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處方和用藥合理性等問題,多家醫院便民藥房營業。 藥房托管,與“醫藥分開”相背 據醫藥代表公眾號消息,重慶兩家大三甲醫院9月6日暫時關停了下屬的便民藥房一天,9月7日歇業一天。 據了解,近期國務院督導組對重慶市部分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工作進行了現場督
因處方和用藥合理性等問題,多家醫院便民藥房營業。
藥房托管,與“醫藥分開”相背
據醫藥代表公眾號消息,重慶兩家大三甲醫院9月6日暫時關停了下屬的便民藥房一天,9月7日歇業一天。
據了解,近期國務院督導組對重慶市部分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工作進行了現場督導和暗訪,發現個別醫療機構疑似存在臨床用藥不合理、醫務人員引導患者到指定藥房購藥等問題線索。兩家大三甲醫院便民藥房關停,可能與此事有關。
無獨有偶,又有一家醫院發出通知,自 2021 年 9 月 7 日起,全院區便民藥房關停,并要求全院區門診和住院病房醫師不得再開具便民藥房處方,已開具處方并繳費的,做好退費工作。
該醫院解釋稱,關停便民藥房是應政策要求,即嚴禁公立醫療機構向營利性企業托管藥房,嚴禁公立醫療機構以任何形式開設營利性藥店。
藥房托管,是指醫院藥房在所有權不發生變化的前提下,醫院通過契約的形式,將藥房交給具有較強經營管理能力的醫藥企業進行有償經營與管理。
早在2020年2月21日,國家衛健委就發布《關于加強醫療機構藥事管理促進合理用藥的意見》明確表示,堅持公立醫療機構藥房的公益性,公立醫療機構不得承包、出租藥房,不得向營利性企業托管藥房,不得以任何形式開設營利性藥店。
雖然國家早有規定,但在“兩票制”推進、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全面取消的大背景下,為了盤活醫院藥房業務,使得院方“盈利性”托管藥店的需求更加強烈。
有業內觀點認為,藥房托管一方面被行業人士詬病,因為其打破了藥品配送公平競爭的秩序,有壟斷經營的嫌疑;另一方面,這是“兩票制推進”形成的反作用,如藥房托管背后是要給醫院返利的,與“醫藥分開”政策相違背。
也有觀點談到,“藥房托管”既不能實現醫藥分開,也不能降低藥價,更不能消除醫生的回扣問題。
多地發文,嚴禁藥房托管
為了防范“藥房托管”帶來的不良后果,不少地方發出明確信號,嚴禁公立醫實施“藥店托管”。
2019年2月,廣東省衛健委發文明確規定,不得向營利性企業托管藥房。原廣東省衛健委副主任廖新波曾表示,不少醫藥公司經營藥房托管,要給醫院高達40%的返點,藥房托管就是披著羊皮的狼。
2018年6月28日,遼寧省藥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表示:禁止以任何形式進行利益轉換和利益輸送變相以藥養醫的藥房托管。
2018年6月4日,上海衛計委發布《關于本市醫療機構進一步加強藥事管理推動藥學服務轉型發展的通知》指出,公立醫療機構在進行藥房供應鏈優化過程中,須審慎設定與醫藥企業的合作模式,不應與有關企業開展藥房‘托管’或類似業務合作。
繼續推進醫藥分開,利好藥店獲得“處方外流”紅利
值得注意的是,取消“藥房托管”使得醫藥分開這一趨勢繼續往前推進。由于帶量采購、藥品零加成等因素,藥品在醫院內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作為院外市場的零售藥店,將承接一大部分來自院內的處方外流。
根據國外經驗,美國、日本由于較早實行醫藥分開,零售藥店已成為處方藥銷售的主要終端,占處方藥市場80%份額左右。
根據相關行業研究預估,如果未來幾年醫藥分開持續推進,到2025年,零售藥店處方藥規模有望增加約800億元。
2016年,國家就發文規定,禁止醫院限制處方外流,患者可自主選擇在醫院門診藥房或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
2017年“醫改”任務清單指出,擬試行零售藥店分級管理,鼓勵連鎖藥店發展,探索醫療機構處方信息、醫保結算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這意味著政策對于藥店如何承接處方外流有了更加明晰的方向。
有了政策“指路”,國內各大上市連鎖企業積極布局,比如提高執業藥師配備數量,提高門店專業藥事服務能力等。
本文來源:藥店經理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