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格醫藥 A+H 格局正式形成,國際化布局加速進行 中國突破性療法認證首次進展花落傳奇生物 凝血賽道受關注,明星公司科創板 IPO 請關注本周醫藥投融資周報! Business-Follow us 本周交易綜述 生物醫藥:本周共有9項私募融資交易,1個兼并收購項目,3家公

泰格醫藥 A+H 格局正式形成,國際化布局加速進行
中國突破性療法認證首次進展花落傳奇生物
凝血賽道受關注,明星公司科創板 IPO
請關注本周醫藥投融資周報!

Business-Follow us
本周交易綜述
生物醫藥:本周共有9項私募融資交易,1個兼并收購項目,3家公司完成IPO上市。其中基因治療公司嘉因生物(Exegenesis Bio)完成數千萬美元融資,浩悅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樂普生物完成12.91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頭部臨床CRO公司泰格醫藥登陸港股,實現繼藥明康德和康龍化成后第三家A+H的CRO公司。
創新醫療器械:本周共有2項私募融資交易。其中微創醫療(00853.HK)旗下公司微創電生理完成中信產業基金領投,遠翼投資、粵民投、張江火炬創投跟投的3億元人民幣戰略融資,估值達到48億元人民幣。
IVD與精準醫學:本周共有1項私募融資交易,1個兼并收購項目,1家公司完成IPO上市。其中黑石47億美元大手筆控股美國大眾基因檢測企業Ancestry,布局人群基因數據庫業務;賽科希德成功在科創板過會,凝血檢測再次引起熱議;吐露港生物獲得華大共贏投資,CRISPR檢測技術在國內逐漸興起。
醫療服務:本周共有2項私募融資交易,1個兼并收購項目,1家公司完成IPO上市,3家公司提交上市申請。其中何氏眼科、華廈眼科、普瑞眼科三家機構的上市申請獲得受理,連鎖服務專科能否闖關成功,受到市場高度關注;主打基層診療和慢病管理的Oak Street Health(OSH)上市,首日市場表現優異,進一步鼓舞該賽道的海內外公司;薔薇醫美、馨享月兩家專科服務機構完成融資,反映市場對于有特點和優勢的專科服務仍持續認可。
智慧醫療:本周共有1項私募融資交易,1個兼并收購項目。其中美國數字醫療領域最大的兩家上市公司Teladoc和Livongo宣布合并,預計交易金額達到185億美元,強強合并為未來數字醫療產業的發展帶來無窮想象;隱形牙套DTC品牌完成千萬級天使輪融資,口腔正畸市場持續受到關注。

本周重點新聞回顧
中國“突破性療法”取得進展,傳奇生物CAR-T療法拔得頭籌
新聞簡述:2020年7月8日,為配合《藥品注冊管理辦法》實施,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突破性治療藥物審評工作程序(試行)》、《藥品附條件批準上市申請審評審批工作程序(試行)》、《藥品上市許可優先審評審批工作程序(試行)》的公告(2020年第82號);2020年7月10日,傳奇生物LCAR-B38M CAR-T細胞自體回輸制劑(簡稱:LCAR-B38M細胞制劑)提交“突破性治療藥物”申請;2020年8月5日,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經審核后發布公示信息,LCAR-B38M細胞制劑符合《藥品注冊管理辦法》和《國家藥監局關于發布等三個文件的公告》(2020年第82號)有關要求,同意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程序;2020年8月12日,公示截止后LCAR-B38M細胞制劑將正式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程序,成為我國首個突破性治療藥物。
投資人視角:突破性療法(Breakthrough Therapy Designation, BTD)最初是在美國“癌癥研究之友”組織的推動下,于2012年7月由FDA正式創建,成為加速批準(Accelerated Approval)、優先審評(Priority Review)和快速通道(Fast Track)后設立的第4種特殊審批程序。
2019年11月8日,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首次發布《突破性治療藥物工作程序(征求意見稿)》;2020年7月8日,國家藥監局再次發布《突破性治療藥物審評工作程序(試行)》,文件明確了突破性治療藥物適用范圍是在藥物臨床試驗期間,用于防治嚴重危及生命或者嚴重影響生存質量的疾病且尚無有效防治手段或者與現有治療手段相比有足夠證據表明具有明顯臨床優勢的創新藥或者改良型新藥等。申請人可以在Ⅰ、Ⅱ期臨床試驗階段,通常不晚于Ⅲ期臨床試驗開展前申請適用突破性治療藥物程序,藥審中心應當在接到申請后45日內將審核結果反饋申請人。
