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臺藥店出現“差異”對待——兩地禁售感冒藥,一地不能下單,一地可以發貨。 線上藥店,未按規定暫停銷售四類藥品 目前,全國已有多地下發通知,要求當地線上線下零售藥店暫停銷售“四類藥品”(退熱、止咳、抗病毒、抗生素),這些地區包括南京、蘇州、
電商平臺藥店出現“差異”對待——兩地禁售感冒藥,一地不能下單,一地可以發貨。
線上藥店,未按規定暫停銷售四類藥品
目前,全國已有多地下發通知,要求當地線上線下零售藥店暫停銷售“四類藥品”(退熱、止咳、抗病毒、抗生素),這些地區包括南京、蘇州、無錫、靖江、河間等。
以蘇州為例,根據8月7日發布的《關于全市零售藥店暫停銷售退熱止咳抗病毒抗生素藥品的通告》,蘇州全市所有零售藥店暫停銷售退熱、止咳、抗病毒、抗生素四類藥品,相關藥品予以下架,所有零售藥店暫停在自助售藥機、互聯網平臺(包括天貓、京東、美團、餓了么等第三方平臺及自建網站、小程序等)銷售四類藥品。
線上、線下藥店是否按照規定暫停銷售“四類藥品”?8月11日蘇州一藥店員工告訴筆者:“外賣平臺感冒的、退燒的、消炎的(藥)都下架不賣了,來店里也沒有,這種情況持續一個星期左右了,想買這些藥必須去醫院。”當被問到這些藥品何時能銷售時,該員工表示,目前暫不清楚,得等疾控中心發通知。
此外,蘇州市民在某電商自營平臺購買感冒等藥品時,會被系統提示“當前地區暫不支持該商品”并不予下單,但在平臺某第三方藥店下單時未被提示和阻止。
筆者發現,在江蘇等地,線上線下藥店關于“暫停銷售感冒藥”的落地情況較好。不過對于一些地方,電商平臺的線上藥店的“反應”明顯慢了。
比如河北滄州河間市就已于8月6日發文規定,全市所有零售藥店暫停銷售退熱、止咳、抗病毒、抗生素四類藥品,下架相關藥品,并且全市藥店在線上平臺立即停止銷售“四類藥”。但是筆者發現,如果在某電商平臺購買感冒藥,并將收貨地址改到河間市,平臺是可以顯示下單發貨的。
為此,筆者聯系河間市當地藥店從業人員、監管部門并得知,“暫停銷售感冒類藥品”規定對本地所有藥店是有效的,如果市民換至電商平臺購買,這個主要得看異地、電商平臺相關監管規定。
另外,某電商平臺第三方藥店客服表示,即使地方暫停銷售感冒類藥品,也能收到貨。
監管部門不能只管當地,平臺也要落實各地規定
梳理發現,全國一些地區藥店(含網絡銷售)雖然暫停銷售“四類藥品”,但電商平臺的網上藥店并未有效跟進,尤其是第三方商家。對于平臺直營藥店來講,相關地區出現了“差異對待”——同樣禁售感冒藥,一地不能下單,另一地則可以。
為什么會發生這種情況?上海一藥店資深人士高冬分析認為,這種差異主要是監管出了問題,當地的部門只管當地的藥店,與外地部門和線上平臺溝通、配合不足。如果只是規定本地藥店暫停銷售“四類藥品”,消費者還是可以通過網購買到,所以該規定并沒有徹底落實。
本地藥店嚴管,電商平臺藥店松了口子,規定不徹底落實,明顯對全國防疫不利。對此高冬繼續談到,一些地區網絡售藥的監管主體不是很明確,出了問題,相關部門可能“踢皮球”,降低了行業監管效率,這其實是比較大的漏洞。
除相關部門外,平臺的監管也必不可少。
今年4月,國家藥監局在一次座談會上明確要求,藥品網絡銷售第三方平臺要切實落實平臺管理責任,對發生在平臺的藥品經營行為進行管理,發現問題要及時制止。
在落實藥店暫停銷售“四類藥品”方面,電商平臺有必要對平臺線上藥店銷售“四類藥品”進行監管,及時跟進地區藥品監管制度,銷售規定與當地監管規定保持一致。
有醫藥咨詢行業人士表示,藥品零售互聯網平臺嚴格執行各地防疫政策,就是對全國抗疫最好的支持。
現在德爾塔變異毒株肆虐,防疫處于關鍵期,為保障全國人民身體健康,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相關部門、藥店、平臺應嚴格執行防疫規定,存在問題的,要及時更正,以免釀成大禍。
(因采訪要求,文中人名為化名)
本文來源:藥店經理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