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判斷,零號病人在河北的出現,早于1月1日第一例本土確診病例發現半個月。這意味著,在半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內,病毒已開始在石家莊農村的隱秘傳播。 2021年的第一個10天內,河北石家莊經歷了本土新冠陽性數量由1例上升至10日的384例(包括確診病例和無癥
初步判斷,零號病人在河北的出現,早于1月1日第一例本土確診病例發現半個月。這意味著,在半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內,病毒已開始在石家莊農村的隱秘傳播。
2021年的第一個10天內,河北石家莊經歷了本土新冠陽性數量由1例上升至10日的384例(包括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驚魂時刻。此前,河北已約160天沒有新冠病毒病例。
這是自去年4月武漢疫情平息后,規模最大的新冠疫情本土爆發事件。
防控等級最高的“封城”在河北石家莊市再現。也是在10天內,石家莊、邢臺完成從發現新冠確診病例、到1300萬人的第一輪大規模核酸檢測完成、居家令等限制人口流動系列舉措。“(石家莊)疫情可在幾個星期或一個月內得到控制。”專家張文宏對石家莊疫情給出了樂觀的預測。
但依舊找不到零號病人。
基因測序顯示病毒毒株來自境外輸入,初步判斷,零號病人在河北本土的出現在2020年12月15日之前——早于1月1日第一例本土確診病例發現半月。
零號病人和最早的本土病例發現的時間差,正是病毒的隱秘傳播期。這意味著,在半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內,新冠病毒已開始了它在石家莊農村的隱秘傳播。
如果說境外輸入的病毒像一顆小火星,為何它能穿越境外輸入病例防控、航班熔斷等種種封鎖,在河北農村引爆?
此次的河北疫情,讓大家開始關注中國疫情防控最薄弱的農村。全國其它地區農村基層防控也因此有所調整,如果讓農村避免成為病毒聚集傳播的“火藥桶”?如何在中國本土病例清零之后,防止境外輸入的火星在本土“燎原”?
“空城”石家莊
此次的石家莊“封城”,比去年底武漢的封城更嚴格。在石家莊內的大部分區域,人們執行嚴格的居家隔離,不能隨意流動。

△吳靖 攝
1月8日,石家莊零下10度,“封城”已啟動。
傍晚的石家莊火車站,一個年輕的外地旅客,在此站中轉,中轉口就在站內。他卻跟著浩浩蕩蕩拖著行李箱提前返鄉的人群,誤入了高鐵站出口。他正要掉頭往回走,工作人員攔住他:“出去了就沒法再進。”他一時不知所措,四處找工作人員求助。
沒有人能幫他。“進來了可就出不去了”,另一個工作人員朝著涌出的人群重復高喊。
接著,是這個總人口1039萬的,特大城市的停擺。
高鐵站的出租車停車場,空了,公交車站臺,十幾分鐘等不來一輛車,聽旁人說,公交車1小時來一輛。晚上6點,滴滴打到一輛車,車被攔在高鐵站外步行500米的空曠處,師傅接上乘客,路上閑聊,他說,這是今晚最后一單,明天就不出來接活了——明天起,小區全部封鎖。
車從高鐵站駛向城市內環,街邊,一對運動服著裝的母子在跑步。母親喘著粗氣說,剛檢測結果出來,是陰性,但憋不住了。晚上看守的人不在,跑出來散個心,她們來自低風險小區。第二天是新一輪更加嚴格的隔離政策,新聞說,包括低風險小區的所有人要在家里繼續隔離7天。
這天,這個城市已經完成了第一輪全民檢測,僅僅用了3天時間,累計檢出陽性354人。這些陽性人員,有298個人,都來自漩渦中心、石家莊的三環外——藁城區。
在沒有有效手段抵抗病毒大規模侵襲的時刻,束手無策的人們只能選擇暫時躲避它,呆在家中。
第二天上午,手機彈出新聞,從上午9:40起,石家莊市將全面暫停公交車所有線路運營。又彈出一條新聞,從上午9:40,將全面暫停地鐵所有線路運營。隨后停運的是滴滴、共享電動車。唯一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是街邊無數輛東倒西歪的共享單車。
恐懼在年初幾日隨著確診人數不斷上升,到達頂峰,又逐漸消散。確診的225個患者,至今還沒有出現死亡病例。
但它正面臨其他城市還未遇到的新困境:防控末端環節——農村疫情的爆發。這里有4010個行政村,靠近東北邊的機場附近的農村,藁城區小果村、劉家佐村,成了重災區。