根據CDE公示信息,傳奇生物從提交申請到審核公示,審評工作僅用了26天,遠低于文件規定的審批期限。此外,還有兩家藥企提交了突破性療法申請:7月17日,李氏大藥廠提交PD-L1單抗ZKAB001宮頸癌適應癥突破性療法申請;7月23日,再極醫藥提交FLT3/FGFR雙靶點抑制劑MAX-40279治療FLT3野生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突破性療法申請。我們認為,我國的創新藥物審評流程已與國際接軌,擁有優先審評、境外已上市臨床急需新藥審評、附條件批準上市申請、突破性治療藥物審評等多種快速審評上市通道,未來中國的創新藥水平會進一步提升,藥物上市進程將持續提速,重大疾病的臨床治療需求也將得到滿足。
經典案例復盤
私募融資
嘉因生物
B輪:數千萬美元
投資機構:(領投)君聯資本,(跟投)博遠資本、泰福資本、險峰旗云、凱泰資本
公司簡介:公司成立于2019年,位于杭州。Exegenesis Bio是一家基因治療藥物研發商,Exegenesis Bio的定位是面向不同市場開發Best in class及First in class基因治療藥物,重點針對孤兒藥和重大疾病,公司擁有獨特的基因治療平臺,適用于多種重大難治疾病。
投資人視角:基因療法作為一項劃時代的技術,為人類多種難治疾病尤其是基因缺陷導致的遺傳病帶來了“治愈”的希望,但由于其載體設計及大規模生產具有極高的技術壁壘,國內企業尚處于起步階段。Exegenesis創始團隊曾在海外知名基因療法公司工作超過15年,具備頂尖的基因藥物設計、工藝開發及GMP生產能力,屬于國內市場的稀缺標的,我們看好Exegenesis的成長潛力,同時,浩悅資本作為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為與優秀企業共同成長而倍感榮幸。
私募融資
都創醫藥
股權融資:數億元人民幣
投資機構:(領投)濟峰資本、君聯資本,(跟投)點石化醫、弘暉資本、同創偉業、招銀國際、廈門建發新興投資
公司簡介:公司成立于2015年,位于上海。公司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致力于為全球制藥企業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實驗室研發和生產服務(CRO&CDMO)。公司創建全球領先的醫藥研發生產一體化服務平臺,目前已在上海、重慶、西安、山東等地建設多個研發實驗室和生產基地,并在美國、歐洲設立運營和分支機構,為超過百家來自全球的原研客戶提供研發和生產服務。
投資人視角:2017年10月MAH制度開始全國推行,由此帶來近年臨床前CRO/CDMO賽道持續火熱,行業持續以30%以上的高速增長。行業企業也不斷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融資,擴張產能,同時進行產業鏈上下游延伸,今年以來包括上市公司藥明康德、凱萊英、藥石科技定增,昭衍新藥擬H股上市,尚未IPO的行業佼佼者奧浦邁、臻格生物、邁百瑞、澳斯康等相繼完成高額融資。都創醫藥也是在小分子CRO/CDMO極具特色的企業,自2015年成立以來,已經服務全球原研藥客戶百余家,主要客戶涵蓋了全球前十原研藥企業,同時還包括全球知名院校,如哈佛、麻省理工等著名高校,實現了年均170%以上的復合增長。我們認為,受益于MAH制度和全球新藥研發向中國持續轉移,具有特色的小分子和大分子CRO/CDMO仍將持續受到市場追捧。
私募融資
璧辰醫藥
A+輪:2,000萬美元
投資機構:(領投)華創資本,(跟投)國藥資本、磐霖資本、聚明創投、凱泰資本、LongDAC
公司簡介:公司成立于2015年,位于上海。公司是一家臨床階段的小分子創新藥研發平臺,致力于通過自主研發及與CRO公司深度合作,聚焦可突破血腦屏障的入腦藥物構建了豐富的研發管線。公司創始人陳晨博士擁有20多年在美國從事中樞神經藥物研發方面的經驗。團隊成員也都在生物醫藥領域有超過15年的工作經歷,具有豐富的藥物發現、生物學、臨床研究、項目管理及運營經驗。
投資人視角:惡性腫瘤如肺癌、乳腺癌等主流器官患者后期發生腦轉移的情況十分常見,但由于大腦環境的富氧富糖、血腦屏障以及腫瘤基因的異質性等特殊性,很多藥物在腦內和體內血漿的分布濃度差別很大,通過藥物治療腦轉移腫瘤具有相當大的挑戰。壁辰醫藥在以MAPK信號通路為中心的小分子靶點和以入腦化合物為特征的技術平臺兩個領域中都有戰略布局和技術優勢。目前,乳腺癌/肺癌腦轉移在醫學上是個極具熱度的未解決臨床需求,各種通路例如EGFR、MEK的靶向藥也都在火熱開發中。去年年底,公司的第二代BRAF入腦化合物ABM-1310在海外多臨床中心臨床一期順利開始。我們認為,治療癌癥腦轉移,可以延長患者生命周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滿足腫瘤治療未滿足臨床需求,無論是商業價值還是臨床意義都是巨大的。
