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者/棟哥 ?實踐工作者,邊干邊學邊總結。共同分享,共同成長。 “處方外流”其實并不算新鮮話題,只不過11月12日,國家藥監局公布《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似乎封閉多年的網絡售藥有了重大突破,處方外流和網上售藥再一次進入公眾
“處方外流”其實并不算新鮮話題,只不過11月12日,國家藥監局公布《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似乎封閉多年的網絡售藥有了重大突破,處方外流和網上售藥再一次進入公眾的視野。
從“醫藥分家”大趨勢出臺開始,我們仿佛看到了院內處方即將外流的曙光,各種實踐紛紛上馬,炒得火熱。院內藥房、院邊藥店、DTP藥房……如雨后春筍般熱熱鬧鬧地應運而生。
不得不說,雖說“雷聲大”但“雨點不大”。從相關數據分析,真正的“處方外流”金額并沒有想象的那么洶涌,除了部分特殊藥品,如腫瘤靶向藥、特異性罕見病用藥等非醫保、價格高的產品,其它院內常用藥沒見得流出來多少。
這其中存在著怎樣的“奧妙”?我們今天一起來探討下。
在國家帶量采購中落標的“立普妥、絡活喜”,仿佛給院外市場的信心注射了一針“強心劑”,逆勢飛揚實現同比增長17%,神話一般的存在。
OTC市場認為是自己的功勞,實現了院內院外的順利過渡;基層三終端市場認為是自己的功勞,是“品牌”的價值,是上級醫院引流的結果……反正輝瑞普強嚴守商業機密,別人想學都無從下手。
不過這件事情也給了我們一些啟發,處方藥很重要的特點在于“處方”,在于行使處方權的醫生。想要實現處方外流,很大程度依賴醫生的“處方習慣”。
就目前現狀而言,醫生的處方半徑還是圍繞著院內現有品種,更不允許明示病人通過指定藥房購買指定藥品。這個動力源頭解決不了,處方外流就像空中樓閣。
從另外的角度看,輝瑞經過這么多年的處方教育,無論是在醫生還是患者心目中建立起強大的“品牌形象”,一旦經濟條件允許,價格和信任之間,患者會主動選擇后者,充分體現出“品牌的忠誠度”。
就在制藥企業、醫藥零售企業紛紛摩拳擦掌、提前布局,迎接處方外流的春天到來之時。我們是否清楚了處方藥流到網上銷售的真正動力?
之前,處方藥外流之所以受阻,還來自于醫院管理的要求。即便是“零差率”情況下,藥品作為醫院的成本負擔,醫院仍嚴格限制處方外流。
究其原因,醫院經營也有類似于商業運營之道的“獲客途徑”,只有通過多而全的藥品品種,將病人吸引至院內增加“粘性”,才能獲得更多其它輔助檢查機會,直至收入病房產生更多醫療費用,最終實現醫院的盈利。
隨著醫保支付方式的變革,尤其是DRGs、DIP預付費方式的試運行,醫院的管理方式也隨之松動。在醫保費用先行支付的條件下,只有選擇價廉質優的藥品才能實現縮短病人住院天數,同時醫院又能獲得醫保費用結余,用結余的錢來建設醫院、給醫護人員發獎金。
此時,大而全的藥品目錄,反倒成了醫生發家致富的“小金庫”。藥品此時成了醫院管理的“雞肋”。
當我們明白了醫療機構的真實想法,醫保支付尤其是預付費制度的改革,才是處方可以外流的起始,這樣看來,“網上售藥”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但是渠道如何建?哪些品類可以外流?如何引導處方源頭發動外流機制……這些又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借鑒前人走過的路也許是我們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法。鄰國日本自1992年開始推動“醫藥分家”制度,迄今已近30年,卓有成效。其主要措施包括:
1、提高醫生收入,減少灰色收入動力。
日本的醫生平均收入約為一般民營員工的2.4倍。而國內醫生收入僅為社會平均工資的1.12倍。
2、壓縮加成比例,降低醫院創收動力。
日本保留著醫院藥品加成2%的比例,同時由于可以二次議價,實際加成約為8%。而我國于2017年開始推行藥品“零差率”的購銷制度。
3、防止處方勾結,門診藥房脫離醫院。
如果藥店70%以上處方來自同一醫院,則藥店收取的調劑費標準下降。2014年時,日本門診的醫藥分離比(流向院外處方數量/全部處方數量)達到68.7%。
看來,我們在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以普惠性為首要目標的醫療體制下,想要靠提高醫生收入、提高醫療服務費用難度較大,實現醫藥分開、切斷醫生和藥企間的利益關系難度更大,藥企面向醫院和醫生的營銷仍有很高的重要性。
既然如此,我們需要做好哪些準備而不是單純逐利呢?
1、踏踏實實地做好學術推廣
利益驅動下雖然能夠快速產生效益,但難以成為處方外流的主流,何況在政策一整套“組合拳”下,哪還有空間去支撐利益驅動?
還是踏踏實實回歸到學術推廣中,真正將藥品的治療價值、使用價值呈現給咱們的臨床醫生。
2、老老實實地做好品牌塑造
品牌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品牌的力量才能恒久流傳。除了產品本身過硬的屬性,還需要我們老老實實遵從打造百年老店的耐心和恒心。
摒棄“短平快”的浮躁心態,更需要藥企和營銷人員的共同努力。
3、認認真真地做好患者服務
處方外流是大勢所趨,網上售藥也會極大增加患者對藥品的“可及性”,創新性的網絡營銷方式就需要匹配創新性的患者服務體驗。
除了方便患者購藥,我們還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好患者用藥指導、患者用藥管理、患者藥事咨詢及就近復診等,都是為了認認真真地給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4、規規矩矩地做好渠道建設
“利益輸送”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沉痼話題,渠道的多樣性勢必帶來更加隱蔽的輸送手段。在積極擁抱互聯網的同時,有的企業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利用網絡優勢“洗錢”甚至變相支付,初衷的不規矩極有可能引發網絡世界的進一步大清洗、甚至停滯不前。
因此,規規矩矩做好渠道的建設,將合規融于線下和線上,整個產業才會茁壯成長。
未來的轉型,我們一直在摸索中前行。架起處方外流和網上售藥之間的橋梁,需要我們打好每一根橋樁、擰緊每一顆螺母,待到彩虹飛架南北時,天塹變通途。
文章聲明:
思齊俱樂部是醫藥人學習分享社區,為醫藥個人學習賦能。作者觀點和案例僅供學習方法使用,不代表商業公司真實情況。
本文版權歸思齊俱樂部(member_siqi)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引用。
本文來源:醫藥代表 作者:思齊專欄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