷總和相加再刪減的答案。具體來說,我覺得是我、事業、愛情三者之間的平衡。
自我學習方面,這一年,我可以驕傲的跟自己說:我足夠努力,盡管上天總是在開玩笑。2020年9月10日北京地區CPA統一考試取消,得知消息的那一剎那,我首先確認了好幾遍,然后崩潰。因為在北京取消CPA考試前的8個月,均攤下來我每天的學習時長可達6小時,考前一個月我每天12點睡5點半起,這對任何一個打工人大概都是難得的。盡管最終由于疫情考試被取消,從結果上我近一年的努力功虧一簣,但所有經歷的終究成為你寶貴的財富,我堅信。
這一仗,對我的自我修行意義重大。通過學習,最重要的是讓我歸于平靜,不驕不躁;其次是學會主動,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最后是修煉毅力,三分鐘熱度是我長久以來一直在克服的。
當然專業上的學習也使得我能有更系統、更深刻的洞見。同樣一件事,會因為個人思想、立場、經歷的不同,產生截然不同的看法。直接地表現是,通過公司財報數據調查預見其問題所在,后續也得到了驗證,不可否認文字上有些遺憾。不過,這促成了我后來的思考:如何用大白話講述專業性強的東西?尤其在高技術壁壘的醫藥行業。
寫作方面,這一年亦有起伏波動的故事可講。這一年是我在E藥經理人完整的第一年,諸多變動之下,我開始承擔更多的責任,也收獲了更多的成長。上半年因為一場疫情很多人的節奏被打亂,我也處于混沌狀態,有參與疫情報道時滿滿的正能量,也有如何寫好一篇報道的迷茫……。
下半年,從紅杉和高瓴冗長的萬字報道開始,我從讀者那里得到了一些正向回饋。那時,我才意識到E藥經理人的讀者并非泛泛之輩,他們比你更有經驗、比你更懂,言簡意賅、“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提供最有價值的報道”,之后成為了我職業的“信條”。
秉承這些原則,我陸續輸出了一些“個性報道”,這些報道曾被廣泛轉載,至今偶爾還會有讀者從那些報道中添加我的微信,說實話,這足夠令我驕傲不已,亦成為我每次寫好稿時的動力。因為信任不易,時間寶貴。
你所有困惑,只能由你自己解決;如果不能,那是書讀得不夠多,路走得不夠遠,而已!
疫情刷新醫藥行業
聚光燈從未如此聚焦醫藥行業。關注我們的不僅是業內人士,整個社會都在審視。

巴根
2019年12月底關注到武漢的一場輿論騷動,但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那天開始,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行業會被如此深刻的影響。
2020年,疫情的消息占據了頭版頭條。E藥經理人也迅速組織了對疫情的行業報道,并上線了醫藥人14天小程序醫藥產業從未在這個信息時代獲得如此大量且持續的曝光和關注度。關注我們的不僅是行業人士,整個社會都在審視。
而在醫藥產業內部,一系列全新的變化也正在呈現,這種變化的程度或許并不亞于疫情帶給社會的深刻變革。
在資本市場,2020年刷新了醫藥產業太多的紀錄。這一年,近100家醫藥公司IPO,醫藥產業平均一周送出一家上市公司;這一年,大量的公司沖上千億市值,最高峰時達到22家之多;這一年,恒瑞醫藥市值突破6000億,刷新中國醫藥公司的最高紀錄......
