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動圖,「 星標 」賽柏藍 ▍ 來源/賽柏藍 ▍ 作者/遙望 最大省際聯盟集采結果即將落地,覆蓋11省、12個常用大品種,31家藥企成功入局 ?1? 最大省際聯盟集采結果將落地 ? 近日,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關于發布省際聯盟藥品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及開
最大省際聯盟集采結果即將落地,覆蓋11省、12個常用大品種,31家藥企成功入局
近日,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關于發布省際聯盟藥品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及開展供應地區確認工作的通知》,隨著供應地區的正式確認,國內截至目前最大的省際聯盟的集采將進入落地階段。
最早在2020年12月21日,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公告,宣布省際聯盟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開始實施。
此次省際聯盟由
陜西、湖南、海南、山西、廣西、貴州、甘肅、寧夏、青海、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十一省(區、兵團)組成
,開展省級藥品帶量采購,并委托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承擔藥品帶量采購工作具體實施和日常事務——這是截止目前參與省份最多的省際聯盟。
據賽柏藍梳理,本輪集采針對13個品種開展,
除銀杏葉提取物外,最終復方氨基酸(18AA)、丙氨酰谷氨酰胺、天麻素、罌粟堿、托烷司瓊、脂溶性維生素(Ⅰ)、葛根素、腺苷鈷胺、膠體果膠鉍、果糖、復方甘草酸苷、法舒地爾12個品種采購成功
,其中10個是注射劑,兩個是口服制劑。
根據米內網數據,復方氨基酸(18AA)注射劑、天麻素注射液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銷售額均在30億元左右,市場規模可觀。
最終共31家藥企成功中選,除一家涉及費森尤斯卡比的合資藥企外,
其余30家均為本土藥企,涉及恒瑞、華潤雙鶴、科倫、華北制藥等頭部藥企。
11省集采聯盟文件規定,同一目錄,中選企業為2家及以上的,需進行供應地區確認。確認工作將于2021年3月17日14:30—17:30開展。
根據通知,需要確認供應地區的企業有
28家,包括四川科倫、華北制藥、樂普藥業、哈爾濱三聯、江蘇恒瑞、遠大醫藥等。
另據省際聯盟藥品集采文件的規定,11個省聯合開展的集采首年約定采購量按以下規則確定:
實際中選企業為1家的,約定采購量為首年約定采購量計算基數的50%;實際中選企業為2家的,約定采購量為首年約定采購量計算基數的60%;實際中選企業為3家的,約定采購量為首年約定采購量計算基數的70%。
據賽柏藍梳理各省份、各采購品種首年約定采購量,陜西11個品規的采購量位居11省(區、兵團)之最,包括復方氨基酸(18AA)注射劑(500ml:25g)、罌粟堿注射劑、托烷司瓊注射劑等,其次是湖南,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劑(10mg)、脂溶性維生素注射劑等7個品規采購量最大。剩余品規采購量最大的省份為山西(3個),廣西、貴州(各一個)。

(點擊查看大圖)
集采文件規定,一個品規最多3家藥企中選,從最終的中選結果來看,多數品規由3家藥企中選,將共享70%的采購量,還有部分品規中選企業在1-2家,斬獲的市場也非常可觀。總的來看,最終中選藥企均能拿下幾個省份的采購份額,市場規模不容忽視。

(單位:萬片/萬袋/萬支)
根據規定,中選企業按申報報價由低到高(當價格相同時技術標得分高的優先確定)依次交替確認供應地區,每個中選企業每次選擇一個省(區),重復上述過程,直至所有報量省(區)選擇確認完畢。
值得注意的是,11省際聯盟的采購規則規定,擬中選產品報價≥同一目錄下最低報價1.8倍的,不確定為擬中選產品,并不再替補——
也就是說,同國采一樣,11省聯盟采取了1.8倍的淘汰機制,同組最低報價的企業將獲得最大優勢。
具體來看,武漢大安制藥的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100ml:20g),華潤雙鶴利民藥業(濟南)的天麻素注射液(2ml:0.2g)、(1ml:0.1g),恒瑞的鹽酸罌粟堿注射液等藥品在這一機制下,均報出了同組最低價。
除11省集采聯盟外,“六省二區”省際聯盟、京津冀藥品聯合帶量采購、蘇浙滬皖三省一市的長三角帶量采購聯盟也引發了業內的關注。
近日,國家醫保局發布的2020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顯示,2020年,
各省普遍以獨立或聯盟方式開展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涉及229種藥品、19類醫用耗材。
2020年,全國通過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網采訂單總金額初步統計為9312億元,比2019年下降601億元。
其中,西藥(化學藥品及生物制品)7521億元,中成藥1791億元,分別比2019年下降594億元和7億元。
醫保目錄內藥品在網采訂單總金額中占比86.5%,金額為8052億元。
近日,國家醫保局局長胡靜林發表《推動醫療保障高質量發展》一文并提出,
推進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制度化常態化
,深入探索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制度改革。完善激勵機制,促進醫療機構落實藥品、醫用耗材集采政策。
規范省級醫藥集中采購平臺交易規則,加快建立并實施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
總的來看,截至目前,國家組織藥品集采、省際聯盟、省級采購嵌套下的藥品降價效應明顯。
據醫藥魔方統計,目前開展的省級集采中,
化學藥品是集采的主流,生物制品和中藥占比較少,注射劑為主要劑型,抗生素占比最高
。從各省集采的品種來看,省間的重合度不高,75%的品種省間無重復,這與各省充分探索、采購不同品種的目標相一致。
另外,各省和省際聯盟在集采規則的設置上,基本分為區分質量層次、不區分質量層次;看重價格降幅、多指標綜合評分四種情況,并互相搭配
日前,相關部門召開集采會議,
再度明確2021年的省級帶量采購以500個品種目錄,結合具體品種的國采和過評情況等繼續推進。
另據此前傳出的消息,2020年7月,業內流傳出國家集采會議內容:國家醫保局要求按照采購金額排序,覆蓋前80%的藥品約500個,各地方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數量,
具體是2021年覆蓋250個,2022年要全覆蓋,國家沒有開展的,將由各省組織開展。
可以說,依托更多主體,針對更多品種的省級、省際集采還將繼續。

本文版權歸賽柏藍(ID:Mic366)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引用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點擊關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