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市正積極籌備2023國談藥品落地工作。
12月28日,天津市醫保局發布公告稱,各區醫療保障局、定點醫療機構應及時做好藥品掛網采購和醫保對接工作。自2024年1月1日起,醫保藥品支付標準試點相關藥品的支付范圍和支付標準按國家藥品目錄執行。
同一天,北京市醫保局也發布公告稱,做好試點醫療機構國談藥保障工作,對試點醫療機構的住院患者用藥需求,48小時內配送到位。此外,進一步完善國談藥品“雙通道”管理,切實推動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結果落地。
事實上,按照國家醫保局的要求,新版國談藥品應在2024年1月1日在各省落地實施。根據健識局粗略統計,目前已有北京、廣東、福建、河北、安徽、山西、內蒙古等20多省市發文跟進。
健識局獲悉,2023年版國家醫保目錄通過談判新增126種藥品,平均降價61.7%。疊加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因素,國家醫保局預計未來兩年將為患者減負超400億元。
不過,完成談判、進入目錄,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國談藥品平穩落地,讓廣大患者用上能醫保報銷的“救命藥”才是關鍵。為此,各省均要求醫療機構及時召開藥事會、簡化進院流程、建立綠色通道,同時不納入藥占比、次均費用等考核指標。
而在定點藥店端,國家醫保局還建立“雙通道”政策,真正解放了醫生的處方,這使得患者用藥更加便利、醫院壓力變小,真正意義上打通了國談藥品和患者應用間的最后一道屏障。
一系列政策的組合拳,無疑會加速國談藥品的落地。接下來,廣大患者能否真正受益,考驗著各地的實際執行。
三個月召開藥事會
更新醫保藥品單獨支付制度
目前,各省市正在多舉措助力打通國談藥落地“最后一公里”。
福建省醫保局近期發布公告稱,各級醫保部門應將一些工作納入最新的各項考核指標,這些工作包括:醫療機構合理配備使用《2023年藥品目錄》執行起2個月內召開藥事會議研究藥品配備情況、國談藥品配備率和使用率等。
海南省醫保局同樣要求,自新版目錄公布三個月內,及時統籌召開藥事會,做到談判藥品“應配盡配”。
這些都在要求:國談藥品入院,不準在藥事會環節卡殼。
不過,相比于2個月的藥事會,河北省更是將國談藥品的進院時間縮短至1個月。12月22日,河北省醫保局發文要求,定點醫療機構要在1個月內將臨床有使用需求,尤其是住院有需求以及零售藥店不得經營的談判藥品配備齊全。業內普遍認為,入院時間的調整,是保障廣大患者安全用藥的第一步。
事實上,國談藥品進院后能否有效報銷,才是醫院、患者最為關切的話題。為此,各省市醫保部門紛紛出臺與之相關的《醫保藥品單獨支付保障的通知》。
以河北省為例,甲類藥品按基本醫療保險規定的比例支付,乙類藥品參保人員先行自付一定比例后,再按基本醫療保險規定的比例支付。而北京市在乙方類藥品的報銷規則更加細化,凡未標注個人負擔比例的,需由個人先負擔10%藥品費用,其余90%列入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
盡管各省市在國談藥品的報銷比例上稍有差別,需按各地住院政策執行。但總體而言,國談藥品報銷制度的明晰,無疑打消了醫院和患者在臨床用藥上的顧慮,保障臨床用藥有序進行。
業內普遍認為,單獨支付意味著國談藥品有了醫保報銷的政策保障,同時也不會納入DRG、DIP等單病種付費的限制,是為中國醫藥創新產業的良性發展保駕護航。
多地完善雙通道政策
明確藥店報銷比例及結算方式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創新藥通過談判方式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光靠醫療機構滿足所有臨床用藥需求,顯然是不夠的,定點零售藥店同樣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根據國家藥監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零售藥店的門店數量突破62.3萬家。
正因如此,國家醫保局指導早已啟動布局,讓各地醫保經辦單位依托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信息平臺,落地應用醫保電子處方中心,目前已在近20個省份正式上線,實現電子處方在醫院和藥店之間的順暢流轉。
本次2023國談藥品落地,正是檢驗平臺成果的最佳時機。廣東、江蘇,湖南、海南相繼發布“雙通道”政策,旨在讓廣大患者在醫療機構就診獲得醫生處方之后,也能在離家附近的定點藥店獲得醫保報銷后的治療藥物。
相關支出政策目前已陸續跟上。
健識局統計發現,江蘇省將74種藥品納入“雙通道”管理,其中36種為單獨支付,面向今年談判新增入醫保的藥品;湖南制定了226個“雙通道”單行支付管理藥品目錄;北京則要求:參保人員持處方到協議零售藥店購買國談藥費用醫保基金按固定比例85.5%支付,不計起付線,不計入本次住院費用,累計住院待遇。
業內普遍認為,“雙通道”政策的推出,不僅能為零售藥店帶來更多的品種和客流量,還能緩解醫療機構完成DRG/DIP、總額預付、一品兩規等多項考核,最終促進中國醫藥產業良性發展,實現多贏的結果。
2023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將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據統計,隨著創新藥入院推進措施落地見效,近年來全國醫保基金支出逐年提高,2023年1月至11月,已突破2.49萬億元。
根據國家醫保局的部署,各地目前已完成新版醫保藥品目錄的落地部署,將會同衛生健康等相關部門持續做好國談創新藥品的供應和使用監測,確保國談創新藥品“買得到、用得上、報得了”。
撰稿|小米
編輯|江蕓 賈亭
運營|韓瑾睿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