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欄作者/Joyce? ?兜兜轉轉,最后還是要做老師的. 年初跟朋友小聚,毫無新意地談起了當下的醫藥市場形勢,也不出所料地都感覺到了行業的巨大的變化和嚴峻性。 不過在此期間,我們都提到了各自熟知的醫生以一己(一個小合作團隊)之力來努力改善周圍的醫患關

兜兜轉轉,最后還是要做老師的.
年初跟朋友小聚,毫無新意地談起了當下的醫藥市場形勢,也不出所料地都感覺到了行業的巨大的變化和嚴峻性。
通常醫藥人都是各顯其能地跟目標科室的醫生建立起良好的聯系,而除了學術支持,其它的形式在公司方面基本都體現在營銷費用上。
這樣一來,各家的形式、方法都大同小異,辨識度可能不高,還受到各種約束和限制。在學術上,除了更了解產品的性能和適用狀況外,多數人對醫生的臨床支持很有限。
看上去,醫藥市場的營銷方法看似已經窮途末路了。但就在這一片慘淡光景中,總是有些人,悄然無聲地做得風生水起。
比很多醫生都有經驗,能很接地氣的應用產品于臨床實踐,比如說很多從事醫療器械、骨科、透析等領域的醫藥人。
還有就是,已經不知不覺地融合進了目標科室的診療過程中的人,比如供應各種復雜手術耗材的,可能比護士長更了解科室庫存并保證及時供應。
現今的醫患關系緊張,政府努力提高醫保覆蓋程度,管理者們持續地改善就診流程,隨時隨地地盡力安撫各方的不良情緒。
同時,一小部分醫生們也在自己的掌控范圍里,加強醫患溝通,減少溝通障礙,以提高患者就醫感受。他們不但努力使自己醫術精湛,還關顧患者因信息不全引發的焦慮情緒。
例如,北京的大三甲醫院的眼科專攻白內障手術的主任醫師,每天面對的患者是眼睛看不清,記性不好,耳朵也不靈,行動還不方便的七、八十歲的老年人。
他建立了一個微信群,在患者初診時就讓陪診的年輕人入群,可以在上面隨時問問題。他的團隊會及時回復手術前后患者的各種問題(術前少滴了一天消炎藥行不行呀?術后多長時間可以洗澡呀......),提示注意事項。
一周七天,一天十二小時。讓病患明了自己的狀況,擁有隨時有醫生關照的感覺。
其實,很多慢性病患,像最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他們都想聽取熟悉自己的醫生的建議,隨時調整藥量的情況,但想想要去醫院經過漫長的流程,包括路程,才能見到醫生,如果感覺問題不是很大,許多人也就忍了。
這樣一來,很多用藥細節的出錯或者不注意,就可能導致不好的結果,影響治療效果,導致對醫生的治療有誤會。
醫生們都明白這一點,因此,他們中不少人在能力范圍內建立自己的醫患溝通渠道,及時給予他們一些用藥指導及新的建議,保證治療的質量。
為什么說“滿足醫生對患者管理的需求”是醫藥人營銷環節的一次重要機會呢?其中的邏輯很簡單:
1、聲譽對醫生很重要
錢對誰都重要,但對臨床(執業)醫生來說,聲譽最重要。現在一個科室里有不止一位醫生擅長治療某種疾病,有的醫生的號會早早掛完,甚至一號難求,這些醫院系統里都是有記錄的。沒有醫生真的不在意有沒有患者找他看病。
2、患者的口碑是醫生聲譽的根源
醫術精湛,和善且能耐心回答疑問的醫生最受病患歡迎。
如果患者對醫生不滿意,不但不會去找他看病,甚至還會推薦身邊的人不去看病。
相反,如果一個患者對醫生很滿意,他不僅喜歡找這個醫生看病,還會推薦身邊的人來找這個醫生看病。因此,做好患者管理,對醫生聲譽至關重要。
3、醫患間的有效溝通會提升患者的滿意度
其實患者的訴求很簡單,告訴我什么病,怎么得到,如何治好。但一般來說,患者在診室診療時,得到的回答往往記不全。
這就要求醫生在醫囑表達上要通俗易懂,另外還能在患者回去后,能夠反復多次地回答患者的治療訴求,幫助他們解答或提示用藥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及細節事項等,這樣的有效溝通才能真正提升患者的滿意度。
4、醫藥人可以成為醫患良好溝通的橋梁
如何去做好醫生的患者管理呢?其實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現代科技,如電話、郵件、短信、微信等去進行醫患溝通,但事實上,絕大數醫生是沒有太多的時間,也沒有那么多精力去幫忙每一位患者解決回家之后的診療問題。
而這一塊需求恰好可以給醫藥人提供一次“營銷”的機會。醫藥人可以通過平臺搭建或者其他手段,幫助醫生與患者建立聯系,盡力去解答患者遇到的問題,會保證治療效果,減少焦慮情緒,提高就醫體驗,減少醫生的工作量,幫助醫生提升診療聲譽。
這種方式不但有價值,而且,絕對合規!
文章聲明:
思齊俱樂部是醫藥人學習分享社區,為醫藥個人學習賦能。作者觀點和案例僅供學習方法使用,不代表商業公司真實情況。
本文來源:醫藥代表 作者:思齊專欄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