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美女人体,国产xxxx视频在线观看,美女直播全婐app免费 真人,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客服微v信:mayamima
  1. 當前位置: >
  2. 醫藥行 >
  3. 醫行號 >
  4. 投融資 >
  5. 正文

現在,醫療基金都在投什么

冬逝春來,中國股權投資的開年聚會正式登場。新的一年,面對新形勢、新趨勢,創投行業將面臨哪些挑戰?又將締造怎樣的商業傳奇?3月19日,由清科、投資界主辦的“2021投資界百人論壇”在三亞舉行,我們與行業頭部力量一起解讀不一樣的2021,聆聽浪潮新聲。

會上,盛山資產創始合伙人甘世雄,聯新資本創始合伙人曲列鋒,辰德資本管理合伙人談慶圍繞《踏浪而來,大健康投資要浪里淘金》進行了圓桌討論,由分享投資聯合創始人、醫療健康主管合伙人黃反之先生主持。

以下為對話實錄,經投資界(ID:pedaily2012)編輯整理:

黃反之:各位好!從清科這些年研究報告看得出來,在投資領域像互聯網、TMT還有醫療健康一直處于榜上前三名,顯示出醫療健康投資的熱度,今天我們四位嘉賓跟大家就大健康投資的看法和發展趨勢做一些分享。首先,還是請各位嘉賓對自己的機構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甘世雄:各位好!我是盛山資產的甘世雄,我們成立有七年的時間,目前我們專注生物醫藥、生物科技投資,主要是在上海蘇州的一些項目。

曲列鋒:醫療健康我們投的兩大方向之一,2013年開始,我們投資醫療健康領域,在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三個方面都有投資,到目前為止我們大健康領域累計投資30個項目左右。

談慶:我們辰德資本是專注于醫療技術的VC基金,在大健康領域,醫療技術其實是一個細分賽道,我們主要關注器械、體外診斷等領域,過去幾年,我們投了60多個項目。

黃反之:我們分享投資是深圳本土的人民幣VC,投資階段都是早期,以A輪和Pre—A輪為主。我們有四期醫療基金,規模30多億,投了100多個醫療項目。目前,我們一共有七家醫療上市公司,我們的特色是以生物醫藥為主,60%到70%是投資生物技術跟新藥,投資醫療器械偏少一點,我們10%左右投創新器械,20%左右投服務。

第一個問題,這兩年生物醫藥非常火,我想問一下各家機構,在過去這一年里,抓住哪些好機會,又錯失了哪些機會?

談慶:去年一年醫療是一個特別火的賽道,上市企業特別多,股價漲幅也特別好,去年在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是在心血管微創領域里我們的布局得到了很大的收益,不管是支架,還是市場,都超出我們預期。

當然,體外診斷還有基因檢測依然是一個大的市場,這是非常好的行業,也有非常好的公司,我們一直在這個賽道里面布局,去年一年成長非常快。我們一直聚焦于醫療硬科技創新的幾個子賽道,還是要自己把市場搞明白,不要踩一些大坑,也感謝市場給予我們的回報。

黃反之:談總這邊可能偏醫療器械,而且主要聚焦在微創介入還有體外診斷,確實也是資本市場非常熱捧的,包括像去香港上市的啟明醫療、沛嘉,國內科創板上市的心脈醫療、南微醫學等等。另外,過去一年,因為疫情,對體外診斷這個領域也是非常大的利好,下面有請曲總。

曲列鋒:遺憾沒有辦法說,每個基金都是結合自己的特點,做自己比較適合的事。因為我們在藥、器械、服務三個細分賽道都有布局。過去一年,也是按部就班的在三個小賽道里面做一些投資,比如說新藥領域,我們在珠海投了一家抗腫瘤和代謝領域的以雙抗為主要特色的研發企業,在蘇州投資了國內第一家做DNA新冠疫苗的公司。

醫療器械方面,我們投資了擁有哈工大背景的機器人團隊,也是目前國內做腹腔鏡機器人正式進入臨床階段的幾家公司之一,還投資了做磁懸浮小型人工心臟的公司。

智能醫療一直是我們這些年關注的,去年投了兩家,也是首批拿到國內智能影像的公司,這都是在肺結節和骨科領域做得比較好的企業。另外,作為醫藥銷售的延伸,我們投了云健康,應該是國內做DTP藥房比較領先的一家企業。

