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引發行業巨變,國內ICL能否抓住機遇,進一步擴圍? | 來源:賽柏藍器械 | 撰稿:東臺 疫情帶來高增長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公立醫院面臨巨大的核酸檢測壓力,ICL派上了大用。據統計,截至2020年三季度,在全國提供核酸檢測的機構中,二、三級醫院共3,470家
疫情引發行業巨變,國內ICL能否抓住機遇,進一步擴圍?
| 來源:賽柏藍器械
| 撰稿:東臺
疫情帶來高增長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公立醫院面臨巨大的核酸檢測壓力,ICL派上了大用。據統計,截至2020年三季度,在全國提供核酸檢測的機構中,二、三級醫院共3,470家,疾控機構916家,ICL418家。
獨立醫學實驗室(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ICL),又稱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是指在衛生行政部門許可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于醫療機構之外、從事醫學檢驗或病理診斷服務,能獨立承擔相應醫療責任的醫療機構。
ICL向上可與頂尖醫學院校、大三甲醫院合作,借助資金和技術優勢,提高檢測水平,向下可通過遠程診療等方式下沉到基層醫療機構,對檢測能力相對弱的醫療機構起到輔助作用。
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ICL市場已由2015年的92.69億元快速擴大至2019年的211.49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2.9%。
目前,國內的ICL市場滲透率比較低,市場前景廣闊。根據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報告,2017年全國公立醫院檢驗市場規模達2,800億元,而國內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的市場規模僅相當于整體市場的5%左右,占比較低,與發達國家35%以上的外包滲透率有較大差距。
TO C業務啟動,特檢領域發展迅猛
第三方檢測包括特檢和普檢兩種。特檢主要檢測不在原衛計委發布的《醫療機構臨床檢驗項目目錄》中的項目(表外項目或是特檢項目),而普檢項目則全部包含在目錄中。
過去,相比于特檢市場,ICL常規檢測市場規模更大。但近年來,特檢快速發展。據沙利文數據,2020年,中國特檢市場規模占比超過常規檢測市場,約達到52.7%。這一年,ICL特檢和常規市場增速分別為40.6%和8.3%,特檢增速明顯高于常規市場。
相比于普檢,ICL在特檢領域更占優勢。公立醫院基于成本和技術考量,傾向于選擇將檢測難度較大的特檢項目外包給ICL完成。而ICL相關企業也在加緊特檢布局。
近年來,“特檢”二字頻繁出現在迪安診斷年報上。
2021年上半年,迪安診斷多舉措加強特檢,高速推動普檢向特檢的轉型。2021半年報顯示,剔除新冠業務,公司特檢收入占ICL服務收入增至39%。
金域醫學2021半年報中也表示,隨著專科特檢的加入,市場競爭可能更加激烈。
除特檢外,TO C業務也是ICL的新窗口。以往,ICL的客戶主要是醫院等醫療機構。疫情期間,國家政策開始允許ICL直接為C端消費者提供新冠檢測服務,為TO C業務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華大基因、迪安、金域等企業,借助互聯網平臺線上預約,鋪開核酸檢測TO C業務。目前,TO C模式尚在探索中,未來能否打開市場,除了企業動作、醫患反饋外,還要看具體政策的規定。
細分賽道龍頭獨居優勢
目前,國內ICL主要有金域醫學、迪安診斷、華大基因、達安基因、艾迪康等。
其中,金域醫學是市場規模較大的以第三方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業務為核心的醫療服務企業,主要提供包括理化質譜檢驗、基因組檢驗、病理診斷、生化發光檢驗、免疫學檢驗、其他綜合檢驗等六大類外包及科研技術服務。目前,已在全國建立38 家中心實驗室,服務網絡覆蓋全國90%以上人口所在區域。
2021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54.55億元,同比增長57.0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10.59億元,增長率為 90.55%。
與金域醫學同臺競爭的迪安診斷,是國內第一家上市的第三方醫學診斷服務機構,與金域醫學不太一樣的是,迪安診斷以“產品+服務”為核心提供醫學診斷整體化解決方案。
目前,公司同樣擁有38家ICL實驗室,服務網絡覆蓋全國90%以上人口所在區域。此外,公司自有產品覆蓋分子診斷、細胞病理、質譜診斷三大產線,代理產品覆蓋羅氏診斷、 希森美康、法國梅里埃等國內外品牌約1000種,終端客戶超4000多家。
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7.91萬元,同比增長29.46%;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7.27億元,同比增長45.02%。其中,診斷服務業務實現收入27.36億元,同比增長21.39%,剔除新冠業務后收入18.75億元,同比增長51.67%,較2019年同期增長38.46%。診斷產品業務實現收入33.54億元,同比增長38.89%。
產品與服務結合的模式為公司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競爭優勢。而在產品細分賽道已經掌握了先進技術的頭部企業,進入ICL領域后,尤其是在特檢方面,往往更具優勢。
近年來,凱普生物大力發展第三方醫學檢驗業務,并將腫瘤基因檢測、串聯質譜、高密度基因芯片等高端特檢作為重點發展方向,2021年上半年公司醫學檢驗服務實現收入8.53億元,同比增長251.98%。
在競爭之中,ICL若想立于不敗之地,除了保證質量安全和規模化優勢外,還要充分考慮不同病種和臨床需求。疫情為ICL帶來大量訂單和新客戶,隨著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未來,腫瘤診斷和治療、病原學診斷、優生優育等更多疾病需求將得到釋放,ICL或可登上新的高峰。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