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欄作者/張小明 ?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一年一度的醫學院校綜合實力排名出來了,分別從科學研究,教育資源,臨床實力,人才培養四個維度全方位對醫學院校綜合實力進行排行,以此來觸動院校發展。 這個榜單除了對學醫學生的擇校有重要的

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一年一度的醫學院校綜合實力排名出來了,分別從科學研究,教育資源,臨床實力,人才培養四個維度全方位對醫學院校綜合實力進行排行,以此來觸動院校發展。
這個榜單除了對學醫學生的擇校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醫藥同仁開拓客戶及KOL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因為從這里出來的醫學生很多可能是未來某個醫學領域內的專家,醫藥人與其打好關系,可以為公司產品提前部署客戶網絡,同時培養未來的產品KOL。
下面筆者以醫藥人的角度,從九個方向來對這個榜單進行解讀。
前十強里有兩家醫學院都居于黃浦江岸:上海復旦大學醫學院是由原來的上海醫科大學合并到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是由原來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并到上海交通大學。
其實兩所院校在很多地方還是有區別的,上海交通大學的臨床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兒科學院很強,復旦大學在基礎醫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略遜一籌。
上海交通大學是醫藥類,復旦大學是醫科類。這兩家院校的附屬醫院都有中國頂級醫院。
協和,那就是中國醫學殿堂,相信這個說法應該沒有人會反駁吧。1917年由洛克菲勒基金會援助建設,1919年開辦8年制本科教育。從建立開初就確立了小規模、高層次的醫學精英教育模式,現在每年高考全國招生70人,清華大學校內二次招生20人,每年制招生90人,相當于兩個幼兒園大班的人數。
從去年開始學校又一次接軌歐洲醫學教育模式,即大學本科畢業才可報考醫學本科專業,并且去年只要北大,清華,中科大的應屆畢業生。
這樣的培養模式培養出來的醫學生,或許在20年后,諾貝爾醫學獎就會有協和學子。
在百強院校中,綜合大學醫學部54所,獨立醫科院校46所,幾乎是平分秋色。但是綜合大學的醫學部大部分都是合并過來的,比如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合并了當時的華西醫科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合并了當時的北京醫科大學。
真正自建醫學部并且實力強勁的很少,清華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自建了醫學部,但是從排名來看表現一般。
有5所部隊院校入選百強,分別是海、陸、空軍醫大學,解放軍醫學院、武警后勤醫學院。
其實南方醫科大學也是具有部隊基因的院校,以前是叫第一軍醫大學,后來交廣東省管理。解放軍醫學院很特別,知道的人不多,它于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為兩個名稱,同一機構。
百強中有40左右所地方(非直轄市,非省會城市)院校入選。由于地域,經濟基礎,招生等原因排名普遍靠后,但也有表現好的。排名最高的蘇州大學醫學部和溫州醫科大學,他們的優勢學科分別是血液和眼科。
地方醫學院校的發展應該是以發展特色學科以此來壯大學校的整體發展。這類院校還有很多,比如徐州醫科大學的麻醉專業,川北醫學院的影像專業等等。
這次湖南師范大學醫學院和杭州師范大學醫學院也上榜了。可能很多人覺得奇怪,為啥師范類的學校還有醫學院?
如果有患者問醫生,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醫生答,我是XX師范大學畢業的,求患者的心理陰影。
醫學教育是需要歷史的沉淀和傳承,排在前十的除了首醫大,其他的都是有百年醫學教育史。在百強里沒有一家是民營教學機構,側面也反應出醫學教育在短期內是不具有盈利能力的。
近幾年,院校為了招生數量與質量,為了長期向好發展和提高學校名氣,以前叫醫學院的院校紛紛改名叫醫科大學,比如海南醫學院改名海南醫科大學,廣州醫學院改為廣州醫科大學,即使有些還沒改,但也在改名的路上了。
但是協和醫學院不同,他們放棄了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超大名稱,改回北京協和醫學院,多么低調的名字,也沒有影響它作為中國醫學殿堂的名號。學校名稱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實力。
排名沒有納入中醫院校進來,那是由于評分體系不同,評分項目不同,評分標準不同。
在百強院校里很少設有中醫學院,這是因為中醫教育有它的特殊性,也說明我們不能用西醫的標準去評價中醫,本來是兩個不同的事物,誰能說清楚漢堡和豆花誰更好。但這也說明了中醫的教育出了很大的問題,這么多醫學院校里沒有中醫系。
收筆之時,得知中國心血管重要奠基人的陳灝珠院士逝世,向這位把終身獻給中國心血管事業的偉大醫者致敬。
最后,還是提醒在看的醫藥小伙伴:客戶管理是醫藥營銷的重要環節,但隨著醫藥營銷模式的改革,客戶開拓不再是那么簡單粗暴了,要開拓新客戶,尤其是專家客戶,要從潛力股時期開始。
文章聲明:
思齊俱樂部是醫藥人學習分享社區,為醫藥個人學習賦能。作者觀點和案例僅供學習方法使用,不代表商業公司真實情況。
本文版權歸思齊俱樂部(member_siqi)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引用。


↓↓↓點擊"閱讀原文" 進入【思齊圈社區】
本文來源:醫藥代表 作者:思齊專欄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