這兩年醫療機遇特別好,國內新項目多,但同行機構進來的也比較多,所以在大的賽道,每個基金都是結合自己的強項做布局。

黃反之:我其實看到咱們聯新資本布局還是比較廣泛的,除了醫藥器械,在人工智能領域也有涉及,我看你們投了一些互聯網醫療人工智能企業,像平安好醫生、微醫。經過過去很熱的階段,也確實經過一些波折,特別是現在一些人工智能公司本來打算國內上市的,但現在碰到一些問題,這些方面怎么樣看?

曲列鋒:首先,人工智能醫療肯定是一個非常大的落地場景,也是未來除了金融安防以外最大的場景。接下來還要再細分,我們也是提前幾年在類似像人工智能細分領域做的一些投資,包括現在平安好醫生是互聯網醫療起家的,現在也是人工智能方面嘗試各種應用推廣比較活躍的公司。

剛才問到資本化的前景,我想首先這一類公司所在的賽道都是新興賽道,無論技術的不斷迭代和演進,以及場景的落地還有商業模式的建立都需要時間,基本上過去已經探索了四年左右的時間,未來可能還需要三到四年的時間把這個將來的應用場景逐步落地,變成比較扎實的商業模式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個過程當中按照資本化的想法,國內還不太成熟。

因為第一批互聯網醫療上市企業,平安好醫生也是先香港上市,我預測,人工智能應用主要的那六七家公司可能也把香港作為首選的資本化途徑,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甘世雄:去年,相對以前的策略做了一點小小的調整,主要體現在我們項目的數量少而精,而且賽道特別集中,以前我們是藥、生物科技、體外診斷,去年我們重點在生物科技投了幾家公司,一個做基因細胞治療CDMO的和元生物,踩的節點不錯,進去一年的時間,企業成長比較快;也投了北大謝曉亮教授的生殖健康項目億康基因,它是做單細胞擴增技術也發展的很好;而且已經有兩個多億的收入;還投了一個華大系孵化的腫瘤早篩項目吉因加科技,它是國內腫瘤NGS龍頭企業。

最近,我們還要馬上投一家做高端腫瘤專科連鎖醫院的,重點是做放射治療,我們以前專注相對前期偏早期的項目,去年開始,可能偏后一點,我們想抓住未來成為行業龍頭的企業,我們想用產業鏈、產業龍頭,加上產業集群的邏輯布局。

黃反之:我們過去的投資主線為精準醫療,去年也仍然沿著這個主線布局,精準醫療核心就意味著一定跟生物科技相關。無論投新藥,還是投器械都要跟生物技術相結合,生物技術我們上游布局了五六家企業,去年有四家IPO,這些都是分別做上游的各種各樣的原材料。藥物領域,我們布局較廣,投了二三十家做新藥研發的公司,我們基本不投仿藥,同時也會關注新藥相關的配套服務,如CRO、CDMO和一些高端制劑也有布局。

器械領域我們布局比較少,只占10%左右。這10%要跟我們以精準醫療為投資主線相關,絕大多數器械的功能性不一定跟精準醫療相關。我們在與精準醫療相關的微創介入、再生醫學、人機交互等細分領域都有布局。

過去一年大健康非常火,像天圖、騰訊也開始投醫藥,各家機構都有自己的投資邏輯,如何在競爭當中找到差異化非常重要。在我們看來大健康投資邏輯不是單一的,有精準醫療的邏輯、進口替代的邏輯,也有跟科技結合的邏輯以及消費升級的邏輯,消費升級它除了在日常生活里有體現,在醫療健康領域里也開始體現。

實際上,這四大類下面都有各種各樣投資成功的案例,每家側重點也不一樣,所以也想聽一下,咱們幾家各自的投資邏輯有一些什么側重?

