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一家上市公司剝離其他業務,全面轉型醫療健康業務。 作者|蕭秦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上市公司剝離化纖業務,全力轉型醫療 又一家上市公司剝離其他業務,全面轉型醫療健康業務。 5月6日晚,上市公
近日,又一家上市公司剝離其他業務,全面轉型醫療健康業務。
作者|蕭秦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上市公司剝離化纖業務,全力轉型醫療
又一家上市公司剝離其他業務,全面轉型醫療健康業務。
5月6日晚,上市公司江蘇澳洋健康(002172)公布重大資產出售預案,披露澳洋健康擬17.4億出售化學纖維業務,本次交易方為賽得利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纖維素纖維生產商。
本次交易標的資產為與差別化粘膠短纖、普通粘膠纖維制造和銷售業務相關的全部資產。交易完成后,澳洋健康將剝離化學纖維業務,全面轉型醫療健康業務。
消息公布后,澳洋健康出現三個漲停板,截至5月12日收盤,總市值55億元。
據《看醫界》了解,江蘇澳洋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是澳洋集團下屬子公司。官網顯示,該集團產業主要涉足毛紡服裝、化學纖維、金屬物流、醫藥健康、高端制造、養老地產、綠色生態、文化創意、金融投資、電子商務十大領域。
目前集團旗下已有3家公司上市。其中澳洋健康(002172)、澳洋順昌(002245)分別于2007年、2008年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如意通動漫(837083)于2016年5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據了解,澳洋健康的前身為澳洋科技,于2007年9月21日在深交所上市,主營業務為粘膠短纖的生產銷售。2015年5月,公司全資收購集團下屬子公司澳洋健投,化學纖維和大健康產業成為其兩大主業。2018年9月8日,澳洋科技正式更名為澳洋健康。
JCI醫院護航,旗下總床位已超2000張
澳洋健康官網顯示,公司已布局醫療、醫藥、健康管理、護理、康復、醫美等產業,已形成以澳洋醫院為總院,港城康復醫院、澳洋護理院、健管公司、澳洋醫院三興分院、澳洋順康醫院聯動。總床位超2000張,已形成醫、康、養、護的聯動發展模式。
張家港澳洋醫院(江蘇大學附屬澳洋醫院)是旗下品牌醫院項目之一。據了解,張家港澳洋醫院始建于2006年,占地面積150畝,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核定床位960張。
同時,擁有3家分院、1家護理院、8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共有臨床科室33個、醫技科室12個、病區31個,設有江蘇大學澳洋腫瘤研究院。其中,蘇州市級臨床重點專科3個,張家港市級臨床重點專科4個,張家港市A級臨床特色專科2個。目前可開展408項四級手術。
據《看醫界》了解,澳洋醫院于2015年1月通過國際JCI認證初評,2018年第二次通過了JCI復評,2021年1月25日,澳洋醫院再一次接受JCI評審委員為期5天的復審,并順利通過。而2020年12月,澳洋醫院收到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式發文,確認為三級綜合醫院。
而另一家港城康復醫院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投資1.5億,設置床位307張,擁有2500㎡康復治療區域。醫院重點發展神經康復、骨關節康復、運動損傷康復、重癥康復、心肺康復、中醫康復、疼痛康復、兒童康復等。
此外,公司近年來陸續投資建設了澳洋醫院三期項目、澳洋醫藥物流異地新建項目、湖州澳洋康復醫院、徐州澳洋康復醫院,收購了優居壹佰護理院、張家港澳洋護理院、唯恩醫療美容醫院,布局涉足醫療、康養、護理、醫藥物流等業務。
一批上市公司剝離主業,全力入局醫療
由于近幾年國家密集出臺多項鼓勵社會辦醫政策,公立醫院改制、地產、零售等公司紛紛加入投入資本,掀起醫院投資并購大潮。而對于一些資本雄厚的上市公司來說,更是將目光放在了醫療健康賽道上。據《看醫界》了解,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跨界入局醫療領域,不少公司在剝離主業,全面轉型醫療健康。
其中,就包括從地產轉型醫療的宜華健康,據悉,2015年,上市房企宜華地產開始向醫療健康行業轉型,并將上市公司的名稱從“宜華地產”改為“宜華健康”。2016年,宜華健康通過出售資產和轉讓子公司股權等方式徹底剝離了地產業務,從一個地產商轉型成為一個醫療大健康企業。此后宜華健康買下江陰百意中醫醫院、昆山長海醫院、杭州養和醫院、杭州慈養老年醫院等多家醫院。
還包括從瓷磚企業轉型醫療健康的悅心健康。據了解,同樣是在2015年,專業生產和銷售玻化石與釉面磚系列產品的“斯米克”,更名為“悅心健康”,公告稱,公司將轉型進入以醫養結合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此外,公司在鞏固好當前瓷磚業務的同時,也希望穩步推進向醫養結合大健康產業的戰略轉型。
此外,還有從珍珠養殖轉型醫療的創新醫療,據了解,創新醫療前身為國內珍珠行業首家上市公司千足珍珠,因珍珠行業變動,公司于2014年籌劃轉型至醫療行業,并于2016年1月正式轉型,同年變更證券代碼為“創新醫療”,2018年底剝離珍珠業務,至此業務正式轉變為醫療服務。
資本市場對于醫療健康賽道的青睞可見一斑。不過,在轉型醫療的道路上,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不過,也有一些探索值得關注。前不久,多家機構參與調研了上市公司國際醫學。在其調研后,國際醫學股價迎來高光時刻,連續收獲多個漲停。目前國際醫學市值404億元。
資料顯示,國際醫學前身為創建于1956年的西安市解放百貨商場,2018年國際醫學剝離了百貨業務,徹底轉型醫療服務業務。目前,國際醫學旗下已有西安國際醫學高新醫院、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西安國際醫學商洛醫院,規劃床位達12000張。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受資金回籠慢、公司管理層內部的分歧、跨界后的水土不服,以及政策的不確定性等因素的影響,一些上市公司進軍醫療服務領域并非一帆風順,有的可謂挫折連連。而醫院經營需要較長周期的市場拓展、資源積累和品牌建設等,并不是一門短平快的生意,因此,上市企業入局醫療既需要決心,更需要耐心和恒心。(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