無疑,政策都是醫藥產業繁榮的助推劑,此外,除了對創新屬性的認可,疫情下醫藥行業全線飄紅的背景也是原因之一。
這一年,醫藥生物企業的基本面和新冠疫情有著緊密的聯系。2020年漲幅前十的企業中,有八家企業的業務直接與疫情帶來的需求相關,如醫用耗材、新冠病毒檢測試劑和新冠疫苗。由于需求強勁,市場十分追捧相關概念的股票,甚至出現了萬泰生物這樣的“一年十四倍股”。
一些勢不可擋的Biotech公司正在崛起。中國和全球的融合度不斷增強,出海的模式也變得越來越多元,技術平臺和早期臨床產品的開發和商業化權益的對外許可,也逐漸在增多。
今年創下中國創新藥對外授權最高金額紀錄的是艾伯維以17.4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總金額接近30億美元,從天境生物獲得CD47單抗lemzoparlimab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國家及地區開發和商業化的許可權。這是艾伯維選擇快速進入CD47開發的關鍵一步。
信達、君實、萬春、基石、萬泰、復宏漢霖等等創新藥公司都在今年達成了一項或數項海外合作項目,這背后卻不僅僅是疫情,而是中國醫藥產業創新多年積累發展的成果、中國Biotech的崛起。
但一片繁榮背后,分化并未被掩蓋。行業頭部持續繁榮,但并未抓住創新機遇、沒有吃到時代與環境紅利的大有人在。對于部分創新藥企業來說,2020年也是異常艱難的一年。一方面,疫情影響了公司營收和研發、臨床進度,另一方面,由于沒有從疫情的“紅利”中獲益,公司財務狀況同其他已經獲益的企業差距更加明顯,因此不太受投資者青睞。
魔幻的2020年,中國醫藥產業繼續向前狂奔,高速增長。但這個巨無霸產業之中,一系列問題等待解答。同時,我們也看到許許多多新生公司在一個個細分賽道上誕生、崛起,他們的出現,將猶如流水般灌進中國醫藥產業的田地,他們也是未來我們要關注的生態之環。
2021不忘初心 共赴熱愛?
2020年是“黑天鵝”滿天飛的一年,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李妮
來到E藥經理人是一個特殊時期的艱難決定,但是既然選擇了出發便不顧風雨兼程,就要做到問心無愧和無怨無悔,這不僅是對平臺負責,更是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負責。
于個人而言,能夠在中國第一批創新藥企第一波收獲期加入到這個新領域,見證歷史,與一個行業共同發展,是何其幸運的一件事情。
在這半年的時間里,共完成了58篇微信文章,其中稍有欣喜,更多的是惋惜和遺憾。欣喜是,與伙伴們合作了31篇頭條文章,他們都不吝賜教,讓我較快的掌握了平臺稿件寫作風格和行業分析的思路和方法,這都是千金難求的。
也有個人撰寫的文章被讀者反饋“客觀、全面、深刻”,有通過持續跟進一家企業,最終呈現出一篇好看的文章。這些少有的文章,讓我逐漸建立起了寫作自信。
在58篇文章中,還有20篇文章的點擊率在6000以下,而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個人獨立撰寫。也就是說,唯有這些文章水平提升了,才能表明個人能力的全面進步。
而雜志稿件的撰寫則給了我們沉下去,了解一家企業、一個話題,走出去傾聽、理解這個行業的機會。通過海思科、健友股份、以嶺藥業、瓔黎藥業四篇企業案例撰寫,給我認識這個行業撕開了一個口子。寫他們做什么,在行業中的處境如何,競爭對手在做什么,國外的同行在做什么......關于制藥行業的圖譜就從這里開始拼起來。
2020年最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最后兩個月,和伙伴們一起迎來了一年中的高光時刻。