甘世雄:新藥投資我們重點關注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偏成熟的所謂頭部的企業:第一,團隊優秀。這里面要有領袖級的企業家和標桿型的科學家,我們投資的一個項目的負責人本身是全球大藥企的前高級副總裁,BD能力還有資源整合能力包括募資能力特別強,給他搭配的也是標桿型的首席科學家,在某一個技術領域當中有突出的貢獻。第二,管線豐富。新藥失敗率很高,管線一定要豐富,而且快速推進一個完了另外一個馬上上。第三,成熟平臺,且這個技術平臺具有創新性,不管做單抗、雙抗,還是小分子的。第四,獲得驗證。有一些項目,即便產品沒有研發出來,但已經就有大的跨國公司愿意付費買他的技術。

另一個方向是早期項目我們也投,我們重點關注三方面:第一,靶點機理新穎性。第二,技術平臺創新性。第三,臨床試驗精準性。團隊當中一定要有一個優秀的首席臨床官,這對早期新藥研發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為確保新藥研發的成功,我們特別注重產業鏈的整合,把臨床前CRO、CDMO以及臨床CRO進行結合和賦能。

黃反之:甘世雄總還是以創新藥為主要方向?

甘世雄:我們只做創新藥,當然投一些生物科技和體外診斷,這和新藥不太一樣,因為技術在生物科技當中包括了基因治療、細胞治療以及合成生物學等都是和美國同步的。以新冠為代表,現在來看國內政策的支持以及市場的推動,好多項目實際上沒有拿到證,通過科研服務就可以實現收入了。

黃反之:新藥投資永遠是一個風險很高的領域,怎樣盡量減少高失敗率的風險?

甘世雄:非常好的話題,我們不停的研究、思索,最近稍稍有一點感悟,就是圍繞著我們戰略合作伙伴維亞生物孵化的近百家公司中進行挑選,目前為止投了五家還沒有失敗的,我們想圍繞著這個商業模式進行孵化投資,在專業園區形成產業集群。我們目前在張江、蘇州及嘉興,形成一定的規模。我自己理解新藥研發非常難,就像黑暗當中摸索,所以大家一定牽手,當然也需要不停的總結。

曲列鋒:技術升級產業升級為主線,咱們生物醫藥發展到今年,一條主線是技術升級也到了一個井噴狀態;第二條主線是結合近期的國際形勢,進口替代也是大勢所趨。無論是生物醫藥還有醫療器械都是圍繞這兩條主線做,挑最快的賽道,講投資邏輯我想差不多大同小異,自主創新還有進口替代是主要的邏輯。

黃反之:這可能是過去醫療基金大多數采取的一個邏輯。

談慶:醫療的投資邏輯,跟TMT沒有什么差別,也是為什么這么多的TMT基金都投醫療。目前新一批進來投資的都是TMT基金,他們做的也挺好。五年后,可能我們不需要單獨的大健康論壇,在TMT專場就可以。TMT第一個投資的就是科技,只不過以前大家覺得互聯網太掙錢都去做互聯網了,去年,大家回過頭來說醫療好像挺掙錢的,所以我們企業的融資,融一輪不算什么,一年融兩輪才可以。我們新投資的至少三分之一的項目里都有TMT同伴一起玩,這個界限現在越來越模糊,所以講投資邏輯應該跟TMT沒有大的差別了,這可能是醫療投資人今后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黃反之:投資邏輯我們每年都會重新看一下,過去四五年我們基本上都堅持單一的投資邏輯,就是精準醫療。現在來看,確實因為堅持這個邏輯,我們過去的投資也確實收獲了很多。在香港最先上市的都是新藥企業,后來上了兩三家器械企業,又開始有一些體外診斷企業上市,這些都是精準醫療的范疇。科創板生物醫藥上市企業也大多是做新藥和體外診斷的,過去精準醫療的投資邏輯確實是契合了資本市場的改革和醫療發展的趨勢。

但去年開始,實際上我們也感覺到了一些新的動向,這和上一場嘉賓講的有關,就是消費升級。過去說消費升級可能更多的是體現在日常生活里面,但消費升級也悄然發生于大健康領域,比如醫美、寵物醫療、運動康復、眼科、口腔、養老康護的快速興起等,可能并不是真正的用于疾病的治療,而是用于提高生活品質,或者追求美麗,我們從去年也開始關注。

我們做一個區分,將它稱之為消費醫療。過去投的新藥器械稱為醫療嚴肅,從去年開始,我們就把未來的投資邏輯做了一些修改,加上了消費醫療邏輯,所以我們現在是雙主線雙邏輯驅動。

就消費醫療這一塊的興起,大家怎么看待其中的投資機會?