南三環邊由農村拆遷改建的回遷小區,這些小區雖屬于低風險小區,但村民仍然不被允許進出。有些人在樓下空地上散步,接近飯點時間,送餐送菜的外賣員在大門口和居民交接食物。

△吳靖 攝
一些更加偏遠的石家莊農村,當地居民拍短視頻與外界分享,村干部如何用一天時間,將通往其他村的主路封起來的:推土機推成的土堆、塑料門黏成的一道墻。
溯源和流調緊急鎖定境外輸入和機場
早在河北疫情爆發初期,一位病毒學專家根據以往的經驗判斷,“病毒的輸入應該是單一源頭。先是由機場輸入,經工作人員或高危職業人群感染,造成的傳播。”
他同時認為,冬天冷,病毒存活時間更長,這些國際入境航班,在檢測能力較弱的地方都會成為重點區域。
1月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也證實了這次河北疫情的新冠病毒的基因測序結果,排除了和本土其它病例的相關性,可能來自俄羅斯菌株。
從俄羅斯到石家莊,不僅有貨運航班,也有客運航班。去年7月31日,石家莊至俄羅斯的貨運航班開通。一架由莫斯科飛抵石家莊正定機場的客運航班還在2020年10月24日檢測出14例核酸陽性旅客,觸發了4周的熔斷機制。
以上猜測,正在逐步被官方證實。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公室主任師鑒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病毒通過機場輸入的可能性很大。他談到疫情爆發的村莊都在機場附近,一些村民在機場附近的賓館或機場務工。
在1月10日河北省的新聞發布會上,師鑒更是宣布了未來流調溯源工作的重點圍繞境外輸入病例和正定機場工作人員進行:
一是自11月以來,石家莊市作為第一或者第二入境點境外輸入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
二是近期入境人員隔離點的集中隔離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
三是自11月以來,正定機場國際貨運航班從事物品搬運從業人員。
疫情如何在農村引爆?關停基層醫療機構后藥店或成危險區域
農村基層醫療機構不能第一時間識別出發熱病人,是這次河北疫情聚集性爆發的關鍵點,也是農村疫情防控的難題。(詳見《5天新增234例,河北疫情告急!國內疫情防控最薄弱環節暴露 》)
去年,當武漢疫情爆發后,全國其它地區考慮到基層應對能力有限,資源和防護也不如大醫院時,他們通常采取的做法是——關停村衛生室、個體診所。
村醫劉立紅所在的安徽省宿松縣孚玉鎮大河村,距離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只有20公里。2020年春節,劉立紅所在的村衛生室被迫關停,7、8名村醫全力投身于衛生防疫工作。直至武漢4月8日解封前,村民有發熱癥狀一律到縣級醫院就診,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都沒“生意”。本來是防止基層醫生截留發熱、咳嗽患者,但直接關掉的“一刀切”做法,給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看病困擾,連問診日常疾病都無處可去。
那段時間,劉立紅經常接到村民電話,抱怨看病很不方便。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連衛生院都不準看病人,一有發熱就必須轉診到縣里設有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劉立紅指出,“但畢竟大多數患者都是患普通疾病,一律要求轉診,老百姓會覺得不方便,一些年老的、子女不在身邊的患者干脆直接在藥店拿藥回家,不再就診,這就更加危險。”
此次河北疫情爆發后的部分縣市采取的也是直接關停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
八點健聞獲悉的一份“泊頭市衛生健康局關于加強基層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顯示,全市個體診所、門診部、醫務部、村衛生室,即日起全面停診。納入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不允許接診,只負責本村的疫情防控工作,未納入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全面停診。文件發布日期是2021年1月10日。