2020年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讓我有機會,一睹行業領袖的風采,傾聽他們對創新的思辨,對企業發展模式的探索,對行業發展政策的解讀......年底的醫保談判系列文章,點擊率創了新高。而其背后沒有捷徑,就是吃得苦,堅持、堅持再堅持,直到獲得足夠的信息,分工明確,快速反應,還有小伙伴之間的不拋棄不放棄。
對我而言,2021年仍舊是打基礎的一年,希望自己能夠選好一個方向突破,深挖下去,建立自己的優勢領域。期待2021年多一些胸有成竹,少一些匆忙而作,在重大可預見事件、節日面前不打無準備之仗,給文章的撰寫、修改留下足夠的打磨修改時間。多留心積累好標題,讓文章的標題和行文鮮活起來,深入行業,與行業專家多請教學習。
然而以上諸種種,都必須借助團隊之力才能實現。在此,非常感謝我的“戰友”、“伙伴”的幫助,用心指導。也非常感謝新負責人的加入,盤活了團隊,建立組織信任,幫我們拔高了專業水平,帶我們給2020年畫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句號,非常高興2021年能夠與大家一起共赴熱愛。
2020,走出舒適圈
2020,我們同途共進,笑著成長。

李芳晨
2020年有檔綜藝特別火,即使你沒看過,也一定聽過——《乘風破浪的姐姐》。是的,最近又緊跟步伐出來了男生版《追光吧哥哥》。“如果還是選擇我過去的曲風那我來這個節目的意義是什么呢?”這是節目里的某位民謠女歌手在選擇表演唱跳舞曲時說的話。在各自擅長領域都小有成就的哥哥姐姐們所做的事情都圍繞著一個共同的主題:走出舒適圈。
是啊,我們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舒適圈,在這個圈子里,不論工作中還是生活里,我們接觸的、交往的都是熟悉的人,遇到的問題也可以說十之八九是胸有成竹的,過往的經驗足以支撐我們解決任何問題??梢哉f,在我自己的舒適圈內,不論發生什么情況,都是我足夠熟知和可以把控的。
“原來真的要逼自己一把,才知道能行。”
“你看吧,不試試怎么知道自己不可以。”
這是我來到E藥經理人兩個月后,和朋友聊天時的對話。
走出舒適圈,大概也是我2020的關鍵詞。
安于現狀還是跳出藩籬?彼時我的心里有兩個小人在打架,在舒適圈里過得輕松愜意,為什么要逼自己做那些不熟悉的事呢?
老實說,來到E藥經理人之初我確實充滿了糾結與不安,但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過往安逸穩定的工作總是讓我少了一些激情。好,那就放手干吧,對于我這個“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年輕人來說,nothing to lose.
走出舒適圈最大的阻礙大概是內心的恐懼,尋求改變也確實需要足夠的勇氣。守住棱角,從安逸的泥沼中逃脫,去探索新的事物,去挑戰新的未知,那么無論舒適圈的圍墻有多厚實,也都好似一張薄紙。
很幸運,一路走來遇到的每位同事都很nice,愿意不厭其煩的回答我各種看起來或許有些“幼稚”的問題,還有一起熬夜趕稿的啟思會和遭遇北京最冷冬天的醫保談判,都是這一年來讓我難以忘記的時光。
回看不平凡的2020,也許你我都是被迫走出舒適圈,但回望過去,我真的完成了很多,在過去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或許就是人的潛力往往能超出自己的想象吧。經歷了走出舒適圈的2020,我想無論什么時候再回憶這段時光,我都會感謝,曾經逼迫自己做出的決定。
青春意味著勇敢戰勝怯懦,意味著進取戰勝安逸,這或許就是越努力,越幸運。
時光匆匆,2020我們同途共進,也一起笑著成長。是告別,也是新的開始。愿2020的所有遺憾,都將成為2021的驚喜。
2021,做一名記者
坐在辦公室里編輯材料的不能稱得上是記者,記者就應該去采訪。

任曉桐
2020年,是我來到E藥經理人的第一年,也是我成為記者的第一年。但在E藥經理人,置身于醫藥產業,“成為一名記者”似乎和我想象中的并不一樣。