談慶:我們的定義跟黃總本意一樣的,但用詞上有一點差別,我們叫品質醫療。醫療本身就是消費,看病本身就是醫療消費,差別在于正常消費以外會要求更多的品質,比如說醫美,其實不是原來的醫療消費,所以我們把這個稱為品質醫療。

從需求來看,我們更多的看到由于技術改變,使得消費習慣或消費場景得到了一個很大改善,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做了連續投資,比如說投了一個做隱型正畸牙套的企業,投了三年以來,我們看到每個月報表和去年同期相比都是翻番,這就是中國市場的一個趨勢。這個趨勢伴隨著技術的改變,使得傳統滿足這些需求的方式發生很大的改變。

曲列鋒:因為我們在消費醫療領域布局不多,更想從另外維度講,從今年開始60后的一代人已經進入60歲的年紀了,醫療消費的分層化也會越來越明顯。所以,進入老齡化的富裕一代人所需要的醫藥企業品質跟一般的人群逐步分層化,許多創新技術一開始不可能普及所有民眾,這種情況下,一些創新的高端的器械、藥,我覺得將來發展的機會比較大。從這個角度講,我們過去幾年布局的都是面向老齡化的,針對有消費實力人群的企業,這一代的消費升級是我們將來看好的方向。

甘世雄:我有一個案例剛好可以應景談醫療消費升級,我們投的項目美中嘉和是做高端連鎖的腫瘤專科醫院。中國投這么多藥,缺的是硬件設施和軟實力,尤其醫療當中我們有很多感受不好的地方,醫院里常有“如家”,但很少有“萬豪”。美中嘉和開設在廣州中山的腫瘤醫院,從硬件上看,按照五星級的標準,五百張病床全部都是單間,設備商引進的是質子治療,軟件上引進的是美國梅奧。

舉一個典型例子,乳腺癌的治療。我們對于該病的治療一定要通過保乳,還要結合質子放射治療,最后出來的效果跟我們的傳統的治療完全不一樣的,當然這個消費不一樣。國內幾萬塊錢,這個可能花20萬塊錢。

我們認為,醫療里面的消費升級尤其是在缺醫的大背景下,將來國家還要繼續放開,美中嘉和開設在上海的高端腫瘤醫院也是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以前,我們這樣的高端醫療都是跑到美國、日本或者臺灣,這個方面我們也是做了一些嘗試。

黃反之:其實消費醫療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消費醫療首先可以自主擇期,不是說不治馬上有危險,通常非剛需,還有一個基本是自費。

甘世雄:我們對于消費醫療不太關注。

黃反之:資本市場中,大家看到了茅臺酒、礦泉水、海天醬油這幾個瓶子出現了大的公司,另外醫美上市公司也擁有千億市值,這背后讓我們看到了消費醫療背后蘊藏著巨大的機會。我們上游中游也都在布局,過去,我們布局上游新藥的材料,現在我們也看好一些專門做保健品、功能食品上游材料的企業,從醫藥變成消費食品和美容用品。另外像醫美的上游設備,過去醫美設備并沒有進入我們視野。

談慶:其實,我們看了很多醫美設備,但沒敢投一個。因為醫美不是由設備技術驅動的,而是市場驅動的,所以醫美的設備我們看了一下本質上沒有大的差別,這個事情不是我們擅長的,是做市場品牌的人做的。關于品質醫療的上游其實很多機會,比如說美瞳。

黃反之:這個東西可能是邊緣性的,做消費做科技也可以投,做健康的也可以投。如果從一個醫用角度來看,對于我們做醫療投資可能會有一些優勢。

最后跟大家探討一個問題,國內的醫療政策在不斷的變革,資本市場也在不斷的發生變革,比如說醫療政策對醫療最大的影響是大家知道的帶量采購,集采已經發生了很多極端案例了,像支架已經從上萬塊錢大幾千塊錢降到六、七百塊錢,PD1治療費也從每年六、七十萬降到三萬多元,對于醫療投資有很大的挑戰,我們過去投創新,可以享受創新的紅利,現在可能這個紅利會越來越短,可能還沒有享受到就要面臨集采的壓力,這一點是我們所有投資人面臨的問題,我也想聽一下幾位投資人對于這個政策有什么樣的應對措施?

