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主導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已經快5年沒有更新,都快被行業所淡忘了。如今,面向社區衛生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醫保系統正在嘗試推出新的基層用藥規則。
近期,湖南省醫保局羅列出一份“2023年基層醫療機構藥品采購清單”,要求基層醫療機構不得采購清單外藥品,現有清單外藥品銷庫存時間截至2023年12月10日。
湖南的這份清單包括了1.28萬個藥品品規,其中聯動目錄9637個、中選目錄1385個、監測目錄960個、國談目錄632個、短缺藥品目錄77個、備供目錄70個、國談仿制藥36個、定點供應目錄3個。湖南明確了基層醫療機構使用這些藥品的采購價格,并且嚴禁以各種方式實施變相折扣、返點等違規交易行為。
基層醫療機構原本以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品種為主,但自從2018年以后,業界翹首期盼基藥目錄的調整工作卻遲遲沒有動靜。健識局梳理發現,基藥目錄調整并未納入國務院2023下半年的重點工作任務。這可能是地方上“另起爐灶”,推出新的基層用藥規范的原因。
過去幾年,基本藥物在推行使用過程中遭遇到不小阻力,尤其是三級醫院,因規定了基藥使用比例,等于給醫院引進創新藥畫了一條紅線。如今,基藥的影子逐漸淡出,取而代之的是醫保部門主導的“基層醫療機構采購清單”,不知道會不會對醫療機構的實際用藥造成影響。
不得采購清單外藥品
湖南公布的1.28萬個基層醫療機構采購藥品品規,包括了各地掛網的聯動目錄9637個、國家或省級集采的中選目錄1385個、各地集采需要監測品種目錄960個、國談目錄632個、國家短缺藥品目錄77個、備供目錄70個、各地掛網的國談仿制藥36個、國家定點供應目錄3個。
這一份目錄基本將集采藥品、價格談判藥品、短缺藥品等行業關注的重點品種都納入了進來,意味著基層醫療機構用藥的大擴容。
不過,基層醫療機構并不是可以隨意采買。《通知》要求,基層醫療機構要根據臨床用藥需求采購,優先采購同質量層次、質優價廉的藥品。今年7月,湖南已經對基層醫療機構使用集采藥品、基礎大輸液、其他掛網藥品等有過一個規定,此次將基層醫療機構的用藥范圍又拓寬了。
值得注意的是:基層醫療機構可以選擇同一通用名下至多5個品種,若集采中選產品數量達標,就不能再采購非中選品種。其他掛網藥品也最多采購5個品種。大輸液稍微特殊一些,規定軟袋的總采購量原則上不超過50%,其余必須為玻瓶和塑瓶。
同時,湖南醫保局沒有因為價格對基層醫療機構的用藥進行“一刀切”,列出了增補或者替換品種的使用規則。
《通知》要求,未納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藥采購范圍的藥品規格,只要單位可比價最低且差比后不超過最低價1.5倍的、采購金額不得超過該通用名該劑型藥品采購總金額40%的,就可納入采購。
為了防止臨床藥品濫用,湖南省醫保局建立了醫藥價格監測機制,加強對轄區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采購行為的監督檢查,一旦發現藥品交易價格和采購行為異常,以及臨床用藥供應保障不足等情況,及時反饋和處置。
此外,湖南要求,各生產企業作為藥品質量和供應保障的第一責任人,要加強藥品質量管理,遴選配送能力強、覆蓋范圍廣的經營企業,并及時建立配送關系,保障基層特別是偏遠地區醫療衛生機構藥品供應使用。
由此可見,基層市場擴容的同時,即將迎來更嚴格監督檢查。
基層用藥限制放開是大趨勢
業界曾對《基本藥物目錄》抱有很高的期待。因為對一些創新藥企來說,基本藥物的最大作用是解決臨床效果好的創新藥物進院問題。不過在2018年調整之后,基藥品種擴容至685種,就沒有下文了。
國家衛健委為了推行基本藥物下過很大的力氣,如規定各級醫療機構的基藥配比、考核基藥使用等。但是醫生用不用基藥,顯然不是一紙文件就能規定下來的,最終還需要看臨床實際的治療情況。
基本藥物目錄長期不更新,嚴重脫離中國醫藥產業發展的現實。曾有多位業內人士向健識局表示,隨著國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基藥目錄逐步放開是大趨勢,最終會與醫保目錄融合。
在分級診療的背景下,基層≠低端,這個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基層醫療機構承擔越來越多的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工作,按照國家衛健委的“千縣工程”的規劃:到2025年,中國至少1000家縣醫院要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水平。
米內網數據顯示,2022年,鄉鎮衛生院市場藥品銷售額達到865億元,僅占全國藥品市場4.9%。不過,“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村”的目標下,今后將由更多企業關注基層醫療市場。
如果基層醫療機構還只能守著“90%的品種必須是基本藥物”這條線,不開拓更多的治療手段,不容納更多的患者,本身就不符合醫療衛生政策的大方向。
尤其是隨著藥品集采常態化,臨床用藥規則透明,越來越多的廉價品種應當進入基層醫療機構。國家和省級集采品種加起來已經接近500個,這些藥品非常適合基層使用。基本藥物目錄不跟著擴容,基層醫療機構用藥選擇會很難辦。
湖南打響基層用藥改革的第一槍,不知道會不會在其他省份有所響應。
撰稿|小米
編輯|江蕓 賈亭
運營 | 朱穎
圖源丨視覺中國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