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社會辦醫潮中,實力雄厚的商業保險機構表現較為搶眼,不斷布局醫療,泰康也不例外,在醫療領域早有布局。 作者|趙小樺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保險巨頭投資30億,打造西南醫學中心 近日,泰康保險
近年來的社會辦醫潮中,實力雄厚的商業保險機構表現較為搶眼,不斷布局醫療,泰康也不例外,在醫療領域早有布局。
作者|趙小樺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保險巨頭投資30億,打造西南醫學中心
近日,泰康保險集團全資投建的成都泰康西南醫學中心(泰康西南醫院)的南北住院樓主體結構正式封頂,較計劃提前了115天,將近4個月。
據了解,泰康旗下的泰康西南醫學中心項目,計劃投資30億元,總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其中綜合醫院總建筑面積18.5萬平方米,規劃床位1028張,并計劃于2023年5月開業試運營。
同時,該項目還將引入泰康高品質養老社區,以心腦血管中心為戰略學科,以骨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等為重點學科,整合泰康資源,打造康復醫學、老年醫學等特色學科,并與泰康拜博口腔合作,欲打造醫養融合、醫險結合的泰康旗艦三級綜合醫院。
據悉,泰康西南醫學中心(籌),不僅是泰康健投旗下繼泰康仙林鼓樓醫院、泰康同濟(武漢)醫院之后的第三家區域性醫療中心,還是泰康保險集團旗下泰康醫療五大醫學中心之一,另外4大醫學中心分別是:深圳前海泰康國際醫院、泰康仙林鼓樓醫院、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和泰康寧波醫院(籌建)。
而同樣是在成都,除了該醫學中心項目外,據“天府發布”顯示,目前泰康已完成泰康之家蜀園、成都泰康蜀園醫院、泰康醫療成都診所、泰康拜博口腔等多業態醫養布局。
此外,泰康還創新“支付+服務”醫療模式,致力于打造多層次的醫養服務體系,從診所到專科醫院、到三級綜合醫院,構建大健康產業生態體系。
大手筆!泰康投建多家品牌醫院
公司官網顯示,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現涵蓋保險、資管、醫養三大核心業務,旗下擁有泰康人壽、泰康養老、泰康健投等多家子公司,業務涉及人身保險、醫療養老、健康管理等多個領域。曾連續三年入選《財富》世界500強。
在近年來的社會辦醫潮中,實力雄厚的商業保險機構表現較為搶眼,不斷布局醫療,泰康也不例外,在醫療領域早有布局。
以江蘇首個險資辦醫合作項目,即泰康仙林鼓樓醫院為例,2015年9月,泰康保險對該醫院前身,即南京市仙林鼓樓醫院進行了戰略投資,后該院因此更名。天眼查顯示,泰康人壽保險公司目前通過南京仙林鼓樓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泰康仙林鼓樓醫院80%的股權,南京鼓樓醫院持股比例為20%。
據了解,該院為泰康保險集團旗下首家醫、教、研一體化三級綜合醫院,一期床位500張,二期計劃2023年建成,屆時總床位量將達到1400張。此外,該院還先后成為南京大學附屬醫院、掛牌武漢大學泰康仙林鼓樓臨床學院、成為美國西奈山醫院附屬醫院。
而在2017年初,泰康保險集團還完成了對上市醫療集團IHH旗下負責中國大陸醫院和診所業務的子公司百匯中國的入股,投資金額逾10億元。據稱,同年6月,上海百匯醫院的奠基,還標志著泰康進一步推進醫養產業鏈布局。
2018年,作為民營保險巨頭,泰康人壽將大型口腔連鎖醫療集團拜博口腔51.56%的股權收入囊中,后更名為泰康拜博口腔,此外還通過股權投資、入股等方式入局和美醫療、三博腦科、冬雷腦科等醫療機構,醫療服務版圖進一步擴張。
2020年2月,泰康旗下的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正式開業,系泰康保險集團全資投資、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合作管理。
據悉,該院建筑面積為約27.6萬平方米,規劃床位1600張,定位為三甲醫院,性質為非營利性醫院。此外,該院還由于在抗擊疫情中的貢獻,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而寧波泰康醫院(籌)既是泰康保險集團傾力打造的三級專科醫院,定位“大專科,小綜合”,也是泰康在醫養產業的一種嘗試,系寧波市政府重點引進的大型國際醫療項目,規劃床位416張,預計2023年開業。
險資辦醫或成行業新常態
據《看醫界》了解,在市場和政策驅動下,除了泰康保險外,近年來中國平安、前海人壽、中國太平洋保險等多家險資企業布局醫療產業。
不久前,作為保險巨頭的中國平安就曾因接手北京大學國際醫院一事引起廣泛關注。而實際上,平安很早便開始布局醫療板塊,但主要集中在線上,為形成自己的商業閉環,急需開拓線下醫療,接手北大國際醫院,為平安提供了契機。
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曾在2020年年報中表示:“金融是平安的現在時,醫療是平安的未來時。”
除了中國平安外,上市保險公司前海人壽在醫療領域也不遺余力。據悉,目前前海人壽在深圳、廣州、西安、南寧、成都、韶關、萬寧等地規劃建設了7家三級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及6家綜合養老服務機構。根據其官方公告,未來5-10年,前海人壽將在全國興建30家以上大型三甲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及高端醫養結合項目。
2020年12月19日,上海太平康復醫院正式投入試運行,為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斥資10億打造的首個醫院項目,床位900余張,一期床位110張。而此前的2016年,中國太平就已在醫療行業布局,其旗下太平人壽戰略投資了上海圓和醫院項目。
此外,陽光保險集團還于2016年和山東濰坊市政府合作創辦了三級大型綜合性醫療機構——陽光融和醫院,開放床位達2000張。天眼查顯示,投資近30億元的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占比為80%。
“從世界的潮流來看,商業保險和醫療產業的結合是先天性的,商業保險是醫療費用的主要承擔者和管理者。而且在當前醫療改革環境下,也需要一些新生力量來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陽光保險董事長張維功曾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在“21世紀經濟報道”的一篇報道中,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指出,未來,無論是從中國保險業自身的發展要求,還是從成熟市場的發展經驗來看,保險資金投資醫養健康產業、保險和大健康產業深度融合都將是一個長期趨勢。
而在政策上,不論是地方,還是國家層面,都對險資涉足醫療健康產業給予不同程度的支持或鼓勵。
其中,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0部委聯合出臺的《關于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鼓勵商業保險機構投資社會辦醫。
在一次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副主任劉宏健明確表示,保險業可以通過保險資金運用直接投資社會辦醫。保險資金運用青睞能夠長期持續經營、具有穩定收益和較低風險的行業,適合對醫療機構進行投資。
劉宏健認為,保險業參與社會辦醫也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多元辦醫格局和醫療服務競爭機制,起到推動醫療技術發展、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的“催化劑”作用。同時保險業參與社會辦醫也會對保險業自身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此后不久,2020年年初,中國銀保監會等13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其中也明確支持保險資金投資健康、養老等社會服務領域。
而在2021年1月,江蘇省衛健委等10部門聯合發布了《江蘇省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商業保險機構以戰略合作、收購、新建醫療機構等方式整合醫療服務產業鏈,支持商業保險機構與公立醫院合作設立醫療機構,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
業界人士預測,未來幾年,或將有更多由保險巨頭領銜或參與的醫療機構涌現,商業保險與醫療機構交融、共贏的時代正在到來,保險參與社會辦醫將成為新常態。(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