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EGFR單抗的研發步伐會輕快不少 PD-1之后,EGFR靶點的春天來了。 9月8日,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CDE)官網公布《西妥昔單抗注射液生物類似藥臨床試驗設計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旨在推動國內企業研發西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的進度。 圖源:國家藥品監督管
國產EGFR單抗的研發步伐會輕快不少
PD-1之后,EGFR靶點的春天來了。
9月8日,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CDE)官網公布《西妥昔單抗注射液生物類似藥臨床試驗設計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旨在推動國內企業研發西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的進度。

圖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
CDE并不常發布類似針對單品的“指導原則”。健識局粗略統計,2019年以來CDE僅明確鼓勵過三款生物類似藥的研發:治療肥胖用的利拉魯肽、治療骨質疏松的地舒單抗,以及這次的西妥昔單抗。
西妥昔單抗是一種EGFR靶點的lgG1亞型的人鼠嵌合型單抗,原研藥是禮來開發的,2007年在中國由默克負責上市銷售,目前獲批兩項適應癥:結直腸癌和頭頸部鱗癌。
CDE的推動往往會掀起行業研發熱潮。2018年2月,CDE曾公布《抗PD-1/PD -L1單抗品種申報上市的資料數據基本要求》,加快PD-1類藥物的上市進程。3年后的今天,國內已經有6款PD-1上市,已經成為紅海。
這一次CDE打開了新的藍海大門:EGFR單抗。
01 小分子發展迅猛,單抗幾乎停滯
目前,國內市場上主要有兩類EGFR靶點產品:小分子的EGFR抑制劑(EGFR-TKI)和EGFR單抗。開發小分子EGFR抑制劑的企業遠多于EGFR單抗,更迭速度也更快。
小分子EGFR抑制劑的市場份額遠高于EGFR單抗,這是因為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時,EGFR小分子藥物更有優勢。廣為人知的抗肺癌神藥“易瑞沙”,就是典型的小分子EGFR藥物。
肺癌是中國發病率最高的癌種,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占比達85%。2014年-2018年,中國非小細胞肺癌年新增病例從64.7萬人增長至73.7萬人。2023年,預計年新增病例將達85.9萬人。
相對來說,小分子的EGFR抑制劑開發起來更容易,患者用藥方便,依從性也好,因此受藥企偏愛。如今,國內獲批上市的EGFR抑制劑已從一代發展到三代,第四代也正在研發中。

即便已有品種上市,還是有不少企業在第三代小分子EGFR抑制劑的研發道路上狂奔,包括奧賽康、南京圣和藥業、蘇州潤新生物等。目前,第三代小分子EGFR抑制劑中,阿斯利康的奧希替尼和豪森藥業的阿美替尼已進入醫保。
相對來說,大分子的EGFR單抗鮮有企業研發。EGFR單抗是生物藥,研發經費和時間投入要比小分子藥物多得多;同時,生物藥的治療需要醫生嚴格操作,依從性不好。
更為關鍵的是,EGFR單抗目前來看對于頭頸癌、KRAS野生型結直腸癌的療效顯著。但這兩種腫瘤都不算大癌種,市場想象空間不大,自然也就沒有企業原因投入精力。
02 EGFR單抗的新機遇
就當下的國內市場而言,EGFR單抗的未來并不慘淡。
據Frost & Sullivan 報告,2014年到2018年,我國頭頸癌患年新增病例從12.5萬人增長至13.7萬例,2023年預計會增至15.2萬人;而結直腸癌患病人數,從2018年到2023年,預計年新增病例將由42.4萬上升至48.9萬,其中,KRAS野生型占比為53%到65%。平均下來,中國每年都會新增超過25萬例適用EGFR單抗的患者。
兩個小癌種每年適用EGFR單抗的患者總數將超過40萬,同時EGFR在多種實體瘤存在突變現象,具備廣譜靶點的特質。東方財富證券就曾發布過研究報告稱,EGFR在多種癌種中均出現高表達,肺癌中高表達比例為30%到80%,食管癌中比例為43%到89%。
目前全球上市的EGFR單抗有四款。其中兩款已經入中國市場,分別是西妥昔單抗和尼妥珠單抗,市場競爭力度較小。如果未來EGFR單抗開發出更大的適應癥,必然將成為重磅單品。

圖源:國信證券研究所 & 公開資料
這樣看來,EGFR單抗可能會迎來春天,CDE發文鼓勵,也算是未雨綢繆。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國內至少有9家企業正在開發EGFR單抗。其中,科倫制藥、齊魯制藥、佛山安澤普生物進度最快,已處于Ⅲ期臨床;神州細胞、三生國建、復宏漢霖則守在第二梯隊。
圖源:CDE官網 & 公司公告
參照此前藥監局對PD-1的扶持效果,EGFR靶點有望在政策扶助下,成為一塊新興熱門領域。至于誰能在CDE關愛下搶先“撞線”上市,相信不久就會有答案。
文丨煙酰胺
設計丨莫羽汐
運營丨薄荷
每天兩篇深度稿件,解碼醫藥健康
#靶點# #單抗#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