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思齊俱樂部 ▍整理/Janessa 內資外企扎堆裁員,市場與政策雙重阻礙 多家藥企爆出裁員傳聞。據FiercePharma報道,葛蘭素史克(下稱“GSK”)決定關閉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制造工廠,裁撤156名員工。而早在2011年,GSK便開始精簡消費者健康業務,應對業績
▍來源/思齊俱樂部
▍整理/Janessa
內資外企扎堆裁員,市場與政策雙重阻礙
多家藥企爆出裁員傳聞。據FiercePharma報道,葛蘭素史克(下稱“GSK”)決定關閉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制造工廠,裁撤156名員工。而早在2011年,GSK便開始精簡消費者健康業務,應對業績連年受損的境況。
無獨有偶,雅培也于7月8日宣布,其在緬因州的兩個生產基地裁員400人;羅氏診斷部門的部分產品線調整,削減醫藥代表人數;諾華將Aimovig業務線轉交安進,裁員波及銷售、營銷和醫療支持職能;此外,暉致、費森尤斯卡比、禮來等多家外企也對產品線與戰略架構進行了調整。
反觀國內,同樣裁員“扎堆”。恒瑞近期多條產品線出現變動,部分省份和區域的產品銷售交由影像事業部負責;“老牌藥企”以嶺藥業和哈藥集團由于業績虧損,進行了規模性裁員。
1
集采常態化,“以價換量”競爭激烈
受市場、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藥企利潤空間遭到擠壓,只能不斷調整產品線與組織架構,導致震蕩不斷。
上月,第五批國家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在上海產生擬中選結果。其中61種擬采藥品采購成功,平均降價56%。根據國家醫保局中選規則,企業報價不超過最低價的1.8倍,或者降幅超過原價的50%,皆可中選。而外企開始活躍在第五批集采中,加劇了市場競爭。
國家帶量采購的實施與推進成為了企業裁員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于未進局的藥企,需要削減支出;而對于中選的藥企,因為市場得到保障,銷售崗位也就相應地失去作用,最終面臨團隊調整。
可以預見,伴隨著國家集采常態化,未來還會有更多藥企裁員的消息傳來。
2
賽道擁擠,業務線調整為保利潤
2015年,中國開始藥審制度改革,建立了創新與藥品審評人溝通機制,加速新藥研發和境外新藥國內上市進程。根據7家外企公布的2020年財報來看,除賽諾菲之外,外企在中國市場的制藥業務收入均超過10億美元,收入同比增幅均達8.0%以上。
專利過期藥物利潤的下滑,以及仿制藥品市場的瓜分,讓藥企逐漸將目光轉移到創新藥市場。
早在2015年,羅氏宣布戰略轉型計劃,增加生物制劑的生產規模。在出售三家小分子產能后,羅氏宣布斥資8億歐元擴大德國、瑞士和美國工廠的生物制劑生產能力。而在明年,羅氏計劃關閉其位于愛爾蘭的一家小分子藥物工廠,并裁員132人。
未來,在市場增速放緩以及疫情的持續影響下,藥企的研發、臨床和銷售階段均受到波及,裁員難以避免。但是如何平衡業務線調整與人才流失,更是藥企需要在這一階段中重點思考。
3
總結
綜合來看,裁員計劃是企業出于經營效益考慮的決定,除了考慮削減成本之外,還需要調整產品線聚焦優勢業務。這就意味著,人員調整或許將會是行業未來的主要策略。而對于身處行業漩渦之中的醫藥人而言,若不被市場所淘汰,則需要適時根據市場調整自身能力。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