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醫食品,對很多人來說是個完全陌生的概念,其實通俗來說,它就是給病人吃的“飯”,屬于食品而非藥品。 專業來說,特醫食品的全稱叫做“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既不是保健品也不是藥品,而是一種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
特醫食品,對很多人來說是個完全陌生的概念,其實通俗來說,它就是給病人吃的“飯”,屬于食品而非藥品。
專業來說,特醫食品的全稱叫做“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既不是保健品也不是藥品,而是一種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制而成的食品。
2016年,《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正式出臺并實施,至此,中國特醫食品的生產及市場準入有法可依。在這之后,中國特醫食品行業相關政策逐步出臺。中國特醫食品行業開始走向規范之路。特醫食品巨大的市場潛力被逐漸挖掘。
據統計,全球每年特醫食品的消費總額為560億至640億元,市場規模以每年6%的速度遞增。在美國,有65%營養不良患者在使用特醫食品,英國有27%,而中國內地只有1.6%,約6億元人民幣,消費規模僅占全球市場的1%。
特醫食品領域是我國繼藥品、器械之后的第三塊新興藍海市場,對于全球性大食品公司之一的雀巢來說這也是巨大的利潤空間。
自2004年開始,雀巢布局健康科學領域。2011年雀巢成立雀巢健康科學公司,主要業務聚焦在消費者服務(包括營養品、維生素和非處方藥等)和醫學營養品(包括特醫食品)兩大板塊。此后雀巢不斷重金加碼健康科學領域。2020年,雀巢健康科學公司銷售額達33億瑞士法郎,有機增長加速至12.2%。
自2012年雀巢健康科學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從嬰幼兒奶粉開始,雀巢逐漸打開特醫食品市場并成為行業領先者。
11款獲批產品,中國第一
2016年,中國特醫食品行業開始走向規范之路,市場和消費者對特醫食品的認知逐漸清晰、明確并趨于接受。特醫食品的龐大市場逐步被打開。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7月9日,通過特殊醫學用途食品注冊審批的配方食品共有72款,其中雀巢共有11款產品獲批“特醫證”,成為擁有獲批產品最多的企業。
雀巢的產品覆蓋兒童和老人,涉及兒童生長障礙、兒童過敏癥、老年營養不良、成人消化障礙、代謝健康、腦健康等疾病領域。基本覆蓋全年齡段,但以嬰兒特醫食品為主。
隨著國家對特醫食品的重視,我國特醫食品獲批種類逐漸開始重視非嬰兒類產品。2019年,雀巢佳膳佳立暢全營養配方產品成為首個獲得批準的成人特醫食品,也是國內首款液體整蛋白全營養配方。

投資、收購超13次,完善市場和產品布局
時間回到2004年。
這是包必達擔任雀巢CEO的第7年,這一年雀巢營養部作為單獨的業務單元建立。這符合包必達擔任CEO后提出的“將雀巢成為‘營養、健康和幸福生活’領軍者“的戰略。通過這一單獨業務單元,雀巢開啟了在健康科學領域的大規模布局。
之后,雀巢營養部通過一系列的并購,如2007年兼并瑞士諾華醫療營養產品部門、美國嬰幼兒食品著名品牌“嘉寶”等,不斷擴大。
2008年時,在雀巢營養部的框架下,雀巢建立了保健營養業務。
到2009年,雀巢營養部的年銷售額接近100億瑞士法郎,占雀巢全球當年總銷售額(1280億瑞士法郎)約8%,保健營養這個細分領域的銷售額占到雀巢營養部門的17%。
2010年,雀巢宣布計劃在未來10年投資5億瑞士法郎,支持創建獨立的保健科學業務,開拓一個介于食品和制藥之間的新行業,以治療肥胖和慢性疾病。
2011年,雀巢健康科學公司和雀巢健康科學研究院成立,其中公司業務主要聚焦在消費者服務(包括營養品、維生素和非處方藥等)和醫學營養品(包括特醫食品)兩大板塊,雀巢進一步鋪開醫藥行業的布局。
之后,雀巢加快在醫療健康領域的發展。從2011年開始動作不斷,進行大規模收購、投資。

2017年,現任CEO施耐德空降雀巢,這位曾任德國醫療保健巨頭費森尤斯CEO的執行官更是加快了雀巢在醫藥行業的擴張,僅2020年一年就進行了多次大動作。
2020年年初對Zenpep的收購,擴大了雀巢醫學營養品業務并補充了其治療產品組合;2020年6月10日,對美國膠原蛋白品牌Vital Proteins的收購使雀巢拓展了一個全新的業務領域。高價全資收購Aimmune更被分析師認為是雀巢健康科學在2017年收購Atrium之后的“另一個里程碑”。而此前收購Atrium被外媒形容為施奈德上任后一次“最勇敢”的行動。

