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上天
截至9月8日,連續13個交易日上漲,令天山生物(300313.SZ)成為市場焦點。
 
一個月之前,天山生物還是一個典型的“無人問津”股。機構不疼,散戶不愛是常態。
據同花順數據,公司上一次接受機構調研的時間,還是4年之前。但在最近13個交易日中,天山生物累計上漲510.21%,總市值從18.25億達到108.5億,翻了5.95倍,儼然是市場的第一焦點。
變化從何而來?
時間倒回8月18日。在天山生物股價飛漲之前,表面上看,公司資金面和基本面發生兩個重要事件:
第一,私募基金進入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根據今年中報數據,北京澤盈投資有限公司-澤盈順勢3號和8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合計買入4065360股,占天山生物總股本的1.3%。
第二,公司宣布進行戰略調整:重啟“大肉牛戰略”;
7月22日,天山生物發布《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畜牧業務發展規劃(2020 年-2025 年)》,宣布公司未來總體定位,是“聚焦中國肉牛產業,重啟‘大肉牛戰略’分步有序實現中國肉牛產業核心環節深度布局,目標成為中國肉牛行業領軍企業”。
重新聚焦主業的天山生物,并沒有讓普通投資者重拾信心。7月23日到8月14日,天山生物股價在4.95-5.87元之間徘徊,期間換手率高過5%的日子,只有5天。
坐落于北京的私募基金在二季度建倉,難道是對天山生物的戰略轉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業績落地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得弄清楚,天山生物究竟成色如何?
根據公開市場資料,天山生物主營產品是“自產種公牛凍精、胚胎、牛奶、活畜”。在證監會行業分類中,屬畜牧業。翻看天山生物的財報,總能在平平無奇中給你帶來一絲驚嚇。2017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95億,1.05億,2.29億及1.1億元,變動不大。
直到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和去年同期0.62億元相比,增長77.75%。似乎要經歷一次業績V型反轉。然而,熟悉天山生物過往歷史的人,似乎對天山生物完成“業績逆襲”并不感冒。原因,是天山生物在基本面上還有一個巨大包袱:大象廣告。
天山生物2017至2020年上半年的利潤總額,分別為0.11億,-19.46億,-0.6億及-0.07億;同期扣非歸母凈利潤為-0.01億,-18.47億,-1億,-0.11億。2018年的巨額虧損,將之前的管理層推上風口浪尖。
2017年5月,天山生物公告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根據隨后的公告數據,此次交易價格為23.7億元,收購大象廣告96.21%的股權。根據此前審計的財務數據,大象廣告的資產凈額是上市公司的6.6倍。此次收購堪稱“蛇吞象”。
天山生物的這一資本動作,無疑想通過跨界收購貼上新的標簽。
收購完成之后,天山生物的跨界轉型之路似乎一路順風順水。大象廣告的實控人陳德宏也順利進入天山生物董事會,并擔任副總經理職務。
為了能夠“提高經營決策效率”,天山生物還將管理權限下放,令陳德宏的大象廣告保持獨立運營狀態。因此,收購完成后,陳德宏的大象廣告并沒有變成天山生物的大象廣告。
愉快的合作狀態,在2018年底起了變化。
2018年12月25日,天山生物收到《立案告知書》,時任大象廣告執行董事長、實控人陳德宏涉嫌合同詐騙、資金挪用、違規擔保等違法違規行為。
一個月之后,天山生物公告承認失去對大象廣告的實際控制權。和實際控制權一起丟失的,還有天山生物賬面上的真金白銀。
2019年4月,天山生物公布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天山生物因大象廣告事件,“計提資產減值準備179,565.01萬元,計入當期損益。”當期19.46億元的巨額虧損,基本來源于這次失敗的投資。
現在的大象廣告,已經變成天山生物的附骨之蛆,令公司人心浮動,財務不斷失血。
2019年1月25日,因涉嫌信息披露違規,證監會對天山生物立案調查。目前調查尚未結束。
