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國家醫保局宣布,已有5.2萬家定點藥店開售國家談判藥品(談判成功的藥品均價降幅過半),處方紅利進一步流向藥店。 5.2萬家藥店,開售談判藥品 剛剛,國家醫保局召開發布會對外宣布,截止2021年5月31日,92個藥品在全國8.4萬家定點醫藥機構配備,其中定
剛剛,國家醫保局宣布,已有5.2萬家定點藥店開售國家談判藥品(談判成功的藥品均價降幅過半),處方紅利進一步流向藥店。
5.2萬家藥店,開售談判藥品
剛剛,國家醫保局召開發布會對外宣布,截止2021年5月31日,92個藥品在全國8.4萬家定點醫藥機構配備,其中定點零售藥店有5.2萬家,占比達61.9%。

(圖片:賽柏藍拍攝于現場)
國家醫保局指出,本次組織企業報送的配備信息共涉及92個藥品,均為2020年談判新增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品種。從品種看,富馬酸伏諾拉生片等5個藥品在全國32個省份(含兵團)均有配備,73個藥品覆蓋省份已超過20個省份。
據悉,2020年醫保目錄調整共對162種藥品進行了談判,119種談判成功,包括96個獨家藥品,談判成功率高達73.46%,談判成功的藥品均價降幅過半。
早在今年4月份,國家醫保局就組織專家從2020年新增的談判藥品中篩選出首批19種臨床需求迫切,可替代性不強的藥品,安排相關企業報送了已配備的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信息,并開通公眾查詢渠道,以方便有需要的參保人就醫購藥。
與4月份第一批配備機構數量相比,19個臨床急需藥品配備機構數量從3324家增加到5572家,增幅達68%。
此外,國家醫保局還明確,下一步,醫保局將繼續擴大談判藥品報送范圍,優化報送程序,健全定期發布機制,加強指導調度,通過持續更新發布談判藥品配備機構名單推動談判藥品落地。
將藥店納入,破解“進院難”問題
為確保談判藥品順利落地,提升其保障供應水平,更好滿足廣大參保患者合理的用藥需求,今年5月10日國家醫保局會同衛生健康委出臺了《關于建立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據悉,“雙通道”是指通過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兩個渠道,滿足談判藥品供應保障、臨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并同步納入醫保支付的機制。
《意見》首次從國家層面,將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醫保藥品的供應保障范圍,并實行與醫療機構統一的支付政策。這也標志著談判藥品的供應保障朝著多元化方向邁出了一步,這對于破解談判藥品“進院難”、推動醫療機構藥品管理制度改革等,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同時,《意見》還指出,要發揮定點零售藥店分布廣泛、市場化程度高、服務靈活的優勢,與定點醫療機構互為補充,形成供應保障合力。
各地醫保部門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確定遴選標準和程序,將資質合規、管理規范、信譽良好、布局合理,并且滿足對所售藥品已實現電子追溯等條件的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雙通道”管理,及時主動向社會公開。建立健全“雙通道”定點零售藥店退出機制,適度競爭、有進有出、動態調整。
與普通定點零售藥店相比,對符合納入“雙通道”管理的定點零售藥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如下:
一是信息化方面。定點零售藥店要與醫保信息平臺、電子處方流轉平臺等對接,確保藥品、醫保支付等方面信息全面、準確、及時溝通。
二是藥品管理方面。部分談判藥品對儲存有特殊要求,定點零售藥店需建立符合要求的儲存、配送體系,確保藥品質量安全。同時,配備專業人才對患者合理用藥進行指導,確保臨床用藥安全。
三是醫保基金監管方面。定點零售藥店應采取更加嚴格的措施,對患者身份進行核實,確保“處方患者”和“實際用藥患者”一致,堵塞“欺詐騙保”漏洞,確保基金安全。
加速處方外流,利好零售藥店
國家醫保局早就明文指出,零售藥店相較于醫療機構,具有數量多、服務人數廣、便利性強等諸多方面優勢,在保障藥品供應、提供藥品咨詢、指導合理用藥、普及健康知識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賬號特約撰稿人碼萬祺曾撰文指出,目前,越來越多的省份和地市推出了“雙通道”模式,利用零售藥店的靈活性,加快在院外提供已納入醫保的高價藥。
他認為,受“國談高價藥”雙通道政策落地加持的藥店,在綜合被監管上,更加合規。這樣,與普通藥店進一步挖寬護城河。業務內涵、運營優秀的藥店身價倍增。
從目前形勢來看,國家相關部門正在不斷完善定點零售藥店醫保基金結算相關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定點零售藥店發展。
在由中國醫藥物資協會主辦的2021星辰會上,國藥控股國大藥房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小川就談到,今年5月份,國家醫保局出臺了“雙通道”的文件,目前來看,該文件是未來處方外流的破局之舉,先試試水,看看藥店的服務能力,下一步可能是完整處方外流。
他表示,一旦處方外流,第一桶金一定是院邊店。同時,未來處方外流,批零一體化的企業會有絕對的優勢。
本文來源:藥店經理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