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沒有安全性問題的JAK抑制劑能有多值錢?
眾所周知,JAK靶點功能強大,在很多疾病領域都體現出不小的治療潛力,尤其在炎癥性疾病上,JAK向來是大熱的研發靶點。
要命的是,JAK抑制劑大多面臨安全性問題,目前上市的所有JAK抑制劑都附有不同類型的黑框警告,還有不少管線因安全性問題壓根沒走到上市這一步。
一個例外出現了。去年9月,FDA批準百時美施貴寶開發的氘可來昔替尼片上市,用于治療中至重度銀屑病,成為目前唯一一款不附帶任何黑框警告的JAK抑制劑。
在安全性上取得突破的關鍵,是氘可來昔替尼選擇的JAK亞型。JAK家族有四種亞型,分別為JAK1、2、3和TYK2,其中TYK2作用范圍最為聚焦,被認為是JAK家族最為安全有效的一個,被稱作“JAK抑制劑的下一站”。氘可來昔替尼片即是全球首個TYK2抑制劑。
氘可來昔替尼的成功,吸引了更多MNC的關注。去年12月,武田豪擲40億美元首付款,從Nimbus Therapeutics手中買下一款在研TYK2抑制劑TAK279,成為當年生物制藥行業最大的五筆非并購交易之一。
屬于TYK2靶點的想象空間,展開了。
逃脫“家族宿命”
全球共有15款JAK抑制劑上市,基本分為兩類,一類是泛JAK抑制劑,治療領域廣闊,但寬泛的JAK家族結合也帶來毒性問題,備受市場詬病;另一類是高選擇性二代抑制劑,提高了對JAK1-3中特定一或兩個亞型的選擇性抑制,相比第一代產品,心血管風險、感染風險等均顯著降低,但仍難逃FDA的黑框警告。
TYK2卻是個例外。
截至目前,氘可來昔替尼在JAK抑制劑試驗中沒有報告過嚴重副作用,不良事件以輕度或中度為主,最常見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和鼻咽炎。
TYK2到底有什么獨特之處,真的能逃過“家族宿命”?
這與TYK2更為聚焦的作用機制有關。絕大多數JAK家族成員參與更廣泛的全身信號通路,還負責調控造血、脂代謝等生理功能;TYK2卻幾乎只影響免疫相關的信號傳導,對其他細胞因子干擾較小,因而成藥安全性更好。
具體來說,TYK2能介導IL-23、IL-12和I型干擾素等細胞因子,促進IL-17、IL-23等炎癥性細胞因子的生成,這被認為是銀屑病等自免疾病發病的關鍵通路。
除了靶點本身,氘可來昔替尼的安全性還有賴于其對TYK2的高選擇性:其對TYK2的選擇性比JAK1/JAK3高約100至200倍,比JAK2高約3000倍,因此在治療劑量下不會抑制JAK1-3,避免了以往泛JAK抑制劑因“脫靶效應”產生的副作用。
這一點主要得益于其新穎的“變構抑制”的機制。傳統的JAK抑制劑多采用競爭性抑制的策略,在活性結構域上,搶占ATP的結合位點,阻斷JAK信號通路,也就是把“鎖眼”堵上。癥結在于,JAK家族成員的“鎖眼”長得都有點像,所以會有插錯孔的現象,也就是脫靶。
變構抑制改變了“鎖眼”,和TYK2的調節結構域結合,而TYK2的調節結構域是獨特的,和其他的JAK家族成員長得都不像,就可以實現高度的選擇性。
更為聚焦的作用機制,加上變構抑制的設計,引向了不被黑框的安全性結果。
“后繼有人”
FDA沒給黑框警告,意味著醫生可以不要求患者首先嘗試生物藥物,就能直接開出處方。
眼下,氘可來昔替尼正在快速放量。BMS的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九個月氘可來昔替尼的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其中僅三季度營收就達到6600萬美元,超過此前預期的4350萬美元。
10月19日,氘可來昔替尼在中國獲批。此外,BMS還在評估氘可來昔替尼在銀屑病關節炎、紅斑狼瘡和克羅恩病中的應用,公司預測銷售峰值有望達到40億美元。
氘可來昔替尼大賣,TYK2抑制劑賽道熱度陡增。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近30款TYK2抑制劑在研,不少新藥已進展到臨床二期及以上,布局企業包括武田、輝瑞、Ventyx等。
其中,武田的TAK-279牢牢占據第一梯隊。去年12月,武田豪擲60億美金收購Nimbus的TYK2抑制劑TAK-279,首付款高達40億美金。目前,這款藥在銀屑病關節炎上已進展至三期試驗。武田不久前透露,11月已啟動治療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的相關研究。
接下來是輝瑞,2022年6月,輝瑞和Roivant共同成立了專注于自身免疫療法的Priovant。這家新公司從輝瑞手中繼承了兩款TYK2抑制劑,其中之一是靶向TYK2、JAK1雙靶點的brepocitinib,目前正在10余項一期和二期試驗中進行評估,其中針對銀屑病、潰瘍性結腸炎、斑禿和化膿性汗腺炎的5項二期研究,都產生了具有統計意義的結果。
還有專門致力于做TYK2管線的初創公司。12月20日,Sudo Biosciences宣布完成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賽諾菲風投。這家公司開發了四條TYK2管線,包括一種潛在同類最早、最佳的腦滲透候選藥物,有可能用于多發性硬化癥、阿爾茨海默病和肌萎縮側索硬化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激發了TYK2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中國JAK抑制劑市場起步較晚,2017年一代JAK抑制劑才上市,在TYK2抑制劑研發上國內藥企并不遜色。諾誠健華是其中最受關注的一個。就在12月18日,諾誠健華宣布,公司開發的TYK2抑制劑ICP-332治療中重度特應性皮炎(AD)II期臨床研究達到主要終點,目前尚無TYK2抑制劑獲批用于治療特應性皮炎。此外,諾誠健華還有另一款處于一期臨床的ICP-488,去年8月已完成首例銀屑病患者給藥。
此外,百濟神州、高光制藥、海思科等藥企,也都在開展TYK2靶點藥物研發。
新一輪的靶點角逐,已在國內啟動。
撰稿|李傲
編輯|江蕓 賈亭
運營 | 廿十三
圖源丨視覺中國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