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范圍內共有9款JAK抑制劑原研藥獲批上市,其中5款為第一代JAK抑制劑,4款為第二代JAK抑制劑。
一、JAK作用機制
1.JAK家族介紹: JAK-STAT是眾多細胞因子信號轉導的共同通路,由酪氨酸激酶相關受體、酪氨酸激酶 JAK 和轉錄因子 STAT 三個成分組成,參與細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理過程。 JAKs屬于酪氨酸激酶家族,共有4個成員:JAK1、JAK2、JAK3、TYK2。其中JAK1、JAK3更多負責免疫調節(jié),而JAK2主要與紅細胞和血小板的生成相關。轉錄因子 STAT 家族共發(fā)現(xiàn) 7 個成 員,即 STAT1、STAT2、STAT3、STAT4、STAT5A、STAT5B和STAT6。
JAK-STAT信號通路與炎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病機制有關,包括類風濕關節(jié)炎、銀屑病和炎癥性腸病等。
二、JAK抑制劑上市情況|第二代應運而生,更安全、更耐受
根據(jù)藥融云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目前全球范圍內共有9款JAK抑制劑原研藥獲批上市,其中5款為第一代JAK抑制劑,分別為賽諾菲/Incyte的蘆可替尼、禮來的巴瑞替尼、輝瑞的托法替布、安斯泰來(Astellas)的培非替尼、Japan Tobacco的迪高替尼;其余4款為第二代JAK抑制劑,分別為新基的Fedratinib,艾伯維的烏帕替尼、吉利德的filgotinib和輝瑞的阿布昔替尼。
- 第一代JAK抑制劑對多個JAK家族成員都可產(chǎn)生抑制效果,在治療炎癥性疾病和腫瘤性疾病方面已經(jīng)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到目前為止,大多數(shù) JAK 抑制劑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阻斷了催化激酶區(qū)域的三磷酸結合區(qū)。從理論上來說,針對保守的激酶結合區(qū)內特定的殘基能研發(fā)出特異性顯著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但所有的第一代 JAK 抑制劑均抑制多種 JAK 蛋白的激酶部分,且可能伴有感染、血紅蛋白減少、血小板減少、胃腸穿孔、惡心腫瘤等不良反應。這也限制了第一代JAK抑制劑的臨床應用范圍。
- 為了減少不良反應并保持療效,第二代JAK抑制劑應運而生。第二代JAK抑制劑主要針對JAK1、JAK3、TYK2及組合抑制劑,它們能選擇性抑制單個JAK蛋白而不影響其它細胞因子,因此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更有優(yōu)勢。

圖片來源:藥融云《JAK抑制劑全景掃描》藥物報告
三、JAK抑制劑研發(fā)現(xiàn)狀:熱度較高,多為第二代,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適應癥最為火熱
1.總體研發(fā)熱度較高,輝瑞、羅氏、Incyte進展較快 根據(jù)藥融云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截至目前JAK抑制劑全球在研項目共294個,其中臨床三期項目8個,臨床二期31個,臨床一期34個,臨床前56個。在所有布局JAK抑制劑研發(fā)的藥企中,輝瑞、羅氏、Incyte等企業(yè)的進展較快;輝瑞在研項目最多,共有臨床三期項目1個,臨床二期項目3個。

圖片來源:藥融云《JAK抑制劑全景掃描》藥物報告
2.在研適應癥涉及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研發(fā)熱度和成熟度均較高

3.有望成為斑禿突破性治療策略
斑禿(alopecia areata,AA)是全球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脫發(fā)癥狀。這種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為突然的、不明原因的局部性或者全部性脫發(fā),并同時形成顯著斑塊狀脫發(fā),易對患者造成沉重的精神負擔。斑禿癥狀經(jīng)常在兒童時期就會首次發(fā)作,任何年齡、性別和種族的人群都可能患上斑禿。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斑禿的治療手段有限,尚無特效治療的獲批藥物。
研究表明,斑禿是一種由免疫介導的過程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參與斑禿發(fā)病機制的許多細胞因子都依賴于JAK-STAT信號傳導,如IL-2、IL-7、IL-15、IL-21和IFN-γ,因此JAKSTAT被認為是斑禿治療中有吸引力的一個信號通路。目前全球已有數(shù)款JAK抑制劑在治療斑禿的臨床試驗中取得積極結果。

4.全球在研項目多為第二代選擇性JAK抑制劑,其中JAK1、JAK2靶點熱度較高
全球已上市的JAK抑制劑中,托法替布、蘆可替尼、烏帕替尼、非戈替尼、巴瑞替尼等品種仍有較多適應癥尚處于臨床試驗階段,例如斑禿、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潰瘍性結腸炎、特應性皮炎、強直性脊柱炎、新型肺炎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等。在研項目多為第二代選擇性JAK抑制劑,其中JAK1、JAK2靶點熱度較高。 已上市JAK抑制劑在研適應癥
5.國內研發(fā)企業(yè)中,恒瑞醫(yī)藥、澤璟生物JAK抑制劑進展最快
據(jù)藥融云《JAK抑制劑全景掃描》藥物報告中顯示,在國內藥企中,江蘇恒瑞醫(yī)藥和澤璟生物的JAK抑制劑產(chǎn)品進展最快(臨床3期),其中,恒瑞醫(yī)藥有2款,澤璟生物有1款。另外,微芯生物JAK抑制劑在研產(chǎn)品最多,1款處于臨床一期,4款處于臨床前。

6.迪哲醫(yī)藥:JAK抑制劑研發(fā)實行差異化策略,布局腫瘤領域適應癥
迪哲醫(yī)藥的DZD4205是一種全新的特異性 JAK1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DZD4205 對 JAK1靶點具有高度擇性,而對 JAK 家族其它蛋白的抑制能力較弱,因此潛在的安全性較好。JAK/STAT 通路在惡性血液腫瘤中的作用是公司轉化科學研究的代表性成果,DZD4205是全球首個針對外周T細胞淋巴瘤疾病開展臨床研究的特異性 JAK1 抑制劑。 目前迪哲醫(yī)藥已啟動針對復發(fā)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的國際多中心II 期單臂關鍵性臨床試驗,預計于2023 年季度可分別在美國 FDA 和中國NMPA 等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qū)提交上市申請。 截至 2020 年 12 月 7 日的 I/II期臨床試驗數(shù)據(jù)顯示 DZD4205 在 II 期推薦劑量(150 mg)水平的 ORR( 客觀緩解率)達到51.9%,且安全性良 好。2020年9月,美國 FDA 授予DZD4205 用于治療 T 細胞淋巴瘤(treatment of Tcell lymphoma)的孤兒藥資格認定。

圖片來源:藥融云《JAK抑制劑全景掃描》藥物報告
四、國內JAK抑制劑市場規(guī)模快速增長,成長性看好,托法替布仿制熱度最高
目前國內已獲批的JAK抑制劑僅3款,分別為托法替布、蘆可替尼、巴瑞替尼,均為第一代JAK抑制劑。其中托法替布片劑除原研進口產(chǎn)品外,另有15家國產(chǎn)企業(yè)的仿制產(chǎn)品獲批,且有較多企業(yè)按新4類進行注冊申報。蘆可替尼、巴瑞替尼目前國內暫無仿制藥,也暫無企業(yè)注冊申報。


本文來源:新浪醫(yī)藥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y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