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又迎來一家大型民營醫院的開業,設置床位超3000張,引業界關注。 作者|趙小樺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床位3300張,又一大型民營醫院投入運行! 提及“國內最大單體民營醫院”,業界第一印象一定
近日,西安又迎來一家大型民營醫院的開業,設置床位超3000張,引業界關注。
作者|趙小樺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床位3300張,又一大型民營醫院投入運行!
提及“國內最大單體民營醫院”,業界第一印象一定是位于西安的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最大床位達到5000多張,而近日,西安又迎來一家大型民營醫院的開業,設置床位超3000張,引業界關注。
據了解,該醫院是西安秦皇醫院,位于西安市臨潼區,是由臨潼區人民政府和杰德集團合力打造,按照國家三級綜合醫院標準規劃、設計、建設的一所集醫療、急救、預防、保健、教學、科研和處置重大災害事故、突發公共事件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非營利性綜合醫院。
醫院于8月26日舉行運行儀式,據中國日報網報道,醫院學科帶頭人、專家隊伍和技術骨干全部來自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唐都醫院和西安交大第一、二附屬醫院及省內外三甲醫院,人才隊伍實力雄厚。
公開資料顯示,秦皇醫院占地329畝,總投資30億元,規劃總建筑面積53萬平方米,展開床位3300張,擁有20間現代化層流手術室,其中百級凈化手術室3間,并擁有GE 3.0T磁共振等各類儀器設備1000余臺(套)。
據悉,醫院投入運行后,將接受主管部門檢查驗收,爭取早日接診,并致力于建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既豐富當地的醫療資源,也為西安市建設國家級中心城市注入健康新元素。
對此,臨潼區區委書記趙雷表示,作為“十三五”發展規劃建設的重點民生工程,秦皇醫院投入運行,標志著臨潼區結束了沒有三級醫院的歷史。
一批“大體量”民營醫院來了
近年來,隨著醫療健康行業的蓬勃發展,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辦醫相補充的多元化產業格局,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大體量醫院應運而生,其中不乏大型民營醫療機構。
據了解,8月21日,美的控股有限公司與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政府簽約建設佛山市順德區和祐國際醫院,系投資百億元新建一所高水平非營利性國際醫院,規劃床位總數1500張,總建筑面積約35萬平方米,計劃于2021年3月份動工,2024年上半年竣工并運營。
而不久前,被保險巨頭中國平安接手的北大國際醫院,2014年底剛亮相之際,還曾被稱為當時亞洲最大的單體醫療建筑,并被業內貼有規模大、定位高、資源好的“標簽”,2019年該醫院的門急診量接近百萬人次。
與剛運行的秦皇醫院一樣,北大國際醫院也是一所非營利性綜合醫院,同時該醫院不僅是北大醫療城的旗艦項目,還是北京大學醫學部第八臨床醫學院,總建筑面積44萬平方米,總投資45億元,核準床位1800張。
《看醫界》注意到,除了這類非營利性民營醫院,也有一批營利性醫院打造了“大體量”醫院,像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河南宏力醫院等均擁有超千張床位。
以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為例,其由上市公司國際醫學(000516)斥資55.75億元打造,總建筑面積53.5萬平方米,最大床位5037張,號稱按照JCI國際認證建設的國內最大單體綜合性醫院。
而武漢亞心總醫院住院床位1100張,其中ICU床位108張,據悉,該醫院是一家按三級甲等醫院標準建設的綜合型醫院,同時,它不僅是武漢市醫保定點醫院,還是湖北省航空急救中心武漢分中心。
而位于河南一個縣級市的河南宏力醫院,是河南省成立的第一家綜合性民營營利性醫院,醫院設有30個臨床科室、13個醫技科室,運營床位1500張。據悉,宏力醫療集團于2020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
風向標!多地鼓勵社會辦醫規模化發展
社會辦醫未來如何發展?2019年6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的意見》中,對于社會辦醫的發展給出了“連鎖化、集團化、規范化”的引導建議。
據《看醫界》了解,在社會辦醫的道路上,一直以來,多地地方政府鼓勵規模化辦醫,給予達到三級規模的社會辦醫院大額補貼,在2020年度新冠肺炎疫情襲來時,這一舉措得到一定的回報,大型民營醫院,尤其是大型綜合性醫院優勢明顯。
以武漢為例,作為一家三級綜合性醫院,武漢亞心總醫院就為抗疫提供了400張病床,用以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不僅如此,在奔赴湖北的醫療隊中,一家來自西安的社會辦醫療機構——西安國際醫學中心受當地衛生主管部門號召,派出了一只大型醫療隊。
在獎勵社會辦醫評級方面,早在2013年,深圳就出臺了鼓勵社會辦醫評級的政策:社會辦醫院只要取得三級乙等和三級甲等資質,政府將分別一次性給予1000萬元和2000萬元的獎勵。
2014年,浙江寧波也出臺新政,規定民營醫院評上三甲可獲2000萬獎勵。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邢偉曾撰文指出,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和發展具有一定規模、有特色的醫療機構,引導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向高水平、高技術含量、規模化的大型醫療集團發展、政府應當加大支持力度,使信譽好、技術優、管理強、后勁足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做大做強,擴充優質醫療資源并使之跨地區發展,向基層延伸,惠及更多群眾。
北京陸道培血液病醫院執行院長李定綱教授也向《看醫界》表示,未來很多民營醫院將在差異化、規模化、精細化、國際化等各個方向發展自身的業務領域。
據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透露,“促進社會辦醫從量變提升為質變,實現高水平、高質量的發展,這是目前國家衛生健康部門,包括國務院、發改委對社會辦醫的期待。”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地方政府除了繼續加大公立醫院床位建設投入,還或將進一步鼓勵大型社會辦醫機構的發展,用市場化的方式增加優質醫療資源。(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