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廣大考生及家長排憂解惑,助力莘莘學子金榜題名,6月5日,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醫師報》社及成都康弘藥業集團特別策劃了“同心同盟‘精’彩
為廣大考生及家長排憂解惑,助力莘莘學子金榜題名,6月5日,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醫師報》社及成都康弘藥業集團特別策劃了“同心同盟‘精’彩綻放”中高考季專場直播,活動主題“如何緩解考前焦慮情緒,輕裝上陣?”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首席專家鄭毅教授,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劉靖教授,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杜亞松教授與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柯曉燕教授等專家領銜國內精神心理領域專家共同出席了直播并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中高考孩子的心理問題需多方重視
“即將迎來高考與中考。考生無可避免地出現情緒波動,甚至有些考生出現頭痛、失眠、食欲不振、拉肚子等生理反應,究其原因,疫情影響了許多學生原來的學習計劃,并且許多家長與學生對考試抱有過高的期待導致心理壓力較大,產生一些心理變化與問題,從而影響正常備考。如何及時地發現與處理好學生考前的情緒問題,從而正常乃至超常發揮?意義重大。”鄭毅教授意味深長地說道。
根據統計,我國34%的高三學生面臨考前焦慮的情緒問題。關于負面情緒的成因,劉靖教授專題報告中指出:青少年中樞神經系統并未發育成熟,自我調控能力差,也更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另外遺傳因素占比30%;還有孩子的人格問題,比如過度追求完美;父母過分重視成績,學校按成績排名區別對待孩子。因此,對于孩子的心理問題,需要多方重視、解決。
如何引導考生與家長正確認識與調節考前情緒問題?
“要認識到負面情緒也有益處,它能讓我們保持適當警覺。”與會專家不約而同地表示要解決考前心理問題,家長與孩子首先要調整認知,正確認識考前焦慮等情緒,“過度關注也會導致焦慮,因此父母要堅持常態化處理。”杜亞松教授提示家長不要過分渲染緊張氣氛,要用平時的相處方式對待孩子。湖南省腦科醫院馬靜教授表示,要讓孩子學會接納情緒的存在,學會認知重建,即意識到有時想法不等于客觀事實,也不等于自己的整體特征,例如“要考砸了”并不一定會真實發生,“我考得很差”并不是自己的整體特征。“把這次考試當作模擬考試,而不是高考,想象10天后舉行。”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劉金同教授娓娓道來,他指出要緩解孩子“非985/211不上”的強迫心態,使其客觀評價自己。
對于孩子心理問題的解決,父母與社會各方的作用至關重要。“家長要和孩子保持心靈溝通,這樣孩子在遇到心理問題時,才會向父母求助。”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王敏建教授表示要重視親子關系,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陪伴者,是孩子心理問題解決的關鍵力量。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心理學家羅伯特·布魯克斯說過‘人們在任何年紀都可以發展堅韌的心智。’一個關鍵是要避免做自我挫敗的假設。”柯曉燕教授以此來提醒家長不要做“孩子一定會失敗”的挫敗假設,更不要傳遞焦慮。正如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馬筠教授所說:“家長要幫助孩子多想優點,多想曾經考得很好時的愉悅感受,同時給夠孩子安全感。”
專家們不約而同地表示,父母要保持輕松,不要過度干預孩子,要給孩子一定的掌控感,考試期間不要和孩子討論考過的科目。并且在孩子提出求助心理醫生時,要正視孩子的求救信號,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而專業人員的培養,來自社會各方的支持。
鄭毅教授表示在面臨考試,非常焦慮時,例如心理問題導致無法進行考試的學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對于癥狀嚴重的,失眠的考生可遵醫囑服用短效鎮靜類催眠藥,如右佐匹克隆等。
關注重點人群 多方力量助力中國精神健康事業發展
據悉,“同心同盟,‘精’彩綻放”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診療技能提升項目是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醫師報》聯合成都康弘藥業集團共同發起公益項目。項目旨在進一步提高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群眾認知度和提升醫師的診療技能,助力《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
此次科普直播作為該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前夕舉辦,得到各大媒體的高度支持,醫師報,今日頭條、新浪新聞客戶端、百度健康、白大褂、微博衛生健康、知乎進行了同步直播,直播共收獲31.7萬人次在線觀看。
鄭毅教授表示,希望更多的民族企業能夠像康弘藥業一樣,積極參與中國精神健康事業發展中,為健康中國貢獻一份力量。最后鄭毅教授由衷地呼吁家長:要重視孩子本身勝過成績。“無論考得好壞與否,孩子永遠都是你的孩子,家長不要給孩子附加太多條件,要無條件地愛他們。”他表示在臨近考試,過分注重知識積累并不現實,但是調整心態意義重大。他也殷切地希望,所有家長不僅在面臨高考時,才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問題,更要在平時生活中關注孩子心理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才能臨危不亂,輕裝上陣!
全國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門診咨詢熱線
醫院名稱 咨詢熱線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 010-58303000
開灤精神衛生中心 0315-3020791
新鄉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0373-7095888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010-82801984
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 023-67500488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 020-8189-9120
湖南省腦科醫院 0731-89802027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0731-85292999
深圳市康寧醫院 0755-25629459
懷化市第四人民醫院 0745-2480666
宜春市第三人民醫院 4009151095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 027-85836685
南京腦科醫院 025-83712977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021-962525
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 0510-88000999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 0571-85029595
菏澤市第三人民醫院 0530-5853333
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 4008960960
長春市第六醫院 0431-89685333
本溪市康寧醫院 024-44838809
大連市第七人民醫院 0411-84689595
安慶市第六人民醫院 0556-5201010
宿州市精神病醫院 0557-12351/17755703823
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 0531-86336666
海南省安寧醫院 96363
本文來源:新浪醫藥 作者:新浪醫藥新聞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