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時間,亞盛醫藥4款新藥獲美FDA六項孤兒藥認證,比恒瑞還多;從2019年截止到目前,已經有不下5個新藥獲得FDA突破性療法認定。從無到有,從0到1,中國創新藥企開始體現出重塑世界創新藥產業格局的力量。 百濟神州總裁吳曉濱曾直言,“相信今后三五年一定會
半年時間,亞盛醫藥4款新藥獲美FDA六項孤兒藥認證,比恒瑞還多;從2019年截止到目前,已經有不下5個新藥獲得FDA突破性療法認定。從無到有,從0到1,中國創新藥企開始體現出重塑世界創新藥產業格局的力量。
百濟神州總裁吳曉濱曾直言,“相信今后三五年一定會有一系列的中國創新藥在國際上推出來”。當下,吳曉濱的判斷正在生效。
從5月獲得首個孤兒藥認證,半年時間,亞盛醫藥4款新藥獲美FDA六項孤兒藥認證,比恒瑞還多;從2019年截止到目前,已經有不下5個新藥獲得FDA突破性療法認定。從無到有,從0到1,中國創新藥企開始體現出重塑世界創新藥產業格局的力量。
科睿唯安旗下國際藥物研發中心(CMR)最近發布的《2020年CMR藥物研發評估報告》指出,
中國因轉向創新藥物研發而崛起已成為生物制藥行業重要特征,
盡管美國仍雄踞全球首創新藥上市數量榜首,但是全球首創新藥在中國上市的增長速度全球矚目。
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中國創新藥開始獲得美國孤兒藥和突破性療法認定,以加速新藥上市。
另一方面,在被視為新藥獲批的風向標的FDA突破性認定方面,中國本土創新藥企也開始發力。
這意味著中國創新醫藥開始在世界舞臺展露頭角,不僅在研發方面開始領跑,也開始得到各國監管機構的認可。
獲得美國FDA孤兒藥資格認定之后,則意味著該藥將享有臨床試驗費用稅收減免、免除NDA申請費用、獲得研發資助等,特別是該藥物的該適應癥批準上市后可獲得美國市場7年獨占權。
2019年FDA全年共批準了48個新藥,涉及諾華、禮來、羅氏等超30家知名的跨國藥企以及諸如百濟神州這樣的企業新秀。其中獲批適應癥為罕見疾病的孤兒藥有17款,占比接近整體的40%。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已有恒瑞醫藥、亞盛醫藥、基石藥業、和鉑醫藥、信達生物、君實生物、甘李藥業等公司20余款中國新藥獲得FDA孤兒藥資格。
但像亞盛醫藥一樣,半年之間,獲得6項孤兒藥認證,發力如此迅猛的公司,仍不多見。
恒瑞最被業界知曉的孤兒藥是阿帕替尼,該藥于2014年10月在國內上市,用于治療轉移性胃癌,是全球第一個在晚期胃癌中被證明安全有效的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
阿帕替尼擁有美國和歐盟兩項孤兒藥認定,發生在2017年。3月,享有阿帕替尼中國地區以外獨家開發權的LSK BioPharma公司宣布,阿帕替尼被歐盟授予治療胃癌的孤兒藥資格;隨后6月,FDA授予阿帕替尼治療胃癌的孤兒藥資格認定。
與恒瑞在競爭火熱的替尼藥領域做大做強不同,這家在2019年赴港上市的“超購王”——亞盛醫藥,在細胞凋亡領域進展神速。他的孤兒藥認證,其中有5項在細胞凋亡管線。
10月9日,亞盛醫藥對外宣布稱,公司旗下的細胞凋亡管線在研原創新藥MDM2-p53抑制劑APG-115、Bcl-2/Bcl-xL抑制劑APG-1252獲得美國FDA孤兒藥資格認定,分別用于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小細胞肺癌(SCLC)。
今年5月份,亞盛醫藥第三代BCR-ABL抑制劑HQP1351獲得FDA孤兒藥資格認定,被授予的適應癥為慢性髓性白血病。7月,APG-2575獲得兩個孤兒藥資格認定,適應癥分別為華氏巨球蛋白血癥(WM)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9月,FDA授予授予其在研原創新藥MDM2-p53抑制劑APG-115孤兒藥資格認定,用于治療胃癌。
這6項孤兒藥資質的獲得,得益于亞盛醫藥多年的積累。
亞盛醫藥董事長、CEO楊大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細胞凋亡靶向藥物是其優勢領域,亞盛醫藥會繼續做深、做廣細胞凋亡通路的藥物。
據了解,在該領域亞盛醫藥研發團隊已有20多年的經驗積累,是國際上最早進入細胞凋亡與自噬雙通道調節新靶點小分子抑制劑研發領域者之一。由于細胞凋亡靶點小分子抑制劑的成藥前景高度不確定性及研發工作極困難性,讓不少藥企望而卻步。
在研發管線的布局方面,由于新靶點、未經臨床驗證的品種,風險大、研發周期長,基于此亞盛醫藥在產品管線上做了一些平衡性的操作。在研發方面,亞盛醫藥結合中國市場需求,在7-8年前,亞盛醫藥參與了較低風險的,有差異化、針對耐藥或者突變的二代、三代的替尼類的藥和蛋白酶抑制劑的藥。
在研發投入上,2020年上半年在研發方面的開支就達到2.51億元,同比增長26.37%。另外,亞盛醫藥從2014年到2019年正式上市前,有4次融資,累積融資額逾16億元。
不僅其核心品種三代格列衛HQP1351在今年6月18日提交了新藥上市申請,有望實現我國國產三代格列衛零的突破。另外,其蘇州全球總部、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建設在疫情之后迅速恢復。
據了解,亞盛醫藥的全球總部占地10萬平方米,其中包括臨床或未來商業化的藥品生產基地,預計將包含兩條口服固體劑生產線和兩條注射液/凍干粉針劑生產線。并且,亞盛醫藥還在今年跨出了與跨國藥企合作的第一步,先后與阿斯利康、默沙東建立合作關系......亞盛醫藥開始從一個原創新藥研發企業成長為一家新藥研發制造企業。
