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選擇性囤積“壓貨”的中藥材未來價格可能大漲。這樣一來,對于某些普通生產企業來說,相關中藥材品種原材料價格暴漲,產品上如果無法實現利潤,大不了不去生產或者限產就行。
大批中成藥企業注意!中藥材行業,兩大問題開始凸顯:供需矛盾、質量差異。
01
囤積“壓貨”之下,中藥材供需矛盾加劇
被選擇性囤積“壓貨”的中藥材未來價格可能大漲。這樣一來,對于某些普通生產企業來說,相關中藥材品種原材料價格暴漲,產品上如果無法實現利潤,大不了不去生產或者限產就行。
而一些中藥產品被納入集采,產品受政府相關部門監督和市場需求端合同限制,卻又不得不去生產的企業,如果某種原材料的命脈被人提前卡住脖子并借機抬價,就可能陷入不生產就會被罰死、生產就會賠死,伸頭一刀是死,縮頭一刀也是死的進退兩難境地。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中藥材囤積壓貨的“問題”?
這是因為,在當前中藥材行業信息透明化、產需對接垂直化的趨勢下,未來生產需求端仍將會有更多的中藥材合同訂單,繼續涌向產地源頭采購,而由此將會導致那些中藥材專業市場的生意更加蕭條與無望。
一直以來,中藥材專業市場作為行業交易的橋梁與紐帶,已經在行業存續了這么多年,相當多的從業人群早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財富與實踐經驗。
當前中藥材專業市場的聚散功能雖然退化了,但眾多從業者對于某些中藥材品種深度的了解或獨有的認知積淀卻是依然存在的。
而這些屬于個人或團體對某些中藥材品種的專注與了解,恰恰就是他們在中藥材行業繼續生存的法寶。尤其是在一些不可再生資源品種上,譬如像某些動物化石類的藥材,就會有人提前進行囤積“壓貨”——其實近幾年來,行業早已經出現了許多類似現象。
老實講,就中藥材行業而言,近年政府層面越是打算進行管控的品種,市場行情價格越是在短期內就能一飛沖天。
烏蛇為什么行情一夜暴漲?天龍為什么出現了天價?曾幾何時,全蝎的一紙禁捕令就能讓這個品種在市場價格翻倍。
而相較于以上情況,當前中藥材行業眾多從業者,對于一些中藥材資源進行囤積或“壓貨”涉及到的許多品種,有的并非是政府準備管控或已經進行管控的藥材,而多是一些極為普通的品種。
但是這些“普通”的品種,它們都有一個“并不普通”甚至極其顯著的特點,那就是要么屬于資源逐漸枯竭或產量恢復緩慢的野生藥材品種;要么就是家種雖然成功,但卻在自然產生的供需矛盾或人為制造的缺口之下,短期內種植源頭出現補給困難、沒有三五年時間都無法正常恢復或解決供需缺口的多年生藥材品種。
為什么當前以及未來行業很多人會盯上這些品種?并以此來進行資源方面的整合把控以進行“壓貨”囤積呢?
筆者認為,這是行業信息透明化與產需對接垂直化帶來的結果。市場生意不好做了,很多從業者在無法適應行業新形勢的情況下,不愿意坐以待斃。
有的就選擇與生產企業“魚死網破”,甚至可以說是“困獸猶斗”——換言之就是:你既然打算斷我生路,那么從現在開始我就掐你脖子。
不要小覷了這種對資源進行掠奪性“壓貨”的囤積現象,關鍵時刻,或許它不會要了市場普通生產企業的命,但是對于那些進入集采中標的生產企業,或許瞬間就會有被“鎖喉”的可能。
02
中藥材質量層面,差異化將更嚴重
為什么說“今后幾年,中藥材質量層面,差異化將趨于嚴重”呢?
這是因為,中藥材行業,自2020—2021這兩年,諸多藥材品種價格經過全面普漲之后,進入到2022年上半年以來,可以說,整個行業態勢延續的依然是2020—2021年的那種不穩定狀態。
許多中藥材品種,在去年、前年已經漲過價格的基礎上,仍然出現了一些極不正常的跟漲補漲、一漲再漲現象。
行情波動非常大,并且有相當一部分藥材品種,價格持續補漲的基礎,已經不完全是基于什么供需矛盾了,而是在人氣聚集或資本介入的情況下,出現了炒作意味極其濃厚的現象。
也正是由于諸多藥材品種受人氣聚集影響之下,市場“跟風壓貨者眾”,從而導致一經采挖便出現“產新搶”或者價格上的“產新漲”,在這種蘿卜快了不洗泥的情況下,產地藥農在種植上就會對藥材品質產生漠視,而偏重于經濟效益。
只要能提高藥材產量,什么農藥殘留超標、什么壯根靈膨大素不能胡亂噴施這條防線就會在很多藥農心里崩塌,并由此導致中藥材質量在產地源頭一線出現失控的狀態。
對于市場那些從事“壓貨”的商家來說,也正是由于諸多藥材品種連續兩年的高價位,已經讓許多參與其中并從而受益的藥商賺的盆滿缽滿,誰也不會嫌錢扎手,掙了自然還想再掙。
由此更讓很多以前不曾參與“壓貨”的商家個個爭先恐后,紛紛介入“壓貨大軍”行列。
無論什么品種,聽說漲價就買,看見產新就搶,熱情高漲之下,家里倉庫已經堆積如山了,還不忘貼付租金繼續朝冷庫里存放藥材。
但是,這些在產地源頭種植層面就被忽略質量內涵的藥材,這些像火球一樣在廣大藥商手里傳來傳去的品種,這些躺在藥商家里或大型冷庫里“待價而沽”暫時進入休眠期的藥材,到底成分含量能不能達到藥典標準,到底相應農殘超不超標,最終它們的流向又是哪兒?都是一個未知數。
03
結語
以上我們所談的“第二個問題”,是基于行業消極的一面來分析的。
如果從積極的一面來看,自去年中成藥被納入集采之后,今年3月份政府四部門又及時推出了中藥材新版GAP,尤其是近期中藥飲片集采工作已經開始有條不紊地進入實施階段,更讓我們中藥材行業廣大從業者,切實感受到了當前中醫藥領域的整個產業鏈變革時代不僅已經來臨,而且已經開始駛入快車道,正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在不斷地良性發展。
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行業在當前及未來幾年中,正如筆者剛剛所談的那樣,于中藥材品質層面,已經無可避免地出現了一種兩極分化狀態:一邊是受藥典、GAP、集采、監管等層面趨嚴影響,行業相應高質量的藥材在產地源頭及生產企業之間開始蓬勃發展并廣泛流通。
一邊是產地及市場上由于藥農、藥商對中藥材產品質量不夠重視,所種植、流通的諸多低品質藥材市場存量依然十分巨大。
當然,話又說回來,不管今后我們中藥材行業出現哪種狀況或不良現象,應該說都是暫時的。
行業炒作之風過甚,政府相關部門肯定會出手打擊;藥材品質低下泛濫,那么搞好GAP種植規范,完善產業鏈追溯體系等改革浪潮已經開始風起云涌,提高行業產品質量將不再只是一個口號。
附:
原標題:中藥行業,兩大問題!
本文來源:新浪醫藥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