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藥零售,執業藥師是關鍵。 4月13日,2021西湖論壇在烏鎮正式開幕。賽柏藍—藥店經理人在會上獲悉,處方零售的話題熱度非常高,不少行業人士分享相關真實案例。 從各位嘉賓的發言中,筆者注意到,目前藥店的處方藥零售模式仍存在很大的升級空間。 處方零售
處方藥零售,執業藥師是關鍵。
4月13日,2021西湖論壇在烏鎮正式開幕。賽柏藍—藥店經理人在會上獲悉,處方零售的話題熱度非常高,不少行業人士分享相關真實案例。
從各位嘉賓的發言中,筆者注意到,目前藥店的處方藥零售模式仍存在很大的升級空間。

處方零售,大勢所趨
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原所長陶劍虹公布了一項數據,2020年醫藥零售市場,處方藥貢獻了56%的份額,從2017年開始,處方藥份額一直領先于OTC。在處方藥這塊,零售端受2020新冠疫情影響最小。
互聯網新技術與國家政策的加持,處方外流正一步一步落實,比如國家在海南試點電子處方中心。
陶劍虹另外表示,目前國家政策也十分支持創新藥,過去五年來,中國一共上市了200個創新藥,而且藥監部門審批也很快,當天審批,當天進入醫保,很快就能和老百姓見面,國家對新藥的大力支持,無疑對處方銷售重大利好。
處方零售,3大邏輯
市場需求變大,政策大力扶持,處方零售注定成為藥店行業新的增長點。那么,處方零售的發展趨勢將以何種姿態呈現呢?
星銀醫藥吳延兵認為,處方零售時代下,藥店服務要更加注重專業性,尤其是在慢病管理中,專業性、學術化相當重要,處方零售有3個邏輯要遵循。
1.消費者需求邏輯。隨著人們消費需求的升級,醫藥市場由產品導向演變為服務導向,產品一般的銷售模式逐漸被淘汰,而處方藥離開專業化的診療方案將缺乏價值的實現,處方藥零售要從賣藥轉為賣一套完整的診療服務。
2.讀病解藥邏輯。消費者目前更多的是關注疾病,而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我國流行病學已經從傳染病變成慢性非傳染病,未來藥品大多是處方藥,而且是以慢病為主的。對零售來講,通過專業人員提供專業的看病服務,并對癥下藥,后續跟進學術化專業化的慢病診療服務。
3.提升藥事服務邏輯。藥店行業服務專業水平比較低,因為處方藥藥事服務需求少,重視程度不夠。隨著處方外流的趨勢越來越深,它對藥店的藥事服務能力會越來越強,藥店想吃好處方藥這塊蛋糕,藥事服務必須重視起來。
處方零售,3點建議
在具體操作層面,廣州普生大正藥業董事鄭志偉撰文給出了3點建議。
1.設立坐堂醫生。有條件的連鎖藥店可以在重點門店設立坐堂專家或醫生,定期坐診,條件不夠的可適當開展巡回坐診。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可對患者的常見病進行診治,根據病情的實際情況進行轉診或直接開具處方,促進處方藥的銷售。二是能方便了患者的診療,正確引導患者治療,解決了藥店處方權問題。
2.連接網絡醫院。可與當地知名醫療機構或成立網絡醫院,解決處方權問題。通過互聯網技術,值班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作出診斷,并開出電子處方,終端藥店的執業藥師憑處方向患者銷售處方藥。
3.學術推廣。在醫院終端,處方藥企業總會不遺余力地開展各類相關的學術推廣,科學嚴謹地宣講藥品知識,讓醫生掌握藥品的關鍵信息,提供所推廣藥品與同類產品的區別,讓醫生在診治時優化治療和用藥方案,讓病人不花冤枉錢、不耽誤病情。
零售藥店也是如此。藥店方邀請藥企進行專業的學術推廣,讓處方藥產品的科研團隊為藥店執業藥師和技術人員講解產品。通過學術推廣的方式,推進藥店與藥企的深入合作,提高執業藥師和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進而提高藥店藥事服務能力,這樣藥店處方零售更有競爭力。
榮太傳播董事長黃誠總結,處方轉零售核心是“左手專家,右手證據”,當處方藥脫離學術的時候,就是一個OTC的藥。
本文來源:藥店經理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