實際上,新聞傳播專業出身的我成為一名醫藥財經記者開始是十分吃力的,我分不清處方藥、OTC,分不清集采、醫保,分不清股價跌漲,開始的一個月連E藥經理人原來寫的文章都看不懂。看的新聞從社會轉向了醫藥行業,看的書也從《對空言說》變成了《血疫》,逐漸的我發現,我在記錄這個產業。
我第一篇操作的雜志文章是創新藥上市節奏的小綜述,4p的內容,要從2015年藥審改革一直梳理到2019年。這對剛接觸醫藥行業2個月的我而言是有難度的。2015年是一個關鍵節點,四年間,中國的醫藥產業從一個不能說是毫無創新,但也稱不上是一個創新產業,過渡到了一個中國的創新代表。這讓我了解到彼時醫藥行業的主要節奏,算是一個入門,但也讓我意識到,藥審改革、帶量采購、重磅炸彈、傳統藥企轉型、Biotech……數不過來的“陌生”名詞等著我去理解,海量信息和知識需要我去補充。
事實上,意識到知識不夠用的時候,我甚至找不到精準的突破路徑,不知道如何系統化的補充知識。這個問題意識到如何解決的時候已經過去半年??梢哉f是通過零碎信息的積累才知道如何歸類,就像水壺里有水才能倒進不同的杯子,沒水自然談不上如何倒水。
從半年前到現在我一直處在汲取知識,分類信息的階段,但問題也并不止于此。“坐在辦公室里編輯材料的不能稱得上是記者,記者就應該去采訪”,三個月前聽一名同事提起。而當時我已經認識到自己在采訪能力上的薄弱,經驗不夠、準備不充分,此間還伴隨著因為能力不足總逃避采訪,同事的這段話也一直鞭策我,每每回想都覺得“硬著頭皮也要上”。
細數這一年,每次寫稿事實上也是知識的積累,寫A股一季報、寫制藥工業百強、寫國資接管康美、寫創新泡沫會破碎嗎……而積累越多也越感覺自身的薄弱,豐富的知識儲備、洞察力、判斷力仍是我遠遠不足的。這也又會回到采訪上來,知識儲備不足,采訪對象說東,我想的是西,甚至腦子空白什么也想不出來,然后下一問不出來,問的不精確,我問得艱難,采訪對象答得也艱難,最后導致采訪利用率低,甚至用不到成稿。采訪健談的人是幸運,不善言辭,甚至不配合的采訪對象就是浪費了一個機會。
所以,事實上,每一個薄弱環節是環環相扣的,就像蝴蝶扇一下翅膀,大洋彼岸就是一場風暴。2021年,我會努力儲備知識、積累信息的同時,抓住采訪機會“硬著頭皮也要上”,成為一名記者。
記錄下去
我很慶幸在特殊的2020年投入到這樣的行業,這樣的媒體。

譚安洋
不管過去多久,2020年勢必都將烙上疫情的印子。
也因為夾雜著疫情這異質,每每想對2020說點什么又都好像失去焦點。
一場疫情改變的太多,里面有無數的情節、情緒、意味?;仡^去看,發現想去厘清因果根本是場徒勞,就像在已經斑駁的墻上找尋那條最開始的裂紋。
到頭來,還是1975年中島美雪寫的那首《時代》最為合適,那年她23歲。
“ 就算像現在這樣難過
連淚都哭干了
像再也笑不出來
‘也曾有過那樣的時代啊’
未來有天你也會這么說出口的
‘也曾有過那樣的時代啊’
肯定能笑著說出來
所以別再悶悶不樂了
任今天的風吹吧
轉呀 轉呀
時代轉動著
歡喜與悲傷反反覆覆
今天分別的戀人們
脫胎換骨后將再次相逢
行色匆匆的旅人們
就算今夜倒下又將再次上路
哪怕今天下起無休無止的雨 ”
2020年已經過去,塵埃到底落定還是成山可能要更長程的時間才能看清。不過,有一點我絲毫沒有懷疑,來到E藥經理人是件幸運的事。創新、政策、資本等等因素交織的醫藥產業變革故事仿佛羅曼羅蘭筆下的一部大河小說,我很慶幸在特殊的2020年投入到這樣的行業,這樣的媒體。半年多的時間像是一種激勵,讓自己覺得當年學新聞的熱情還在。2021年,我想繼續記錄下去。
遇見E藥經理人
我們都沒有回到過去的能力,唯一能做的是珍惜當下,珍惜相遇。

趙芮
很喜歡一句話:“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凡是相遇,皆有意義。愿余生,不負歲月,不負自己。”話簡單,意難平,生活就是這樣,有時候你聽到的是你好,其實是再見。我們這一生都在不斷地告別和遇見,有人說每次告別都要用力些,我想說珍惜時才要用力些,去見你想見的人,去做你想做的事,就是沒有遺憾的生活。
