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23日晚上,相當于美國的除夕前夜。時任總統布什在他那條心愛的蘇格蘭梗犬身上綁了相機,將視頻發在網上。那天全美的熱門話題便是白宮的圣誕節裝飾。 但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門外,停車場上卻擠滿了人,沒人關心總統的狗。 美國食品藥品
2002年12月23日晚上,相當于美國的除夕前夜。時任總統布什在他那條心愛的蘇格蘭梗犬身上綁了相機,將視頻發在網上。那天全美的熱門話題便是白宮的圣誕節裝飾。
但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門外,停車場上卻擠滿了人,沒人關心總統的狗。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
仿制藥龍頭企業梯瓦的代表和其他“友商”齊聚于此,等待著FDA第二天明兒早上開門后,第一個遞上仿制“莫達非尼”的申請。這是一款用于治療嗜睡癥的藥品,潛在的10億美元大品種。
按美國的放假規則,12月24日下午就開始放圣誕假。這些排隊的企業必須必須在24日一早就把材料遞上去,否則可能就要等到1月5日之后,那就肯定落在別家后面了。
長夜難挨,梯瓦的代表在挨凍。他們挺羨慕隔壁蘭伯西公司的人:蘭伯西開來了一輛加長豪華汽車,能輪流進去打個瞌睡。而梯瓦只是出錢在附近訂了間酒店房間,來回一趟還挺遠。
為了搶占“首仿”180天的獨家生產權,這樣的故事每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生。FDA不得不修改政策,表示不用連夜來排隊,只要按時提交申請,審批不分先后。而且FDA給各家企業寫信:懇請諸位不要再把停車場當露營地,“尤其是那些一待幾個禮拜的企業”。
不怪仿制藥企們這么拼。畢竟“把原料放進混料桶,流出來的卻是黃金”。
在過去的120多年里,梯瓦就是這樣一桶一桶地把藥從耶路撒冷賣到了全世界。2016年,梯瓦首次入選《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成為以色列第二家登上這一榜單的企業。
這家全球“最大仿制藥”企業,對于中國目前急于“出海”的國內藥企來說,有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
小國誕生大藥企
梯瓦公司一直是全球仿制藥界的標桿,真正將仿制做到極致。
梯瓦的的建立與以色列的建國歷史緊密相關。100多年前,猶太復國運動興起,號召那些曾因戰亂被驅逐、散落至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重返耶路撒冷,建立一個能“得到公眾承認、有法律保障的國家”。全球掀起了猶太人的移民浪潮。
梯瓦的前身、一家名為“S.L.E”的藥品供貨商便是在這一時期成立的。
這個名稱取自Chaim Salomon、Moshe Levin和Yitschak Elstein三位耶路撒冷的猶太裔藥劑師。由于缺少資金和資源,“S.L.E”連生產能力都沒有,他們只是用駱駝、毛驢把藥品等貨物販至巴勒斯坦區銷售。按現在的說法,這是一家醫藥流通企業。

轉折是在二戰時期。納粹“排猶運動”下,日耳曼地區的大量猶太人逃亡至中東,其中不乏一些科學家和商業人才。S.L.E.公司在這些專業人士的幫助下,在巴勒斯坦建立了藥品生產基地,并將公司更名為梯瓦制藥。
這時的梯瓦已經不僅僅做醫藥流通了,而是成為一家具備完整產銷能力的藥廠。據梯瓦官網,戰爭時期由于進口被切斷,梯瓦等本地藥廠成為當地和鄰國藥品供應的唯一來源。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宣布建國,同時宣布為“參與國家建設”的國內外企業提供減免稅收政策。梯瓦借助政策紅利,擴大生產規模,同時解決了大批人的就業問題,成為以色列當局面前的“紅人”。
1951年,梯瓦登陸特拉維夫證券交易所,成為以色列本土首批上市公司之一。
政策利好走向美國
梯瓦誕生于戰火紛飛的年代,又是猶太身份,在西方世界中比較微妙。但梯瓦并沒有局限于以色列,而是很快就把眼光放到了全世界。
早期,梯瓦“走出去”的目的地放在了北非、歐洲等鄰近國家和地區,日子過得倒也瀟灑。但很快,它的視線轉移到了比歐亞大陸更遠的地方。
這也難怪,以色列國土面積僅有2萬余平方公里。到2020年時以色列人口數量也只有921萬多人,國內生產總值約為0.4萬億美元,相當于2.5萬億人民幣,大致與我國陜西省持平。梯瓦只有面向世界,才會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很快,梯瓦把目光投向了美國。1984年,美國出臺《哈奇-韋克斯曼法》,宣布簡化仿制藥申請。企業只需要提供相應檢測證據,表明自家產品與原研藥具有生物等效性就可以提交上市申請。為了打消仿制藥企業的顧慮,美國還允許第一個向FDA提交仿制藥申請的公司獲得6個月的市場獨占期,并有權以接近原研藥的價格銷售。
