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雙下沉、兩提升”模式的發源地,浙江優質醫療正走出浙江。 作者|朝陽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近日,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領導來院調研國家腫瘤區域
作為“雙下沉、兩提升”模式的發源地,浙江優質醫療正走出浙江。
作者|朝陽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近日,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領導來院調研國家腫瘤區域醫療中心項目。

非省會城市爭創“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醫院官方微信稱,2021年1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浙大二院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同意將在安徽省打造國內一流的國家腫瘤區域醫療中心。
該項目將依托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由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合作共建,以期扎實推進健康中國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
該項目名稱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安徽醫院,項目占地135畝,總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規劃新建床位1000張,計劃5年內打造成為現代化高水平腫瘤專科醫院。建成后,將為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促進區域間醫療服務同質化,滿足人民群眾就近享有高水平醫療需求做出貢獻。
在腫瘤治療領域,浙大二院腫瘤學科于1957年在鄭樹教授帶領下創立,是全國首批腫瘤學重點學科、重點臨床專科。
蚌埠也是周邊城市的“高地”。資料顯示,1974年,安徽省革委會決定,將籌建中的安徽省腫瘤醫院劃歸蚌埠醫學院領導,并決定附院與“安徽省腫瘤醫院”合署辦公,對內一個機構,對外兩塊牌子。
目前,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蚌埠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是皖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保健和急救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蚌埠人常親切的喊它“淮委”。因為醫院始建于1952年,前身為國家水利部治淮委員會直屬醫院,1958年醫院更名為蚌埠醫學院附屬醫院,2006年更名為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是安徽省“地級市”醫院的龍頭,艾力彼地市級城市醫院百強中排名34,也是安徽省集中支持的5家醫院之一。
近日,安徽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安徽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顯示安徽將對標蘇浙,集中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等5家醫院,力爭2025年,省屬醫院全國排名實現新突破,5個以上三級綜合醫院進入全國前100名。
安徽省將統籌資金、項目、政策等資源,集中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省中醫院、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等5家醫院,重點打造優勢學科群,疑難危重癥診療能力基本達到蘇浙同類醫院水平。
在上述規劃中,蚌埠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以市為主、省市共建,建設蚌埠、阜陽、蕪湖、安慶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和10~15個省級區域專科醫療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并非一定在省會城市。在江西,非省會城市贛州同樣在瞄準“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
目前,安徽省有兩個落地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均在省會合肥。安徽省兒童醫院和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合作共建的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安徽醫院;另一個為依托中國科大附一院與上海六院共建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
此外,2021年6月,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與上海仁濟醫院簽署“黨建引領醫院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將以臨淮路院區醫療業務綜合大樓為載體,共同打造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安徽省消化病醫院。
“浙醫”走出浙江
作為“雙下沉、兩提升”模式的發源地,在省內輸出方面,浙江醫療機構走的很深入。
2012年底,浙江啟動“雙下沉、兩提升”工作。此后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將浙江的“雙下沉、兩提升”工作,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典型案例,向全國進行推廣。
目前,浙大一院托管13家分院,續簽4家醫療衛生“山海”提升工程的分院,新增2家托管醫院、1家重點協作醫院。浙大二院也在“省內輸出”方面走在前列,托管醫療機構在考核中表現出色。
2021年8月24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正式牽手安徽績溪縣人民醫院,成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績溪分院。
在江西,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江西醫院已獲批。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江西醫院(籌)正式開工。浙大一院江西醫院由江西省人民政府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合作共建,依托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共同打造以“心血管、神經、腫瘤”三大學科群為主體,其他學科協同發展的綜合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新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輸出醫院名單中,浙江有5家醫療機構入圍。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
- 浙江省中醫院
26家認證“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項目
2019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以及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共同印發《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后,很快就啟動了相關建設試點工作。
2020年6月,北醫三院崇禮醫院、阜外醫院華中醫院、北京兒童醫院鄭州醫院、復旦華山福建醫院、復旦兒科安徽醫院、華科同濟山西醫院、阜外醫院云南醫院、醫科院腫瘤醫院遼寧醫院、北京兒童醫院新疆醫院等10個項目被確定為首批建設試點,并陸續掛牌啟動服務。
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項目建設效果顯著,規劃總床位1.52萬張,其中新增6500張,每個醫院平均擁有1500張床位。經過一年多的運行,試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和階段性成效,基本達到預期目標:試點地區引入優質醫療資源填補當地空白或短板,相關病種診療水平大幅提升,患者外轉率明顯下降。
比如在河南鄭州的阜外華中醫院開展實施31項國內領先技術,2020年心外科手術量升至全國第7位,全省急性心梗住院期間死亡率由2018年的7.6%降至2020年的3.6%。復旦中山廈門醫院50多項先進技術填補了廈門乃至福建全省的相關技術空白,42個臨床科室的三、四級手術比重超過65%。
2021年7月,12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納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范圍,新增31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輸出醫院,又評審遴選出16個試點項目,給予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并跟蹤建設運營效果,為從試點先行轉向全面鋪開繼續積累經驗,其中福建4家,河南3家,河北、山西、新疆、云南各2家,安徽1家。
按照要求,2022年還將擴大試點范圍,實現覆蓋所有省份,完成全國規劃布局,“十四五”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任務基本完成。這意味著“國字號”、“國家隊”等優質醫療資源將在區域扎根、安家。
截至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已在全國批復26個試點項目。
附:首批10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單位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崇禮院區(崇禮區人民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山西醫院(山西白求恩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遼寧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安徽醫院(安徽省兒童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濱海院區)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廈門醫院(由復旦大學和廈門市政府合作建設)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華中醫院(阜外華中血管病醫院)
北京兒童醫院鄭州醫院(河南省兒童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云南醫院(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北京兒童醫院新疆醫院(新疆兒童醫院)
第二批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項目名單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秦皇島醫院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河北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山西醫院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山西醫院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安徽醫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福建醫院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福建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廈門醫院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廈門醫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河南醫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河南醫院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洛陽醫院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云南醫院
中日友好醫院云南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喀什醫院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新疆醫院
按照《“十三五”國家醫學中心及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設置規劃》的要求,陸續制定神經、呼吸、婦產、創傷、心血管、腫瘤、老年、骨科、口腔、精神和傳染病專業類別的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標準,并以此作為設置國家級中心的依據。符合規劃和設置標準的醫院,經審核通過,可直接設置為相應類別的國家醫學中心或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符合規劃但無達標醫院的,通過委省(市)、委校共建,加大投入,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比照標準建設,達標后再予以設置。
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優先考慮專科特色突出、綜合實力強的綜合醫院,區域內有2家以上適宜醫院的可以考慮共同建設,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原標題為:“浙醫”走出浙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安徽醫院來了)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