2020 的年尾,離開了原本以為會干到地老天荒的工作崗位,也許是命中注定,在這里,讓我遇見了E藥經理人。對我來說,這是一份跨界很大的工作,從醫療客戶經理到編務工作的轉換,很多朋友調侃說你真有勇氣,找了一份完全沒交集的新工作。忐忑過一萬種可能,既期待又不安,但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一個月,對這份工作的初印象是:瑣碎。這個崗位是每個環節中一枚小小的“螺絲釘”,看似無關緊要的獨立個體,但又是這條流水線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我需要把每件小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條,計劃周全。在學習前輩留下的交接工作資料中,對她寫下的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刻:“雖然做的是最基礎,瑣碎的工作,但是也希望自己能成為不可或缺杯底組成部分。”
第一個月,開頭有點“難”,還記得靜芝姐交代工作的時候說:“目前由于各種原因,咱們需要追趕進度,多線作戰。”無知者無畏,我笑著答道:“好的!”對一個職場小白來說,還在學習和探索狀態,還真是為自己捏了把汗。從一開始的懵圈,焦慮,轉化成每天追著靜芝姐問各種問題,不論多忙,她都不厭其煩的幫我分析解答,更多的時候,她的鼓勵和安慰讓我逐漸找到了方向。仍記得熬過的十二個深夜,最終整理好年報數據表時的喜悅,過程對我來說像在渡劫,陌生的名詞,眾多的分類,網絡里查不到的信息來源?,F在想想,算是絕處逢生吧,在不斷總結和尋找方法后,順利趕上了進度;仍記得第一次雜志送印的晚上,我和巴根以及美編的小伙伴們一起并肩作戰的緊張狀態,拿到雜志的那一刻,我內心是欣喜和激動,莫名的感覺手里的雜志來之不易,是一群人一起干一件事的成果。事情仿佛發生在昨天,一幅幅在腦海里閃現,入職這五十多天的忙忙碌碌,暫且把它總結為痛并快樂著,痛是起點,快樂是終點。
第一個月,get到這份工作的重點,正是接下來我要努力的方向。首先,就是不斷學習,慢慢做到了解該領域,填補醫藥及校樣知識的空白。其次,全局觀念,條理清晰更是整個環節里的關鍵詞,掌握節奏,及時溝通,不把過多的壓力交給小伙伴們。雜志校樣流程里的每個環節,細心,耐心,認真,一個都不能少。接下來的時光,珍惜這份工作給我帶來的成長與蛻變。
我們都沒有回到過去的能力,唯一能做的是珍惜當下,珍惜相遇。E藥經理人的過去我來不及參與,她的未來,我有幸參與。期待E藥經理人在新的征途中再譜新篇。
跨過七年之癢
當一個人知道的越來越多,他就會越來越膽小。當一個人看到的越來越廣,他就會越來越不自信。這不是一種自我否定,而是看到更廣闊世界之后,清醒的自我審視。

姜琦
2020年,歷時一年疫情的人們習慣了口罩遮面,安全社交,緊張恐慌的情緒逐漸變為常態防疫。
在家辦公的那段時間,因為要做“不遺忘”系列回顧短片幾乎翻看了每一部經典的涉疫影片,除了要了解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件外,還要讓自己代入電影的真實感,這樣才能讓短片引起觀眾的共鳴,而那段時間的情緒一直沉在影片中,壓抑、緊張且焦慮,好在結果還是相對滿意。
成功的一個標準也許就是備受指責,這個標準最明顯的代表性體現是在各大影視劇中的反面角色上。所以當“抗病毒”三部曲收獲身邊同事及朋友圈反饋的“身心不適”時,驚喜且興奮后是滿滿的成就感。
然而,越是成功的滿足就越會滋生一種對自身能力的不滿。從攝影師,到剪輯師,再到撰文策劃、制片、導演……我發現自己想要參與和扮演更多的角色,精力和能力卻成為這一切角色的掣肘。
我發現精力不夠足,想要做的事情太多,獨立可控的體力和時間太少;
我發現能力不夠強,想要體現的效果和結果還差強人意,軟件硬件的操控技術還不專精;
我發現知識不夠多,想要扮演的角色不夠深入,沒有足夠的底蘊可以支撐行動;
