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動圖,「星標」賽柏藍器械,將自動成為VIP讀者,定期有福利喔~ ? 來源:醫藥投資部落 ?作者:IVD研究院小甲 01 只有同時滿足三大要素的產品才會被集采。 1、量大,因為量不大,沒有必要集采,醫保省不了多少錢; 2、競爭激烈,獨家產品是沒法壓價的,起不
跟著動圖,「星標」賽柏藍器械,將自動成為VIP讀者,定期有福利喔~
來源:醫藥投資部落
作者:IVD研究院小甲
1、量大,因為量不大,沒有必要集采,醫保省不了多少錢;
2、競爭激烈,獨家產品是沒法壓價的,起不到省錢的效果;
3、產品高度標準化,如果SKU太分散,集采也會無從下手;
之所以說IVD領域一定不會搞帶量采購,主要是因為IVD的品類過多。
檢測指標幾百種,每個指標有著不同的方法學產品,每個產品又有不同的規格,對應不同應用場景,SKU至少幾千種,嚴重不滿足“產品高度標準化”這個條件。
同時,每家的產品又多多少少和自家設備綁定,五花八門的設備存在著封閉系統的問題,搞帶量采購的難度實在太大。
IVD在醫院內的資金屬性,和藥品、冠脈支架、骨科耗材是有本質區別的。
支架、骨科耗材和藥品一樣,直接用于病人,屬于醫保報銷范疇,是醫院的收入項,也是醫保的成本項。
IVD設備與試劑,本質和大型影像設備比如CT、核磁共振是一樣的,屬于醫院的成本項,采購這些器械的資金與醫保沒有直接關系。
只有使用這些設備或者試劑產生的檢查費中,由醫保報銷的部分,才是醫保的成本項,同時也是醫院的收入項。
醫保只會控制檢查費用這一環節,一般不太會直接管控到IVD試劑的入院成本,這個屬于醫院自身成本管控的范疇。
所以,IVD廠商博弈的直接對象是醫院,醫院背后才是醫保。
醫院的手段也很簡單:掛網陽光采購,醫院或聯盟二次議價。
之前IVD的采購模式是各家醫院采購自己的,每家采購價格相互不知道。甚至會同一個產品在相鄰兩家醫院價格相差懸殊,差價去哪了呢?可想而知這里面有很多可操作的灰色空間。
統一掛網以后基本是現有渠道的最低價,
相當于把價格上限定死并且公之于眾
;各醫院或者醫院聯盟再以最低價為基礎進行談判,基本上價格的水分就被擠得差不多了。
目前來講大概有十幾個省份已經開始掛網,其中有的掛網徹底,有的掛網不夠徹底,但掛網已是大勢所趨。
省級平臺徹底陽光采購以后,很多試劑價格可以砍掉一半以上,灰色收入幾乎完全被擠壓。以浙江為例,目前該省的主要試劑已經沒有回扣。
在兩票制下,IVD試劑的價格分為出廠價和進院價,經銷商從廠家拿到的價格是出廠價,出廠價基礎上加上經銷商的毛利賣給醫院就是進院價。
頭部的生產廠商很強勢,假設A試劑是發光試劑來自某國產龍頭,那么A試劑的出廠價估計能給你下調10%。
在浙江,某頭部代理商在一些試劑產品上,從羅氏的進貨價到醫院的進院價,只有10%的差價,前前后后忙半天,賺了一個寂寞。
如果是嚴重依賴渠道的中小廠商,自己家銷售連科室主任長啥樣都沒見過,可能對經銷商就沒有這么硬氣了,降價幅度取決于雙方之間的博弈。
甚至在有些地方的掛網采購中,已經拒絕經銷商參與,只接受
檢測試劑的生產企業、生產企業設立的僅銷售本公司產品的商業公司、進口產品國內總代理
參與報價。
所以,掛網這事,短期對頭部廠商影響不大,對于沒有銷售能力的中小企業是不小的考驗。
所以,降低進院價不等于大幅降低出廠價,暫時只是動了經銷商的蛋糕。
等到經銷商環節基本出清,假如生產廠家還有足夠的利潤空間,應該有動力來殺出廠價。
所有盯著醫保的錢袋子準備大干一場的行業,最終無一例外會被醫保大干一場。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