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醫服務、歷經數輪融資的中醫門診連鎖固生堂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了。 作者|趙小樺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固生堂港股上市 12月10日,聚焦中醫服務、歷經數輪融資的中醫門診連鎖固生堂在香港聯交
聚焦中醫服務、歷經數輪融資的中醫門診連鎖固生堂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了。
作者|趙小樺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固生堂港股上市
12月10日,聚焦中醫服務、歷經數輪融資的中醫門診連鎖固生堂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了,股票代碼02273.HK,它的上市也被業界稱為“中醫醫療服務第一股”。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10年9月的固生堂,總部設在廣州,是國內一家大型中醫連鎖管理集團,以基礎醫療為重心,通過線上+線下的醫療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中醫醫療健康服務及產品。其旗下現擁有42家連鎖醫館,近2萬名中醫師,平臺服務覆蓋北上廣深等全國56個城市。創始人涂志亮曾是愛康國賓集團創始人之一。
作為一家中醫醫療健康服務提供商,據招股書披露,2018年至2020年,固生堂在營收上連續3年穩步增長,分別為7.26億元、8.96億元、9.25億元,毛利也由2018年的近3億元增長到4.37億元。而僅在2021年上半年,固生堂營收5.98億元,遠超去年全年的營收。
據悉,目前固生堂的醫療營收、醫生數量、年門診量不僅在國內同行中居于領先地位,而且還是國內融資金額和兼并案例較多的中醫連鎖企業。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按2020年提供醫療健康解決方案產生的總收益計,固生堂在中國所有同時擁有線下及在線醫療服務網絡的私營新中醫醫療健康服務提供商中排名第一。
據了解,自2012年固生堂確立以名中醫門診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后,不出幾年,就快速成長為國內領先的中醫門診連鎖集團,先后受到包括長嶺資本、斯道資本、國風投基金、中國人壽等在內的多家資本的青睞。
企查查APP顯示,固生堂在上市之前曾進行過4輪融資,其中發生在2017年的最新一輪(D輪)融資,融資金額達10.1億元人民幣,投資方涉及國風投基金、中國人壽等。
而在獲得資本的支持后,固生堂也開啟了擴張之路。據新京報報道,2012年至2021年6月30日,固生堂以總價約6.45億元收購了32家線下醫療機構,而目前固生堂擁有和經營的醫療機構才42家,可見大多來自于擴張,去年以來,固生堂還著眼于線上,先后收購白露中醫平臺和萬家中醫平臺,以加強線下和線上醫療服務網絡。
此次上市籌得的資金,固生堂表示,所得款項凈額69.8%將用于拓展線上線下業務,加強線上線下業務融合;9.6%用于加強研發能力;9.6%用于加強供應鏈能力;4.9%用于營銷及品牌推廣活動;6%用于營運資金和一般企業用途。
固生堂董事會主席涂志亮表示,固生堂在香港成功上市,只是中醫在資本層面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未來,企業會有效利用國際資本市場的力量,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的傳播,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據了解,固生堂開盤價為33.4港元,較發行價上漲15.17%,但隨后有所回落,呈現出高開低走的架勢,收盤價定格在發售價29港元/股。
一批醫療服務企業在港股上市
近年來,隨著醫療服務市場的活躍,香港長期以來形成的自身靈活的上市架構,成了不少醫療服務企業上市的首選,除了被稱為“連鎖中醫第一股”的固生堂外,還有多家醫療服務企業登陸港股。
以上市公司朝聚眼科為例,作為一家創辦于1988年、年營收近8億、地域特色鮮明的眼科專科醫院,朝聚眼科(02219 )于2021年月7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成功掛牌上市。經過多年發展,現如今,朝聚眼科早已發展為一家擁有17家眼科醫院及23間視光中心的國內知名眼科醫療服務集團。
2020年7月,河南也有一家醫療服務企業于港交所敲鐘,這就是華中地區最大的縣級民營醫院宏力醫療((HK:09906)。值得一提的是,其名下的河南宏力醫院為河南最大的綜合性民營醫院,運營床位達1500張。
同年6月底,以腫瘤科為核心的醫療集團海吉亞醫療(HK:06078)也于港交所正式掛牌。據官網透露,截至2020年12月31日,海吉亞醫療除了經營或管理遍布中國6省7市的10家以腫瘤科為核心的醫院外,還向位于國內9個省的17家醫院合作伙伴(包括其托管醫院)的放療中心提供服務。
據診鎖界顯示,截止今年8月,中國醫療服務企業90%都是在港股上市。
除此之外,據看醫界醫森資本創始合伙人洪浩淼介紹,港股IPO的醫療服務機構不僅有中國香港本地的專科營利性醫療機構,也有來自中國內地的綜合醫院、專科醫院,這些醫院有的是以患者個人支付和商業保險支付為主要收入的專科醫院,比如新世紀醫療,也有以中國內地政府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為主要醫療收入的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比如弘和仁愛、康華醫院和康寧醫院。2013年以來,港股市場作為醫療服務企業的上市之地已經越來越成熟,香港主板逐漸形成了醫療服務企業的板塊效應。
同時,她還表示,目前最適合醫療服務機構上市的地點還是香港。與在港股上市的數量占多數的香港本地醫療服務企業相比,不論是從融資規模、市值還是從市盈率的角度來看,中國內地醫療服務企業在港股市場都是主力軍。(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