IPO
泰格醫藥
交易所/股票代碼:03347.HK
每股發行價格:100港元/股
發行股數/總股本:1.07億股/8.57億股
募集金額:107億港元
發行市盈率:91.26x
發行市銷率:27.38x
發行時市值:857億港元
保薦機構:BofA Securities、海通國際、中信證券、中金公司、UBS、Jefferies、招銀國際、瑞信、復星恒利、工商銀行、東方證券國際
首日漲幅:+13.57%
公司簡介:公司成立于2004年,位于杭州。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為新藥研發提供臨床試驗全過程專業服務的合同研究組織(CRO)。致力為客戶在降低研發風險、節約研發經費的同時,提供高質量的臨床試驗服務,從而推進產品市場化進程。
投資人視角:泰格醫藥此次上市實現“A+H”戰略布局,并成為繼康龍化成(03759.HK, 300759.SZ)和藥明康德(02359.HK, 603259.SH)后,另一家選擇“A+H”模式上市的CRO企業。根據招股書來看,泰格醫藥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逐年增高,且凈利潤的年復合增長率(57.3%)超過營收年復合增長率(29.1%),更表明了公司的現金流充裕,持續增長。而在港股IPO,有助于公司進一步國際化,對其全球多中心的臨床CRO業務也有很大幫助,也與其海外潛在合作機構、公司有更多的機會。
IPO
賽科希德
交易所/股票代碼:688338.SH
每股發行價格:57.99元人民幣/股
發行股數/總股本:2,041.2萬股/8,164.8萬股
募集金額:3.71億元人民幣
發行市盈率:57.90x
發行市銷率:17.87x
發行時市值:41.11億元人民幣
保薦機構:中金公司
首日漲幅:+237.99%
公司簡介:公司成立于2003年,位于北京。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血栓與止血體外診斷領域的檢測儀器及試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醫療機構提供凝血、血液流變、血沉壓積、血小板聚集等自動化檢測儀器及配套的試劑和耗材,是血栓與止血體外診斷領域較為領先的國內生產商。公司血栓與止血體外診斷產品主要應用于腦卒中、冠心病、靜脈血栓栓塞癥等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預防、篩查、診斷和監測。
投資人視角:凝血診斷領域近幾年國內市場每年以不低于15%的復合增長率快速增長,整個市場規模約35億元人民幣,但一直以來由進口廠家希森美康、思塔高等占據壟斷地位,覆蓋國內大多數三級醫院,占據國內三分之二的市場。國產品牌中,以上海太陽、賽科希德、邁瑞醫療為代表,主要以二級醫院及以下醫療機構作為主要目標,并不斷向三級醫院滲透。
其實諸多國內IVD廠家對凝血賽道一直寄予厚望,希望有所突破,比如邁瑞醫療在2012年和2014年先后收購普利生和上海長島,殺入血栓與止血體外診斷賽道;2015年,迪瑞醫療以5.5億元并購寧波瑞源;2017年九強3.325億元收購北京美創(代理德國TECO凝血);前不久基蛋也宣布6,391萬收購景川,進軍POCT凝血板塊。
我們認為,賽科希德以凝血業務為主,在細分市場耕耘多年,借助科創板的東風抓住了上市機遇,首日大漲238%,反映了資本市場對于細分賽道IVD企業的認可,也給在細分賽道有所專長的IVD企業的上市之路奠定了信心。不過,鑒于賽科希德業務條線較為單一,且根據其招股書每年研發費用占比不到7%,遠低于同業競爭對手,毛利不到60%,也較同業相比較低,賽科希德未來長期的業務發展能力還有待市場的考驗。
E藥經理人:我們致力于成為醫藥行業意見領袖平臺,我們記錄和觀察醫藥重大商業事件,展現這個行業的復雜和沖突,提供最前線的思想火花。
浩悅資本:浩悅資本創立于2013年,致力于成為嫁接中國醫療事業與資本的橋梁。浩悅資本的研究領域和交易范圍覆蓋生物醫藥、創新醫療器械、IVD與精準醫療、醫療服務和智慧醫療等多個細分領域。浩悅資本的團隊由深耕中國醫療健康領域多年的資深投資銀行家組成,長期密切追蹤醫療健康投資市場動態和投資趨勢,每周發布醫療行業周報和整理醫療大事件,從資本角度解讀新政策和新前沿。
本文所載的信息全部來源于公開資料,但E藥經理人與浩悅資本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本文所載的信息、材料或分析只提供給收件人作參考之用,不是或不應被出售、購買或認購證券或其金融工具的要約或要約邀請。收件人不應單純依靠此文而取代個人的獨立判斷。E藥經理人與浩悅資本及其雇員對因使用本文及其內容而引致的損失不負任何責任。
本文來源:E藥經理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