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研究型醫院建設主題研討會”成功舉辦
建設研究型醫院既是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也是衡量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兩者內在統一、相互賦能。
建設研究型醫院既是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也是衡量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兩者內在統一、相互賦能。
2023年10月12日,“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研究型醫院建設主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健康界聯合主辦,信達生物制藥(蘇州)有限公司支持。會議由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副會長劉希華主持。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副會長劉希華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常務副會長周先志在致辭中指出,如果說三級醫院是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高原”,研究型醫院就是“高峰”。“建設研究型醫院既是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也是衡量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兩者內在統一、相互賦能,應該統籌考慮、一體推進,實現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周先志說。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常務副會長周先志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國紅到場致辭。李國紅認為,研究型醫院已經成為醫院創新的關鍵策源地,通過結合臨床實踐和深入研究,研究型醫院能夠確保新的醫學知識、技術和療法迅速從理論走向實踐。這種從實驗室到病床的快速轉化,為患者帶來更為精準高效的治療方法,從而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國紅
健康界常務副總裁程實致辭并做項目介紹。主辦單位于今年6月11日啟動了2023年的評價遴選工作,并于9月9日、9月17日在南京和成都成功舉辦了醫院申報宣講會。2023年參與項目的共有212家醫療機構,較去年的163家增加了49家,參評醫院覆蓋了全中國大部分的頂級醫院。
健康界常務副總裁程實
在上午的研討環節中,中國研究院學會副會長姚軍就“研究型醫院建設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內在聯系”這一話題進行主題分享。姚軍說,首先,建設研究型醫院符合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要求;第二,建設研究型醫院符合高質量發展人才技術要求;第三,建設研究型醫院符合高質量發展精細管理要求。
中國研究院學會副會長姚軍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北京正恒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旭介紹了“研究型醫院成果轉化平臺”應用。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北京正恒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旭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廣東省研究型醫院學會會長宋爾衛分享了研究型醫院建設模式探索的廣州經驗。宋爾衛說,醫院以建設研究型醫院作為醫院發展的突破口,目標是以臨床為導向,醫療、教學、科研、管理協同融合發展,從而建設一所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醫院。
“要辦好醫院,我們需要提出一個新的理論,更重要的是把新理論轉化成產品應用到臨床實踐當中,再利用研究型醫院組織臨床實驗,攻克臨床的難題,達成國際和國內專家的共識,這也讓醫院成為培養新型復合型臨床科學的基地。”宋爾衛表示。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廣東省研究型醫院學會會長宋爾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黨委書記劉連新進行了以“安徽研究型醫院建設模式探索”為主題的演講。劉連新透露,在學科上,該院推進“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發展方式,即實施學科分層建設,學科分類支持,深入開展學科評估,集中力量、集聚資源,支持若干優勢學科率先沖擊國內一流。醫院調整“登峰計劃”學科建設項目,新一輪遴選數量從26個減少到18個,形成“優勝劣汰、能上能下”的良性競爭機制,催生學科發展動能。該院同時引導醫師主動規劃職業發展目標和成長路徑,盡早明確發展重點和主攻方向,形成人有專長的局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黨委書記劉連新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黨委書記金昌曉就“有組織的科研推進研究型醫院建設”這一話題作現場分享。他認為,研究型醫院應開展高水平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致力于高水平的轉化醫學研究,利用其臨床及多學科優勢建立研究中心,同時應培養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或臨床、研究復合型人才,成為新知識的驗證者、臨床先行實踐者和傳播者,并致力于推動循證醫學,創新性的總結、應用更有效、更安全、更適宜的醫學技術。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黨委書記金昌曉
在當天下由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黨委書記單保恩主持的經驗分享環節中,多位醫院管理者講述了自己在研究型醫院建設過程中的所思所想。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黨委書記單保恩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黃錦坤說,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在于創新,因此為了順應高質量發展,該院“十四五”規劃提出的醫院發展目標是“建設以國家呼吸醫學中心為主體的高水平綜合性研究型醫院”,愿景是打造國際先進水平的醫學中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黃錦坤
“建設研究型醫院離不開醫院高水平的學科建設,而學科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組建人才梯隊我們通過內培和外引兩種方式,堅持內部培養為主,通過人才機制推動醫教研全方位發展,形成我們自己的特色,并且最終能夠輻射帶動基層單位。”黃錦坤說。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李子禹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李子禹著重提到了該院成果轉化方面的成績。2016年以來,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以科技成果轉化簽訂的技術轉讓合同有17項,總金額超過1.5億元人民幣。2022年醫院榮獲了北京大學第六屆產學研合作先進集體一等獎,也成為北京市最早一批以“作價投資”方式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醫療衛生單位。醫院未來的愿景是建設好“患者首選的國際化腫瘤集團中心”。
在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院長、廣東省研究型醫院學會常務副會長文衛平主持的環節中,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學會會長、徐州醫科大學副校長呂凌說,省級學會未來將做好“四服務一加強”工作。第一個服務是更好地完成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動轉化項目“落地”;第二個服務是協助培養復合型人才;第三是提供研究型醫院個性化方案;第四是充分發揮智庫作用,更好地為地方政府乃至國家提供決策咨詢;最后一個是加強學會自身建設,讓究型醫院理念深入到每個醫生心中。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院長、廣東省研究型醫院學會常務副會長文衛平
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學會會長、徐州醫科大學副校長呂凌
當天下午,多位醫院管理者還分享了研究型醫院建設的經驗。大家就“研究型醫院建設與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有什么內在聯系”和“在高質量建設過程中,如何激發醫院的創新活力?如何破解‘卡脖子’問題?”等話題進行討論。
參與分享或討論的嘉賓包括:臺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黨工委書記徐穎鶴;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彬;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劉紅梅;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黨委書記曹銘鋒;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毛海蛟;哈爾濱醫科大學副校長、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院長徐萬海;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科研管理辦公室主任李俊龍;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院長何裕隆;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院長王新家;荊州市中心醫院院長毛精華;華南理工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副院長朱應昌;德陽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黃衛;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院辦主任俞曄。
多位專家在討論中表述了同一觀點:只有將研究型醫院建設好,醫院才算真正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會長何振喜
“學會為什么要做研究型醫院評價遴選?我相信我們是在把它當成事業來干。評價遴選是手段,以評促建才是目的,我們要通過評價遴選,推動研究型醫院理論繼續深化,推動研究型實踐在中國繼續‘落地’。”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會長何振喜總結道,學會將堅定不移、鍥而不舍地推動研究型醫院建設,助力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為解決醫療領域“卡脖子”等問題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文來源:健康界 作者:健康界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