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藥明康德AH股跳空低開,截至收盤,A股跌幅達9.56%,H股跌幅達10.72%。作為CRO龍頭,藥明康德也“帶崩”整個板塊。凱萊英、泰格醫藥、康龍化成、昭衍新藥等公司A股市場跌幅均在3%以上。
文 | mars
實控人巨額套現成為今日壓垮藥明康德股價的“最后一根稻草”。
6月13日,藥明康德AH股跳空低開,截至收盤,A股跌幅達9.56%,H股跌幅達10.72%。作為CRO龍頭,藥明康德也“帶崩”整個板塊。凱萊英、泰格醫藥、康龍化成、昭衍新藥等公司A股市場跌幅均在3%以上。
截圖來源:同花順app
這一切肇始于6月10日的一則減持公告。據悉,因自身資金需求,藥明康德實控人與簽署一致行動協議的股東,擬合計減持不超過總股本3%的A股股份。根據6月13日收盤價,減持市值最高將達82億元。
近一年來,A股市場生物制藥及醫療器械等相關公司股價持續回調,恒瑞醫藥、邁瑞醫療等公司先后發布回購股份公告。面對自家公司股價下跌,大多數產業資本逆勢加倉,為何藥明康德的實控人要低位套現?
1
實控人減持“帶崩”板塊
CRO龍頭藥明康德的一紙公告在二級市場掀起軒然大波。6月10日,藥明康德發布公告稱,因自身資金需求,實控人及相關方擬減持不超3%股份。
消息一出,股吧里罵聲一片。有網友表示,“見過拉高減持的,沒見過腰斬減持的。”盡管經過了一個周末的發酵,A股市場投資者仍未原諒藥明實控人這一操作。
6月13日,藥明康德AH股均跳空低開。截至收盤,A股股價跌幅達9.56%,H股股價跌幅達10.72%。盤后龍虎榜數據顯示,3家機構合計賣出7.2億元,3機構則合計買入10億元。可見機構博弈之激烈。
作為CRO行業龍頭,藥明康德的大跌也“帶崩”了整個板塊。截至收盤,A股市場同花順CRO概念指數跌幅達1.09%,其中,跌幅超3%的還有昭衍新藥、美迪西、泰格醫藥、康龍化成、凱萊英等。
對于這種板塊普跌,筆者認為原因有二:
其一,藥明康德實控人減持3%,短期對股價走勢妥妥的利空。不過,從藥明康德公告來看,這個利空的影響不至于跌停。
一方面,減持方式來看,實控人此番減持股份上限為3%,其中1%通過集合競價,2%則通過大宗交易,通過大宗交易受讓公司股權的股東要繼續鎖定6個月。另一方面,減持時間來看,藥明康德接受采訪時表示,實際上減持的發生不會早于公司發布半年報的日期。
無論是減持方式還是時間來看,對股價的影響不至于太大。但利空就是利空,實控人都開始巨額減持,這讓其它投資者難以心安。
其二,6月13日,A股市場三大指數整體收跌,尤其是北上資金大幅流出,更是給予藥明康德致命一擊。數據顯示,當日,北上資金凈流出高達135.19億元,終結連續10日凈買入態勢,創近2個月以來單日最大凈流出。盤后龍虎榜數據顯示,北上資金當日凈賣出藥明康德7.35億元。
在這背后,美債價格持續下挫,6月13日,兩年期美債收益率創2009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突破3%的整數位關口,創2007年10月以來新高。與此同時,美國5月通脹超預期加速,CPI同比攀升至8.6%。市場預計,美聯儲加息步伐將更為激進。這對CRO等成長股來說,顯然也是一個利空因素。
2
實控人低位套現“缺格局”?
上市公司股東,甚至是創始人減持,本無可厚非,讓藥明康德20多萬股東難以理解的是,實控人減持的時機,恰逢股價低位。
自2021年7月16日創下171.97元/股的新高之后,藥明康德的股價一路下滑,最大跌幅52.72%。6月10日,藥明康德股價好不容易重返百元股序列。
就估值來說,按照機構預測,2022年藥明康德凈利潤平均數為82.28億元,對應當前市盈率為33.41倍,已經處于低估區間。
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實控人仍舊選擇減持,有投資者質疑其“太沒格局了”,是不是對公司發展沒有信心。
這一點,顯然與公司高速增長的現實格格不入。2022年一季度,公司實現扣非凈利潤17.14億元,同比增長106.52%。根據此前發布的業績指引,藥明康德預計二季度收入仍將實現63%~65%的增長,繼續對2022年全年實現收入增長65%~70%的目標充滿信心。
上市公司一方面信誓旦旦地表示對公司發展充滿信心,實控人卻又在低位減持套現。藥明康德這一操作,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實在有點難以理解。
對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來說,難以擺脫的“散戶式”市場結構,注定了投資者的耐心是有限的,一味地減持和索取,只會令投資者放棄和遠離。從更長的周期來看,那些敢于在估值底部,掏真金白銀進行回購股份的公司更受投資者認可。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發布股份回購公告的醫藥公司中,逆回購資金總額過億元的共有23家。其中,邁瑞醫療、云南白藥等已經完成回購。
在A股市場,雖然上市公司或管理層回購并非拯救股價的靈丹妙藥,但這卻向市場傳遞出一種信心,也是一種穩定股價的良性操作。
歷史數據也顯示,低估值公司在回購之后超額收益明顯。據方正證券統計,A股市場股份回購短期內對股價影響較小,長期來看有一定支撐作用。上市公司發出回購預案半年后、一年后分別形成5.09%、13.18%的平均收益。
對藥明康德的實控人來說,這一點,不可不察。
*本文來源:新浪醫藥 作者:新浪醫藥新聞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