2019年4月20日,天山生物因大象廣告失控而引起的公司業績變臉,而披露《關于 2018 年半年度報告及第三季度報告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以下簡稱“更正公告”)。因更正公告違規,天山生物時任董事長李剛,時任總經理裘瑩,時任財務總監何波、廖士葦受到監管層“通報批評”的處分。
不久之后,時任天山生物實控人李剛就以“從公司未來戰略發展考慮,為引進專業職業經理人,增強公司戰略籌劃及并購能力”為由,辭任董事長職務,黯淡退居幕后。
時至今日,天山生物雖未取得大象廣告實際控制權,但仍舊在承擔大象廣告的連帶擔保責任。天山生物因大象廣告轉貸而產生“實際擔保金額為5600萬元”。
此外,天山生物被大象廣告合同詐騙事項涉及刑事案件尚未結案,相關 33 個交易對方的撤銷交易之訴尚處于管轄權異議階段,最終認定結果均存在不確定性。除擔保和訴訟這兩顆財務定時炸彈之外,天山生物實控人股權質押率已達100%。
一個內部管理遭受質疑,基本面存在巨大隱患的公司,股價瘋漲的背后,只能有一個原因:短線資本的強烈介入。
龍頭戰法2.0
驅動天山生物股價上漲的關鍵,是投資者對市場的認知和針對規則的策略調整。本質上,是此前被游資奉為圣經的“龍頭戰法”的升級。所謂“龍頭戰法”,即用資金優勢追逐市場中最熱門的一只股票,并利用漲停板的號召力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場,從而連續拉升股價。
這個戰法的1.0版本,曾經因注冊制的出現遭受短期的重挫。20%的漲跌幅限制,一度令龍頭戰法的未來受到質疑。原因很簡單,如果按以往操作,在漲停板附近追入熱門股票,一旦“炸板”,意味著投資者能在一天內虧掉40%。
但后來的一系列實操證明,大多數人的判斷永遠是錯的。
資金首先選擇了科創板,作為試驗田。
芯片龍頭滬硅產業(688126.SZ)自7月6日開始七連陽,區間累計漲幅99.81%。
 
這種試手,在天智航(688277.SH)7月7日登陸科創板時幾乎達到最高潮——當天天智航股價暴漲600%,震驚全市場。
至此,在8月24日創業板注冊制正式上線前,短線資金對于注冊制下龍頭戰法的操作心得已胸有成竹。畢竟,創業板的門檻要遠低于科創板。這也意味著跟風的資金會更多。
注冊制下新龍頭的誕生,已成為眾多游資高手的共識。
直到天山生物的出現。
截止8月18日,天山生物流通市值只有5.39億元,流通股數量只有0.95億股。如此的小盤股,又沒有被ST或者近期有ST風險,可謂“天選之股”。
8月24日,實施注冊制之后的創業板,按照《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交易特別規定》(以下簡稱“創業板新規”),股票漲跌幅限制比例從10%調整為20%。
顯然,有了科創板的經驗,這次入場資金做足了功課。既然真正能流通盤子就5個多億,撬動股價根本就不需要多少資金。8月19日,天山生物第一次漲停板的換手率才8.2%,第二次打板換手率才17.8%。
真正的啟動,是在8月26日。當天早盤出現的大額賣單被外界普遍認為是前期潛伏的資金落袋為安的“核按鈕”操作。天山生物股價從接近漲停到重挫4.21%,盤中振幅達到18.51%。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14點13分,天山生物封死漲停。
8月27日,天山生物再次震蕩盤整后封死漲停。隨后的天山生物,一騎絕塵,股價再不回頭。
注冊制下的龍頭戰法2.0由此誕生。
注冊制下個股20%的漲跌幅限制,也被戲稱為“20cm”。
財富效應背后,短線資金順勢起舞,豫金剛石、長方集團等紛紛加入20cm俱樂部。
創業板一時成為資金逐鹿的主戰場。
9月8日,創業板全天成交量超過滬市,創下歷史記錄。
結語
有資深投資人認為,龍頭戰法不管是1.0還是2.0,都確實活躍了市場,激發了資金,發揮了資本市場的本質作用。
而且,在制度創新的過程中,總有勇敢和聰明的投資人利用預期差率先調整策略,從而獲取超額價值。
但在堅持價值投資導向,想要引入長線資金的監管層眼中,這似乎成了一個“風險點”。如何抹平這些風險點,成為監管層正在考慮的方向。
9月9日,天山生物在半個月內第二次停牌核查。正在進場布局的短線資金紛紛放緩腳步,一度活躍的創業板小市值股票,或深度回調,或偃旗息鼓。
“呵護市場”的監管與龍頭戰法之間的博弈還在繼續。
天山生物,遠不是故事的終點。
【本文作者白旭盛,由投資界合作伙伴阿爾法工場授權發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投資界立場。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本文來源:投資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