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思齊俱樂部 ▍作者/付沛瑤 醫藥代表請查收,這四個細分領域被看好 前不久,各省市剛陸續公布了第三批國采落地的具體執行日期,這兩天就不斷有第四批帶量采購預測產品名單流出。先不管這份名單靠不靠譜,可以預見的是,在醫保控費的浪潮中,基本沒有品
醫藥代表請查收,這四個細分領域被看好
前不久,各省市剛陸續公布了第三批國采落地的具體執行日期,這兩天就不斷有第四批帶量采購預測產品名單流出。先不管這份名單靠不靠譜,可以預見的是,在醫保控費的浪潮中,基本沒有品種可以“獨善其身”。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醫藥人的職業也面臨著比以往更大的壓力,一旦產品中標或者未中標,都很可能面臨團隊調整或者解散的局面。所以,這兩年,不少小伙伴都會感到焦慮,轉行的想法也開始多了起來。
之前,我們也聊過醫藥人轉行的話題,但是必須明確一點:轉行的風險并不比留下來的小,甚至更大,所以一定要慎重考慮。
其實在醫藥行業還有不少細分領域,與一般的藥品領域不同,它們目前雖然還相對 “冷門”,但卻有著不錯的發展前景。如果有轉行或者跳槽的想法,不妨可以考慮下這幾個醫藥細分領域。
1、液體活檢
近十幾年來,癌癥發病死亡均呈上升趨勢,為了防控這一嚴峻趨勢,專家呼吁對癌癥要做到盡早發現、精準診斷、精確治療。
在2015年發布的《非小細胞肺癌血液EGFR基因突變檢測中國專家共識》中,推薦“血液先行,組織確認”的早篩路徑,即如果沒有現成很好的腫瘤組織樣本情況下,建議液體活檢作為基因檢測的首選。因此,這兩年,液體活檢這個領域逐漸成為全球投資風口。

(圖片來源:廣東醫谷)
據國信證券研究報告,考慮到我國腫瘤發病率、液體活檢適應癥、未來市場滲透率、未來檢測單價、患者年平均檢測次數等因素,僅針對存量腫瘤患者,不含健康人群早篩,未來5-10年我國市場潛力約為200億元。
不過這個行業目前發展尚未成熟,因為缺乏大量可靠的臨床數據,加上技術受限,費用高,患者對液體活檢并不是很認可。不過隨著液體活檢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行業監測標準的完善,這些問題都將會得到解決,那時釋放的市場容量是驚人的。
據收集,當前將液體活檢作為核心業務的公司有38家,如鹍遠基因、基準醫療、萊盟君泰、海普洛斯、求臻醫學、世和基因、為真集團、吉因加、慧渡醫療、格諾思博等。
2、CXO產業鏈領域
CXO,說白了就是醫藥外包行業,主要包括臨床前CRO、臨床CRO和CMO/CDMO三大模塊,被稱為醫藥研發行業的“賣水人”,可以幫助藥企提升研發效率、減少研發成本。


(圖片來源:富途資訊)
相比于創新藥,CXO是更具確定性的投資選擇。而且基于產業轉移的趨勢和國內政策的利好推進,中國CXO行業的發展前景還是不錯的,最重要的一點是,CXO產業不受藥品控費等政策的影響,穩定性更好。
近年來,隨著創新藥產業的加速發展, CXO行業整體保持高度景氣,業績實現穩步增長。尤其今年,醫藥外包行業股價表現亮眼。有業內人士表示,今年算是創新藥商業化的爆發元年,而CXO企業恰好能充分享受創新藥研發投入的富集。
目前來看,我國CXO產業呈現出「1+2+N」格局,頭部三家企業規模優勢已初步顯現。
第一梯隊的是藥明康德,覆蓋了CXO全產業鏈。第二梯隊為康龍化成和泰格醫藥,康龍化成主要是在臨床前CRO領域,泰格醫藥主要在臨床CRO領域。第三梯隊主要為其他細分領域。

(圖片來源:富途資訊)
3、核藥
“核藥”是比較冷門的行業,與麻精類一樣屬國家嚴管的醫藥產品,核藥行業門檻較高。而且我國核藥產業起步較晚,隨著行業滲透率不斷提高,業內認為這塊領域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是很不錯的。
據太平洋證券統計,2018年中國核醫藥市場規模約40億(出廠價收入),10年后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0億以上,這得益于設備配置量的增加,國內核藥企業仿制/licence-in不斷增加新品種,以及治療性核藥的不斷增加。總體來說,國內核醫藥行業多重利好匯聚,將迎來高景氣周期。
目前全球核醫藥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是診斷性核藥,增速平穩;陸續上市的治療性核藥將打開全球市場天花板。
目前中國核醫藥行業長期將保持東誠藥業/中國同輻雙寡頭壟斷態勢,合計占超過70%的市場,呈現雙寡頭競爭格局,兩家企業均有望長期保持較強的盈利能力。
4、干細胞
干細胞在再生醫學領域具有不可估量的醫學價值和誘人的應用前景,在系統重建、細胞替代治療、組織工程和基因治療四個醫學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價值。因此,各國家都高度重視干細胞產業的發展。
我國對干細胞行業非常重視,多次提出大力發展干細胞技術。2019年科技部關于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等重點專項2019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國撥經費4億元,支持12個干細胞研究方向,鼓勵干細胞研究和臨床轉化應用。
據數據統計,我國2012年干細胞醫療市場規模僅僅62億元,到了2018年,市場規模達到了657億元。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24年,中國干細胞醫療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1300億元。
隨著國家積極推動干細胞技術的研發和推廣,以及規范干細胞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政策的不斷出臺,我國干細胞產業的發展將潛力無限。
目前,中國干細胞醫療產業目前成熟度較低,無明顯龍頭企業,主要包括干細胞治療醫療服務業務、干細胞存儲業務和干細胞制藥業務。現有逾百家企業和機構從事干細胞研發。

其實,除了上述四大冷門醫藥細分領域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外,血液制品、抗生素化學原料藥也有著不錯的前景。近年來,發展也是有目共睹,關鍵是競爭少,供小于求,發展潛力大,受醫藥政策的影響小。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