而突破性療法認定,是繼快速通道、加速批準、優先審評之后,FDA又一重要的新藥評審通道。突破性療法認定,主要針對用于治療嚴重疾病且初步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對現有療法具有明顯改善重要臨床終點表現的新藥。
根據規定,獲得美國FDA突破性治療的藥物需要滿足,適應證為危及生命的或嚴重的疾病,有證據顯示在某一重要臨床終點上明顯優于現有藥物。一旦在研新藥被確認具有“突破性療法認定”資格,將能享受一系列優惠待遇,如快速通道認定的特權、藥審官員的悉心指導(早在Ⅰ期臨床開發階段便可開始,以推進一項高效藥物開發計劃的實施)以及有高級管理者和資深評審人員參與對開發計劃進行積極協作性的跨學科評審。
該認定被認為是新藥獲批的風向標,有統計數據顯示,
2012年至2019年FDA共計授予約340項突破性療法,其中150項已獲批上市。
當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土創新藥獲得這兩項認定,也就意味著中國創新醫藥開始在世界舞臺展露頭角,不僅在研發方面開始領跑,也開始得到各國監管機構的認可。
與獲得FDA孤兒藥認定相比,我國新藥在FDA突破性療法認定方面起步相對較晚。
2019年,我國有兩款新藥獲得FDA突破性療法認定,一個是澤布替尼,另一款為傳奇生物的CAR-T療法JNJ-4528,用于治療經治多發性骨髓瘤(MM)患者。
2020年,在剛剛過去的9月份,已有萬春醫藥、君實生物、榮昌生物先后對外宣布在研新藥獲得FDA突破性療法認定。
9月4日,萬春醫藥宣布,FDA授予了其首創新藥普那布林(plinabulin)治療化療誘導中性粒細胞減少癥(CIN)突破性療法認定。萬春布林首席執行官黃嵐博士表示,這代表著萬春自主創新的First-In-Class藥物進入了全面加速推進上市的階段。據了解,該公司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向FDA提交新藥申請(NDA)。
而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獲得則在今年先后獲得“孤兒藥”和“突破性療法”兩項注冊。繼5月獲得治療鼻咽癌獲得FDA孤兒藥認定之后,9月10日,君實生物宣布其產品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用于鼻咽癌的治療獲美FDA突破性療法認定,成為首個獲得該認定的國產PD-1單抗產品。
在今年4月,君實生物向NMPA遞交的特瑞普利單抗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二線及以上系統治療失敗的復發/轉移鼻咽癌新適應癥上市申請獲得受理,并于7月被NMPA納入優先審評程序。這也是全球首個抗PD-1單抗治療復發/轉移性鼻咽癌的新藥上市申請。
在9月底,榮昌生物宣布,其自主研發的注射用緯迪西妥單抗(商品名:愛地希,研究代號:RC48)已獲得美國FDA的突破性療法認定,適應癥為HER2表達的(IHC 2+或IHC 3+)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二線治療。目前,國內外尚未有治療HER2陽性尿路上皮癌的藥品獲得上市批準。
此前,該新藥還獲得了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資格和胃癌孤兒藥資格認證。該藥計劃于2021年在美國進行胃癌的Ⅱ期臨床試驗。該藥也是我國首個提交新藥上市申請的自主研發的ADC藥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醫療設備領域,泛生子肝癌早篩方法HCCscreen獲美FDA突破性設備認定,這是中國首家癌癥精準醫療企業的早篩液體活檢產品獲此認定。
從無到有,從0到1,越來越多的中國創新藥開始走出去,獲得全球認可。
據了解,美國實施破性療法認定于2012年推出,實行1年后,約有11個品種獲批。而我國的《突破性治療藥物審評工作程序(試行)》于今年7月份才對外發布。盡管差距仍在,但是好戲已經開場。
8月,我國“突破性治療公示”專欄首次公示,傳奇生物旗下生物制品1類新藥西達基奧侖賽(cilta-cel, LCAR-B38M CAR-T細胞自體回輸制劑)被列入擬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名單,有望成為我國首個“突破性療法”。另外,李氏大藥廠和再極醫藥在研新藥也提交了國內突破性療法申請。
2019年,E藥經理人推出“中國醫藥企業創新100強”評選,評選從醫藥創新現狀出發,以企業為主體,以硬數據為依托,從創新根基、創新過程、創新結果三個維度深度盤點了醫藥產業創新現狀,并篩選出代表中國醫藥創新實力第一陣營的100家公司。
恒瑞醫藥、百濟神州、亞盛醫藥、萬春醫藥、君實生物、榮昌生物等,均是2020年“創新100強”的入圍企業。
接下來,我們會持續關注中國醫藥創新企業和創新趨勢,并在11月27日~29日舉辦的“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上為入圍企業頒獎,同時發布“中國醫藥創新100強”分析報告。
掃描下方圖片二維碼,報名參加“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
集采驚魂:安徽超級雙信封!廣西100品種生死劫!廣東殺招將現!
安徽:超級雙信封問世,255品規27企業面臨三層降價! ? ? 安徽,不動則已。一動,驚鳴江湖。10月9日深夜,安徽集采平臺下發了一則“關于征求《2020年安徽省公立醫療機構臨床常用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談判議價工作公告》意見的通知”。在這份寥寥數語的公告中,語...
本文來源:E藥經理人 作者:李妮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