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2019年度全國二級公立醫院“國考”結果,這是國家啟動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后的第一次。 作者|徐毓才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1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了2019年度全國二級公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2019年度全國二級公立醫院“國考”結果,這是國家啟動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后的第一次。
作者|徐毓才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1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了2019年度全國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有關情況的通報。這是國家啟動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后的第一次。
二級公立綜合醫院績效考核指標確定28條,國家監測指標21條
2019年12月,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印發了關于加強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發〔2019〕23號)。通知要求,2020年在全國啟動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各省(區、市)結合實際,逐步將轄區內二級公立醫院納入績效考核范圍。
到2022年,建立較為完善的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二級公立醫院全部納入績效考核范圍。期待以績效考核為抓手,堅持公益性,調動積極性,引導二級公立醫院落實功能定位,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科學管理水平,促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政策落地見效,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落實分級診療制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為保障績效考核的可比性和針對性,延續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框架,綜合考慮二級公立醫院功能定位并結合二級公立醫院信息化水平及管理實際,按照可操作、較穩定、可獲得等原則精煉考核指標,最終確定28條指標構成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其中國家監測指標21條。
在醫療質量方面包括四項,其中功能定位包括出院患者手術占比、出院患者微創手術占比、出院患者三級手術占比3條,均為國家監測指標,顯然考核的目的是引導二級醫院提高技術水平和醫療服務能力,避免與基層醫療機構搶病人;質量安全設置手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低風險組病例死亡率2條指標,均為國家監測指標,考核目的在于提高手術質量,確保手術安全;合理用藥設置了抗菌藥物使用強度(DDDs)、基本藥物采購金額占比、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標藥品金額占比、重點監控藥品收入占比、重點監控高值醫用耗材收入占比5項,國家檢測指標有1項,即抗菌藥物使用強度(DDDs);醫療服務設置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平均住院日、省級室間質量評價臨床檢驗項目參加率與合格率3項,其中前兩項為國家監測指標。
在運營效率方面,設置了收支結構和費用控制兩項,其中收支結構包括醫療盈余率、資產負債率、人員經費占比、萬元收入能耗占比、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醫療收入中來自醫保基金的比例6條指標,除最后一條外,其余均為國家監測指標;費用控制包括醫療收入增幅、次均費用增幅、次均藥品費用增幅3條,均為國家監測指標。從國家監測指標占比看,國家開展二級醫院績效考核對醫院運營管理比較重視。在持續發展設置了兩項指標,一是人員結構,二是專科能力。人員結構包括醫護比和麻醉、兒科、重癥、病理、中醫醫師占比2條指標,均為國家監測指標;學科建設包括人才培養經費投入占比和專科能力2條指標,專科能力為國家監測指標。
在滿意度評價方面,設置兩項指標,一個是患者滿意度,一個是醫務人員滿意度,均為國家監測指標。
結果顯示:醫務人員對薪酬福利、工作內容和環境最不滿意
通報顯示,參加本次績效考核的,全國共3074家二級公立醫院(含908家中醫類二級公立醫院),約占全國二級公立醫院總數的53%。在28項考核指標通報中,筆者認為,最值得關注的有以下五個指點。
一是實驗室檢驗結果可比性和同質性較好,為同級醫療機構實驗室檢驗結果互認提供了科學依據。通報顯示,二級公立醫院省級室間質量評價臨床檢驗項目的參加率中位數為85.37%,合格率中位數達93.55%。
二是醫院電子病歷等級較低,難以適應即將到來的按病種付費需要。通報顯示,參加考核的二級公立醫院中,共有1843家醫院參加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評價,參評率為85.09%,平均等級為2級,51.34%的醫院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為2級及以下水平,尚不能實現醫院內部門間數據交換。731家醫院(占比為33.75%)達到3級及以上水平,可實現部門間數據交換的要求;105家達到4級水平,可實現全院信息共享,滿足初級醫療決策支持;11家達到5級水平,可實現統一數據管理,滿足中級醫療決策支持。