談慶:我覺得是好事,我們做醫療投資最終目的是讓老百姓受益,另外一個角度,把一些相對成熟的產品價格降下來,使得老百姓或者國家政府手里面固定或者有限的資金可以放在更多的技術創新里,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事。

具體來講,我們自己投資,一直把市場分成三塊,第一類是生命攸關;第二類是基本醫療;第三類是品質醫療。基本醫療是國家可以控制的,而且要覆蓋絕大多數人群的,這個領域肯定要有集采這樣的事情發生,這是國家應該為老百姓做的正確的事情。

技術創新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在生死攸關的疾病面前我們可以通過新的技術給百姓、給醫生一個新的選擇,這樣大家愿意為此買單,我們在這個領域里投了很多技術驅動類的創新項目。

另外,品質醫療是政府醫保不覆蓋的,而老百姓富裕后愿意改善生活,且擁有自費能力采用的醫療方式。如果通過新的技術可以提高我們的醫療品質,或者滿足老百姓的消費能力或品質要求,我覺得大家愿意自費。

所以,我們過去六七年里投資的80%左右的項目,都是在第一類和第三類中,第二類反而比較少。我覺得這也是我們投資人真正為社會做貢獻的地方,我們認為集采政策還是應該的,而且這也在促進社會發展。

曲列鋒:核心主線還是創新,我們現在基本不投仿制藥,還是投最前沿高壁壘的創新藥,這是我們的唯一主線。尤其現在的國際形勢下,不僅有半導體、人工智能信息化的競爭,將來一定會延伸到生物醫藥領域。至于說,因為到一定量之后產生競爭集采,這是必然規律,我們做科技投資始于創新,終于為人民服務,這是投資人的使命。

甘世雄:我們內部對于這件事不停的討論,坦率來說,我們投的項目都是偏創新的,現在也幫助做創新的科學家、企業家們避免賽道擁擠,以及怎樣快速跟別人合作而不是單打獨斗,比如搞一個50%對50%的合資公司而不是自己建銷售團隊。所以創業者的格局、胸懷、眼光加上資源整合的能力是未來應對競爭的手段,今天有集采,明天還會有別的競爭變化,只要做企業,永遠在競爭當中。

黃反之:真正投了引領創新的企業,短期內是不會受到沖擊的。像國家集采也是三家以上,而且用量比較大才會做,還是要投在前三名,別人很難超越也很難仿制。

另外,我們看靶點的時候并不是說要追那些熱點的靶點,而是要真正基于臨床需求,創業的方法也很重要,過程當中是不是可以賣給別人或者跟別人合作,這些也是目前能夠應對集采可能的一些方法。總之,還是要投資真正的創新,要投在創新的路上走的比別人更快的公司。

最后,新的一年,你覺得最看好的細分投資領域有哪些?

甘世雄:合成生物學這個賽道比較有意思,我們專門招了相關的博士,也跟業內科學家做了研究探討。因為這個與生物科技行業有關,我覺得是比較有意思的賽道,而且出來就有收入,收入還呈指數級的增長。

曲列鋒:我們還是以技術創新為主,特別是一些新興的前沿技術,比如基因編輯。

談慶:我最看好的還是圍繞新興技術,以及圍繞它出現的創新突破。

黃反之:我們還是最看好生物醫藥方向,包括基因、病毒、微生物藥物,另外我們非常看好與其配套的,像生物制藥CDMO、CRO、高端制劑等。

謝謝大家!

【本文作者,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微信公眾號:投資界授權發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系原出處。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投資界立場。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本文來源:投資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洱| 尉氏县| 赣州市| 财经| 桐庐县| 富阳市| 石棉县| 伊宁市| 上虞市| 镇沅| 盘锦市| 阳山县| 明光市| 凤台县| 巴东县| 青神县| 安龙县| 理塘县| 佛山市| 雅安市| 长子县| 循化| 梨树县| 米泉市| 华亭县| 阜康市| 班戈县| 军事| 思南县| 文成县| 清河县| 望江县| 监利县| 阿拉尔市| 云南省| 浮梁县| 勐海县| 栾川县| 睢宁县| 龙游县| 南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