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互聯網電商出現,多數傳統行業在與其競爭中潰不成軍,不管是服裝、圖書等行業,還是小百貨小商品們,乃至打車、支付等行業均不是對手。目前我們熟悉的這些傳統行業大都互聯網改變了生態模式。 對手太過生猛,這些生猛案例也讓很多傳統行業從業者根深蒂固
自從互聯網電商出現,多數傳統行業在與其競爭中潰不成軍,不管是服裝、圖書等行業,還是小百貨小商品們,乃至打車、支付等行業均不是對手。目前我們熟悉的這些傳統行業大都互聯網改變了生態模式。
對手太過生猛,這些生猛案例也讓很多傳統行業從業者根深蒂固地認為,在與電商大鱷競爭中,我們就是任人宰割降維打擊的對象,藥店行業從業者們從思維模式上就落伍了。
這些人覺得我們就像《三體》中的地球人,無論面對三體人的水滴還是歌者文明的二向箔,都是無解的反抗。
那如果真相是這樣,我們不禁有個疑問:傳統藥店無論從數量還是規模上,并沒有如當年的圖書服裝行業一樣大量消亡,反而有所增加,這是為什么呢?
是對手無法降維打擊,還是我們自身互聯網化力不從心呢?
互聯網降維打擊理論下的兩種認知誤區
互聯網企業是否真的比傳統企業具有與生俱來的優勢?
醫藥零售行業多年的互聯網化競爭拉鋸中,不管是自帶光環普世賦能的電商還是土的掉渣的傳統藥店,雙方斗了個半斤八兩,誰也吃不掉誰,只能相互競爭又相互融合,成了一對歡喜冤家。
互聯網電商企業具有平臺、物流、支付以及數據分析優勢;而傳統藥店特別是大型連鎖藥店具有資金重、布局早、運營模式成熟、團隊積累深厚并形成標準化的商業閉環等特點。
雙方都試探了好久,也都嘗試在對方領域自力更生,結果是彼此進展不大,大家都低估了對方的難度。
筆者講到這里,我們起碼可以認清一個現實是:所謂的互聯網降維打擊在某些傳統領域和特定時間段存在,而在傳統藥店適應了這個環境并開始改變自身發展后,這個理論就不成立了。
那這種互聯網降維打擊的恐懼,卻帶給這個行業兩個誤區。
誤區一是,藥店自身拒絕加入互聯網電商大潮,為了防止客戶流失或者保存自身的傳統流量,既不加入傳統互聯網的線上藥店,也不加入電商線下O2O平臺。
這部分人覺得,藥店最后不是拼的服務和專業度嗎,我通過自身努力將服務和專業度做好就行了。潛臺詞是既然你厲害,那我不接觸總該是安全的吧。
誤區二是,我自身是大型連鎖藥店,我有足夠的資金人力來玩轉互聯網。線上開店我加入,但我要開自己的電商網址;線下O2O我也開發自己的APP。
既然雙方要競爭,為了不讓你吸取我的客戶和流量,咱們就大馬金刀的硬剛一下,說不定你還不如我。
誤區一思維模式的人大部分是單體店或小連鎖藥店老板,而誤區二則是早期自建電商網址團隊的傳統連鎖藥店和最近兩年恐懼電商吸流的大型連鎖藥店。
那為什么會認為這是誤區呢?
互聯網應該是工具而不是神話
筆者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互聯網應該是沒有邊界的,而互聯網公司應該有邊界。也就是說互聯網公司一定有它不擅長的部分。
互聯網應該是一種工具而不是所謂降維打擊的神話,比如沒有實體門店支撐,線上銷售就如同無根之木,無法長久立足發展。
互聯網技術是一種工具,互聯網公司應該是讓傳統公司更加高效而不是通過前期的瘋狂補貼干掉對手后期壟斷賺錢。
舉個例子,O2O平臺應該思考在砍掉補貼的基礎上,與傳統藥店公平競爭,或者是保證正向盈利的基礎上,與藥店一起提升效率,發揮外賣平臺的作用。
如果平臺只是通過燒錢的價格戰來達到將來壟斷市場的目的,這就是不是所謂的降維打擊而是金錢打擊。燒錢不是神話且不可持續,無論對哪一方,都是最好的選擇方式。
再回到筆者提到的兩個誤區,電商平臺的建立需要的資金和流量,根本不是傳統藥店某個連鎖的體量能夠達到的,也不是因為你不加入它就不存在流量爭奪問題了。
術業有專攻,合作共贏才是硬道理!既然要合作共贏,那筆者下面的分析是否能緩解這種焦慮?
創新的前提應該是更加高效和公平
傳統零售行業公司要轉型成互聯網基因公司需要付出很大成本的,蘇寧電器的互聯網化過程就充分說明了其艱難程度。
換個方向,互聯網大廠所謂的降維打擊或親自下場開藥店,也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不管你線上做的多信心滿滿,在中國主流的頭部連鎖和區域性大連鎖中,傳統藥店還是牢牢占據著主動優勢。
甚至在全國性的流通商業公司中,傳統企業也是占著絕對優勢。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在醫藥零售領域也存在這很多第三方互聯網創新公司,但絕大部分公司都是以科技支持的方式存在。
這些公司的創新方式是怎么讓藥店變的更加高效或者如何幫助藥店行業互聯網化,而基本沒有企業想著干掉藥店這個行業。
互聯網行業針對藥店零售行業的創新的目的不應該是簡單粗暴的燒錢并購壟斷上市這種非市場行為,而是理性地讓藥店行業更加高效和公平。
隨著社區團購退潮,隨著國家對互聯網行業壟斷性的監管,也隨著醫藥改革的發展方向,我們未來針對藥店行業的創新應該是正向的。
既然是正向的,那你還焦慮什么呢?
本文來源:藥店經理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