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撤銷的2020年本科專業名單,有好幾個七年臨床本科專業被撤銷。顯然這預示著七年制臨床本科正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作為治“亂”的一個重要舉措,我們必須為之點贊。 作者|徐毓才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近
最近撤銷的2020年本科專業名單,有好幾個七年臨床本科專業被撤銷。顯然這預示著七年制臨床本科正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作為治“亂”的一個重要舉措,我們必須為之點贊。
作者|徐毓才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一批撤銷的2020年本科專業名單,有好幾個七年臨床本科專業被撤銷。包括南開大學、山東大學、中南大學及廣西醫科大學的七年臨床醫學本科專業。
顯然,這預示著七年制臨床本科正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作為治“亂”的一個重要舉措,我們必須為之點贊。
我國醫學教育的“亂”
從學歷教育來看,盡管我國已經建立了中專、大專、本科、碩士、博士教育等一系列完整的體系,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一是入學通道多門檻低。有通過全民高考、中考進入醫學院校的,有從社會上直接招錄進入學校的。這些“新生”有高中的、也有初中的,還有一些說起來是初中,實際上并沒有取得初中畢業證。研究生招錄主要是本科學歷,但還有一些院校招錄時有一個“相當于本科學歷”。
二是教育方式多水平參差不齊。有脫產的,有在職的,有周末班,也有夜大。各種方式靈活多樣,最終畢業生水平質量五花八門,不過都是為了一個文憑,能不能當好醫生,學校往往不太關心。
三是學制長短不一,卻都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考試。醫學教育學制非常復雜,從3年制到8年制都有。3年的有中專和大專,5年制的有本科還有初中起點的3+2???,7年制的本碩,以及8年制的本碩博。而任何一個學制結束后,都可以選擇參加執業醫師考試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考試,成為一名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
多年治“亂”的努力
由于“亂”,導致我國醫療服務與“同質化”要求差距太大。也正是由于這一點,人們期待醫生的薪酬與國際接軌難度非常之大,人們也才在骨子里崇尚等級森嚴層級多多的職稱體系。
正因為這樣,人民群眾就診看病總是不遺余力地奔向大醫院,追求名醫生,進而加劇醫療資源布局不平衡。我們在“治理”看病難看病貴的思路上,一直在強調“資源”平衡,希望大醫院醫生下基層,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然而見效甚緩,除了行政化的強制之外,缺乏更為有力有效可持續的手段。
本次修訂《醫師法(草案)》,直接將大醫院醫生下基層寫進了法律,實行效果尚待觀察。不過,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措施,并不在于強制醫生下基層,而在于改革醫學教育和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而最主要的還是教育。因此,近年來,國家也一直在這方面努力著。
早在2012年5月,教育部衛生部就印發了關于實施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6號),提出構建“5+3”(五年醫學院校教育加上三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為主體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
圍繞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基本要求,深化三年制??婆R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3+2”(三年醫學專科教育加兩年畢業后全科醫生培訓)的助理全科醫生培養模式。但意見同時要求依托舉辦八年制臨床醫學教育的高等學校,結合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確定若干所高校開展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培養綜合改革試點。
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63號),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5+3”(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為主體、“3+2”(3年臨床醫學??平逃?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為補充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
針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問題,提出著力從入口生源質量、過程深化改革、出口質量保障等環節全方位深化改革,逐步實現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一本招生,提高醫學生學歷層次。
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我國醫學教育還存在人才培養結構亟需優化、培養質量亟待提高、醫藥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提出,提升醫學專業學歷教育層次,嚴格控制高職(??疲┡R床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穩步發展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教育。
除了政策層面努力之外,醫師執業資格考試也做出了必要的限定。《執業醫師法》第九條明確規定:
(一)具有高等學校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
(二)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書后,具有高等學校醫學??茖W歷,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二年;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書后,具有中等專業學校醫學專業學歷,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五年的。
具有上述條件之一的,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但由于我國醫學教育學制、專業一直比較亂,關于什么是“醫學專業”就成了焦點問題,比如基礎醫學類、法醫學類、護理(學)類、醫學技術類、藥學類、中藥學類等醫學相關專業,看起來也是“醫學”專業,按照《醫師資格考試報名資格規定(2014版)》,其學歷不作為報考醫師資格的學歷依據,而且所謂學歷的有效證明只能是國家承認的畢業證書。
即使是研究生學歷,2015年1月1日以后入學的學術學位研究生,其研究生學歷也不作為報考各類別醫師資格的學歷依據。所以,這里的“醫學專業”更多的是指與臨床密切關聯的專業。
不久前,公開征求意見的《醫師法(草案)》繼續堅持“國家實行醫師資格考試制度”。但在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保留了“本科學歷試用期滿一年”、“??茖W歷工作滿兩年”規定,刪除了“具有中等專業學校醫學專業學歷,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五年”的規定。這也就是說,今后,中專畢業生沒有資格考取醫師資格證,也就不能當醫生。
警惕邊治邊生新的亂
2016年,北方某省啟動萬名村醫培養計劃,明確招生對象“主要面向應、往屆初中以上(含初中)學歷”。人們驚呼:人命關天的醫療活動,怎敢托付給只有“初中”文化基礎的人,簡直把生命當做了兒戲。
2020年,又有西南某省衛健委為做好深度貧困縣鄉村醫生定向委培項目,專門發文提出培養50歲以下村醫,學費和住宿費全免。學歷:中專。專業:農村醫學。給予的優惠條件是:畢業三年后,可考執業助理醫師,到了一定年限后考取執業醫師證。
問題是如果《醫師法(草案)》中專學歷不能參加執業醫師考試,那這些地方招收的初中畢業生取得的中專學歷今后又怎么合法執業呢?
最近,眾多名校一哄而上要辦醫學院,巴德年院士撰文炮轟,稱這些“門外漢”“辦醫學院給誰辦?是為了國家利益,還是為了學校的眼前利益?”
由此可見,中國醫學教育需要盡早刮骨療毒,開啟正道,堅定不移走下去,也不能一邊治病一邊犯病。
其中取消七年制本科就是一個好的開端。(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