施奈德在醫學健康領域的重金加碼,也表明了該領域潛在的市場前景。特醫食品這項結合了藥物和食物的業務領域,較傳統主流食品有更快的增長速度和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雀巢在醫學營養以及營養保健品領域展開的一系列發展、并購、投資動作,也佐證了大公司打造一個業務板塊的方式:一是借助原有品牌豐富產品線;二是通過收并購拓展業務線。
通過持續的發展,雀巢有望將健康科學部門發展成為具有較大業務規模和品牌力的健康科學領域的“小雀巢”。
年總銷售額36.3億美元,全球行業第二
從施耐德擔任CEO以來,雀巢動作不斷,一直走在專業化道路上,剔除其非核心業務,將業務聚焦“營養、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而雀巢在健康科學領域的重金加碼也獲得了不錯成績。據2020年財報顯示,雀巢健康科學公司的銷售額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年銷售額達33億瑞士法郎,折合約36.3億美元,有機增長率達到12.2%;而集團整體有機增長率為3.6%。
雀巢在財報中還提到,健康科學是集團所有業務中增速最快的業務部門之一。2020年集團的整體增長就是由其寵物健康業務和健康科學業務帶動的。并且,從2021年起,雀巢健康科學公司將作為獨立的運營板塊在雀巢的財報中進行報道。
目前,全球特醫食品的市場規模大概為560億~640億元人民幣,每年以6%的速率在增長。 其中,北美、歐洲、日本的市場規模和增速分別為270億~300億元人民幣和3%、130億~150億元人民幣和5%、100億~120億元人民幣和7%。
根據數據顯示,雅培、雀巢和達能是全球特醫食品市場前三的競爭者,三者2019年銷售之和占整個市場的70%。其中雅培憑借其在全球嬰幼兒奶粉市場的布局,占有絕對的優勢,2015年~2019年間占整個特醫食品市場的比重維持在30%左右。雀巢在2018年趕超達能成為行業第二。未來,雀巢在全球特醫食品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值得期待。
中國市場的10年布局
中國特醫食品的市場缺口巨大。
數據顯示,在中國1.4 億住院患者中,接受臨床營養診斷與治理的尚不足1%,院外數以億計的慢性非傳染疾病患者的臨床營養治療尚處無人管理狀態,而重大疾病如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發生概率更是達到70%-80%。根據智研數據,2017年,中國特醫食品供給能力達到2.47萬噸,但缺口卻達1.19萬噸。
據推算,以國外市場模式做估算,國內特醫食品市場總量將達到200億~300億。但目前國內特醫食品市場規模還有限,據不完全統計,1歲以下產品市場在30億元左右,而成人特醫食品市場規模在50億元左右。這主要是由于長期以來,特醫食品作為藥品在醫院渠道中銷售,且消費者對此缺乏認知所致。在特醫食品定位明確、法律法規逐步完善之后,特醫食品行業或將迎來大爆發。
數據顯示,我國特醫食品近年來快速發展,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20.1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45.2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1.01%;2019年中國特醫食品行業規模達到58.4億元,同比增長29.2%。
雀巢也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2012年,雀巢健康科學進入中國市場,并逐步在中國建立完整的產品線。
2018年4月24日,雀巢集團宣布在中國斥資10億元的新工廠在江蘇泰州竣工,這是雀巢首個在華投建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工廠,該廠也被認為是雀巢搶占中國特醫食品市場的重要戰略布局。該工廠建立了中國第一條全封閉無菌罐裝生產線,從產業和技術上填補了國內空白。
2019年,雀巢基于泰州工廠設立的研發中心成功落成,該研發中心作為雀巢全球研發網絡的一部分,與位于紐約、瑞士的三家研發中心并列,共享全球先進的生產工藝與配方。
在銷售端,雀巢不斷擴大銷售渠道。2018年6月13日,雀巢健康科學與仁和藥房網達成合作,雀巢健康科學佳膳優選產品在仁和藥房網線上官網及全國50家線下DTC(Direct to consumers,直接面對消費者)授權門店全面開售,將產品推入院線。
此外,雀巢健康科學還通過跨境電商、社區營養門診等途徑了解和滿足消費者對特醫食品的需求,在京東和天貓分別了海外旗艦店,擴大雀巢產品在院外端的覆蓋。
根據雅培中國研發中心(2017年前)統計,特醫食品行業前四占據國內80%左右的市場份額。其中雅培占32%,達能占21%,雀巢占16%,費森占14%,其他占17%。

數據來源:雅培研發中心
國內對于特醫食品領域的需求正在不斷加速,各企業提前占位的意圖濃厚,而外資巨頭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已相對穩固。拉開各方差距的關鍵要素或已經轉為企業的品牌力與科研力。對于雀巢來說在大規模投資、收購開拓業務線及產品線之后,下一步關鍵或許在于特醫食品配方和技術的研發。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