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開始質疑現在的工作狀態……
有人告訴我,這樣的狀態在婚姻中用“七年之癢”來概括最是貼切。
他讓我套用一個描述感情世界的心態軌跡,“熱戀-婚姻-無趣-疲憊-逃離”,確實是像極了我來公司七年之后的工作狀態。
有一種說法是體內的細胞會記得你每一次的開心和難過,成為記憶,而細胞累計七年全部更新后,記憶將會消失,所以跨過七年后,一切熱愛將會重新開始。
這是一種并不科學的觀點,卻可以用來調整不健康的心理狀態,讓自己沉靜下來,冷靜思考。
“當一個人知道的越來越多,他就會越來越膽小。當一個人看到的越來越廣,他就會越來越不自信。這不是一種自我否定,而是看到更廣闊世界之后,清醒的自我審視。”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一切的焦慮和煩躁正是如此。
有了清醒的認知才能談如何跨越,我想,現在的我,已經足夠清醒,準備好跨過這七年之癢。
2020的壓力與動力
在加倍的壓力與動力下,我的2020過出了不一樣的生活。

美編團隊
2020年一場新冠疫情打亂了每個人的腳步,也包括小透明的我。在老家過的春節假期也在各方的謠言中提早結束,還記得半夜找車并收拾東西回京的自己是多么的狼狽。好像從那個時候開始焦慮和壓力一直伴隨著我。
2019年末時我本打算購入一臺新的電腦,在新一年好好鉆研視頻剪輯,為自己的專業技能做個加碼。沒想到疫情的突襲,使得這個計劃在居家隔離時被迫打入冷宮,那時每天面對各種負面消息,自己對未來充滿了擔憂,迷茫中的壓力時時籠罩在我的心頭上。
后來隨著新的項目“2020新年展望會”線上會議的到來,我重新投入緊張且隨時待命的工作狀態中,因為是新項目模式,且制作周期短,接受這個項目開始后,每天都有N輪修改意見在等著,往往是第一輪的圖還沒改完,第二輪的修改意見已經發過來了。要么就是第二輪的圖剛發過去,第三輪修改意見的微信提示音就響起了。
在無盡的修改、圖片設計中,成功地完成了這個新項目。整個項目在壓力催動下感覺自己有了無窮的干勁,默默地修改,開心地欣賞、暗暗的開心。同事間因無法見面,反倒增加了溝通的頻率這些都給了我新的經驗積累,也給我在疫情期間有了第一次非常正面的鼓勵。
隨著疫情控制的越來越好,大家開始復工,各種工作接踵而至。我開始面臨“抗病毒大會”“2020縣域衛生大展大會”“2020啟思會”等等的項目,每天都在努力工作的同時,我開始抽時間學習被我打入冷宮的視頻剪輯。在各個項目的空檔期,學習成了我的主旋律。這樣充實而自律的生活讓我覺得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時我才發現,2020在加倍的壓力下,催生了加倍的動力,在加倍的動力下,自己變的更好了。雖然現在視頻剪輯這座堡壘還沒有攻克下來,但是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我一定會拿下這座堡壘,繼續攢技能的大招。
記得多年以前寫下的心聲:生活是一條單行路,不管路上的氣候是晴朗是惡劣,風景是秀美還是貧瘠,我們都要面對。在加倍的壓力下,需要盡快的適應它,把生活的壓力變成加倍的動力,走出更好、更美的旅程。
你好2021!讓咱們好好相處,每一天都過得有趣,有盼!

本文來源:E藥經理人 作者:一票人馬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牙克石市| 乐东| 铁岭市| 碌曲县| 陆河县| 子洲县| 中方县| 镇江市| 乌鲁木齐县| 崇信县| 赤峰市| 蒙阴县| 扶风县| 渭源县| 肥乡县| 黎城县| 金寨县| 永嘉县| 东光县| 任丘市| 乡宁县| 府谷县| 蓝山县| 咸宁市| 濮阳县| 湖州市| 连山| 漯河市| 乐东| 兖州市| 公主岭市| 台中市| 塔河县| 赤壁市| 通州区| 凤山市| 迭部县| 石阡县| 大埔县| 曲阜市| 丹江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