三是醫療收入占比較低,負債率較高,薪酬制度改革缺乏資金支持,期待政府財政投入責任落實,并加快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和醫保支付制度改革。
通報顯示,2019年,二級公立醫院人員經費占比為38.45%,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為29.56%,資產負債率為49.39%,萬元收入能耗支出為125.31元。
參加考核的醫院醫療盈余率為2.07%,有519家二級公立醫院醫療盈余率為負數,虧損率為24.59%。在虧損醫院中,3.22%的二級公立醫院資產負債率超過100%,40.60%的二級公立醫院資產負債率超過50%;在負債總額中,長短期借款類債務占比為26.59%。這一狀況,對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形成了很大阻力,急需加速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和醫保支付制度改革。
四是縣級醫院實力明顯優于城市二級公立醫院,符合預期,提示城市二級公立醫院必須積極主動轉型。通報顯示,與城市二級公立醫院相比,旗縣二級醫院專科能力相對較優,科室設置的完整程度、診療疾病的覆蓋范圍、能夠開展手術和操作的種類等均優于城市二級公立醫院。
五是醫務人員對薪酬福利、工作內容和環境最不滿意。在滿意度評價方面,參加考核的醫院門診患者滿意度為84.43分,住院患者滿意度為89.32分,醫務人員滿意度為76.48分。門診患者對“護士溝通”、“醫生溝通”、“醫務人員回應”的滿意程度普遍較高,對掛號體驗、環境與標識的滿意程度相對較低;住院患者對醫患溝通的滿意程度相對較高,對環境與標識、膳食、出入院信息及手續的滿意程度相對較低;醫務人員對醫院的滿意度不如病人高,最不滿意的是薪酬福利、工作內容和環境,反映出二級醫院醫務人員的薪酬待遇低、工作負荷重,工作環境有待改善。提示二級公立醫院在落實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要求和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等工作中需著重加強。
不過以上分析并不包括中醫類二級公立醫院,數據主要來源于參加考核的2166家二級綜合醫院。
提升待遇、減輕負擔和改善環境將成為醫院管理者努力的方向
多年以來,醫務人員對于自己的薪酬待遇、工作負荷和工作環境都不很滿意。中國醫師協會多次牽頭組織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調查都有反映,盡管有逐步向好的趨勢,但滿意度依然比較低。2017年調查顯示,71.6%的中國醫生月工資不足8000元,54.4%的醫生認為自己的薪酬與付出不匹配,46.4%的醫生對未來沒有信心。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2016年8月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認為,醫療行業人才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技術難度大、責任擔當重。公立醫院(執行事業單位統一的工資制度、工資政策和工資標準)現行工資制度不能完全適應改革發展形勢的要求。現行薪酬制度不符合醫療行業特點,不能體現知識價值,不利于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同時,也不利于確立公立醫院激勵導向和增強公立醫院公益性。提出“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即“兩個允許”)。不久前,人社部、衛健委、醫保局等部門聯合印發了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實施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建立適應我國醫療行業特點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明確要規范多點執業政策并有序發展互聯網診療,允許醫務人員通過技術勞動取得合理報酬。加大對醫務人員收受紅包、回扣等違規違紀行為的查處力度。
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合理確定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充分落實公立醫院內部分配自主權、建立健全公立醫院負責人薪酬激勵約束機制、健全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對于經費來源,提出要拓寬經費渠道,實際上最主要的就兩點,一是向改革要,二是向管理要。向改革要,主要就是深入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積極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和醫保支付制度改革。
而在工作內容和環境方面,作為管理者也應該切實重視,力戒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切實減輕醫務人員的負擔,積極改善執業環境,實施人文關懷,善待員工。
總之,目前二級公立醫院面臨著疫情、醫保和內部經營管理多重壓力,只有凝心聚力、眾志成城方能邁過這道坎,因此,切實重視解決員工的煩心事也是助力醫院發展的關鍵。這也是凝心聚力促改革、謀發展的重要舉措。(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