河北邢臺村醫李強(化名)指出,和疫情爆發地小果村、劉家佐村的衛生室接診發熱病人不同的是,連續兩年,李強幾乎沒有接診過發熱病人,隨著他所在村衛生室全面禁止輸液,村醫遇到發熱病人也都建議轉診到縣級醫院。
但當基層醫療機構關閉或者遇到發熱病人轉診到縣醫院時,反倒導致發熱病人出現癥狀時首選去藥店。
李強證實,在去年他一發現村民發熱,建議發熱村民轉診至縣醫院時,他們都嫌麻煩。“村民家里現在都有體溫計,如果體溫偏高,大多數病人都會去先去藥店,因為藥店‘更好說話,買藥更容易’。”
在近日公布的確診病例軌跡中,“買藥”成為一個關鍵詞。據八點健聞梳理,自1月4日至1月9日,就有14名新冠檢測陽性患者有過“買藥”經歷,僅僅1月9日公布的46名病例中,就有7名出現癥狀的患者去“買藥”。如果算上“自行服藥”,數字會更多。
他們當中,有人出現咽痛、發熱癥狀后,當日騎電動車去機場附近的兩家藥房買藥,最終一家五口都檢測出核酸陽性;有人曾去趕集、商場購物、飯店聚餐后,在村診所買感冒藥;也有人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院買藥。
這種行為軌跡隱藏著一條危險的病毒傳播鏈:患者往往出現癥狀,才會想到去藥店購藥,那么購藥行為就存在傳播風險。而自行服藥后癥狀暫時消失,又會使他們潛藏在普通人群中,難以被發現。在一次次婚禮、趕集、聚餐中,狡猾的病毒如火苗般逐漸蔓延藁城區的大小村莊。
而當家門口的診所、衛生室停診,疫情又增加了人們對感染風險的擔憂。加之路途遙遠,大部分村民并不愿去醫院,在這種情況下,藥店就成了必然選擇。
對此,一些城市也有相關應對措施。
一份署名為“保定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蓋章文件顯示,不具備核酸檢測能力的基層醫療機構,不允許售賣退熱、止咳類藥品。
藥店并未被禁止售藥,但要求購藥者出示本人身份證及患者3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在店員開展流行病學詢問和信息登記,方可購藥。
但多位專家表示,這類文件并不能減輕藥店傳播風險:相較于醫務人員,藥房工作人員對于新冠難以鑒別、診斷,更缺少相關知識培訓。即便有些地方開始要求藥店登記患者信息,開展流行病學詢問,但登記完以后,并不會將“病人”轉診到醫院,甚至一些藥店為了利益、避免牽連,不登記就出售藥物。
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發現病人的能力”
李強又回到了一年前,他所在的村已經有基層醫療單位掛出停診、限制售藥的標語。做為村醫的他,現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封村”,禁止人員流動。即便是人員本縣內流動,也要提供3日內的核酸檢測證明。
村里面的廣播又像去年一樣響起來,告誡村民:盡量不要出家門,不要串門,不要聚集。
陜西省山陽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徐毓才認為,在武漢疫情早期,由于對于新冠肺炎還有很多未知,基層醫務人員對于疫情防控也不很熟悉,因此一些地方決定關閉診所實屬無奈之舉。現在隨意關閉基層醫療機構就有點兒欠妥。
他繼而指出,疫情防控中,所有基層醫療機構承擔的最核心任務就是“發現”病人,提高發現病人的能力。“基層醫療機構是疫情防控的第一哨點,根本不能關,如果關了,疫情防控的第一哨點就失明了。”
武漢大學健康學院院長于學杰和徐毓才的觀點一致,他們并不認為關停農村基層衛生醫療機構是最佳選擇:“主要還是加強鄉村醫生的教育,讓他首先能夠懷疑可能是新冠,盡管沒有檢測手段,但是發現類似病人,知道這些病人癥狀是什么,可以通知上級單位,及時將樣本送到有能力檢測的地方免費檢測。”
吳靖、陳鑫|撰稿
王晨|責編
朱雪琦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ID:HealthInsight)
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本文來源:八點健聞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