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哈佛團隊揭示眼部細菌感染診療納米技術新進展
如何尋求更高效、更精準的方法,為眼部細菌感染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更為可靠的策略?
如何尋求更高效、更精準的方法,為眼部細菌感染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更為可靠的策略?
眼部細菌感染嚴重者可失明,傳統診療面臨挑戰。如何尋求更高效、更精準的方法,為眼部細菌感染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更為可靠的策略?復旦-哈佛團隊結合臨床實踐和前沿納米醫學,展開系列研究。近期,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周行濤、黃錦海和哈佛大學陶偉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發表封面文章Nanomedicine for the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Ocular Bacterial Infections,揭示納米醫學技術在眼部細菌感染診療領域的最新進展。
論文闡述熒光成像探針和生物傳感器在細菌檢測領域的優勢,包括實時監測和高靈敏度檢測方面的成效;揭示新型眼部納米藥物在眼表給藥方式中的優越性、納米材料廣譜抗菌特性以及納米醫學在未來的應用潛力。
納米醫學眼部細菌感染檢測和治療總覽圖
論文作者黃錦海指出,交叉學科的融合探索具有重要意義,納米醫學為解決復雜臨床難題提供了新的診療途徑。該領域的研究,既為未來的科學研究注入更多創新能量,也在醫學實踐上為患者帶來更可靠、精準的診療方案,具有遠大前景。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周行濤教授和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眼科研究院副院長黃錦海領銜的醫工交叉創新團隊,長期深耕于眼科前沿領域,堅持“以眼科臨床問題為導向”的理念,以解決致盲性眼病臨床診療棘手難題為研究重點,融合光機電、眼球生物測量成像、納米生物材料等領域前沿技術,自主研發三維眼前節分析儀等診斷設備并推出眼部結構測量新標準、創新開發高效跨屏障遞藥系統、建立基于微量淚液的無創分子檢測技術及融合近紅外成像技術的眼病診療一體化新策略等。系列成果發表在Adv Mater、ACS Nano、Ophthalmology等國際權威專業核心期刊上,該科研團隊在眼科醫工交叉領域累計共發表SCI學術論文80余篇。
黃小敏、李蘿園為本論文第一作者,周行濤、黃錦海、陶偉為本論文通訊作者。
原文鏈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2302431
本文來源:健康界 作者:健康界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