這一政策極大刺激了美國市場仿制藥的供應。2000年時,全美的仿制藥處方率就突破了50%。
梯瓦成立后,一直沒能像歐美藥企一樣走上原研創新的道路,而是堅持將仿制藥作為主營業務。一方面,梯瓦自視研發能力不及歐美的百年藥企;另一方面,在中東地區,高效廉價的仿制藥有著巨大的市場機會。梯瓦很了解自己的定位在哪兒。
美國的《哈奇-韋克斯曼法》給了梯瓦機會,1985年,梯瓦先是與美國特種化學品生產巨頭W.R.Grace合資成立TAG Pharma公司,后又看準時機,低價收購了因安眠酮事件而聲名狼藉的列蒙公司,利用列蒙公司的銷售渠道在美國站穩腳跟。
這一系列行動就給梯瓦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初入美國市場的三年間,梯瓦的銷售額翻倍增長;到了上世紀90年代,梯瓦公司一半的業績都是由美國市場貢獻的。
并購暴雷
梯瓦固守仿制藥,不等于不擴張。仿制藥雖然人人可做,但主要競爭對手并不多。梯瓦在立穩腳跟后,開始進一步擴張海外市場。
早自1970年代開始,梯瓦就已經為“出海”走上了擴張并購之路,且大多都是些有名有姓之輩:如日本第三大仿制藥公司大洋商品、秘魯排名前十的企業Corporacion Infarmasa等。只是這些企業都是仿制藥公司,因此梯瓦的擴張靜悄悄。

數據來源:興業證券、公開資料
2016年,梯瓦以總計405億美元的天價收購艾爾建旗下的仿制藥巨頭Actavis Generics,直接躋身全球藥企前十名的行列,成為仿制藥界并購史上的創舉。
但連續的收購讓梯瓦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收下Actavis之后,梯瓦的負債總額達到578億美元,刷新歷史最高。梯瓦被迫走上了還債之路。截至2020年年末,公司欠下的負債仍接近400億美元。
梯瓦的巨額債務問題并不容易解決。不同于單品便可賣到百億以上的創新藥,仿制藥門檻很低,利潤空間也有限。想增收只有擴大銷售規模,但就在梯瓦連年擴張的時候,美國卻釜底抽薪。
2012年,美國國會批準《仿制藥費用法案(GDUFA)》,這預示著仿制藥的好日子到頭了。
因為美國長期的政策利好,向FDA提交申請的仿制藥數量激增,審核一度積壓。數據顯示,平均每個仿制藥上市申請批文的審評時間接近兩年半,及至2012年,FDA積壓的申請已達2800余項。
這很像中國2015年藥審改革之前的局面,不同的是,美國給創新藥單開了一條審批渠道,所以新藥申請還是很通暢的。
為了應對仿制藥申請的堆積現象,FDA出臺規定:收費!
仿制藥企業在申請時需繳納一定費用,FDA拿這筆錢招人,成立專門的仿制藥辦公室,提高審批效率。
美國仿制藥界開始進入內卷:大家都交錢,結果是仿制藥扎堆上市,價格越來越便宜。
2016年時,梯瓦在美國仿制藥市場的占有率還曾達到16%,但等到2020年時,這一比例就已降至10%不到。美國仿制藥市場不力,加之自己的一款用于治療多發性硬化癥的重磅專利藥到期,梯瓦的全球營收從2017年的223.85億美元,跳水到2021年的158.78億美元。
仿制藥還有出路嗎?
論品質,梯瓦的仿制藥絕對沒得說。2020年,行業里出了一本知名的書,叫做《仿制藥的真相》。美國調查記者凱瑟琳·埃班在書中寫道,當醫生們在替換藥品時,大多選擇梯瓦的產品,因為他們知道這家企業生產的產品“品質更好”,也“更加有效”。
因為按照美國的《哈奇-韋克斯曼法》,新藥專利過期后,仿制藥不再需要從零開始做實驗,證明自家產品的安全性和功效,很多仿制藥的品質因此難以完全保障。
資料來源:平安證券研究所
其實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仿制藥占了藥品市場的絕大部分。此前,海正藥業總裁李琰曾表示,目前國內仿制藥和創新藥的市場份額比例大致為95:5左右。即使在創新藥概念滿天飛的今天,大部分患者使用的其實仍舊是仿制藥。
真正為國民健康水平兜底的是仿制藥,從這個意義上說,梯瓦的選擇并沒錯。但梯瓦的仿制藥再好,畢竟缺乏護城河,好漢難敵四手。這也是國內恒瑞等企業強化創新的本質原因。
2020年,FDA共批準仿制藥申請 (ANDA)755個,其中中國占了80個;2021年上半年FDA的ANDA申請數是400個,中國占了40個。在創新藥之前,中國藥企早就“出海”了。
在大批ANDA獲批的同時,中國仿制藥暴露出一些問題。2018年,華海藥業纈沙坦事件就讓中國的仿制藥口碑下滑不少。如果創新藥代表了制藥行業的技術天花板,仿制藥就應成為追求質量升級的“第一人”。
梯瓦雖然在一輪又一輪的競爭面前露出了疲態,但它的產品品質依然有口皆碑,這正是梯瓦縱橫全球仿制藥行業的基礎。對中國企業來說,多下功夫提升品質,依然能在紅海市場中取得一定的空間,即便在集采的政策下,安全可靠依然是主管部門最關心的問題。
回歸“制藥”初心,或許是能從梯瓦身上學到的最重要一課。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