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中國益生菌行業正處于快速上升階段,市場需求持續擴大。然而,益生菌產品魚龍混雜,很多產品缺乏臨床試驗,市面上幾乎所有聲稱益生菌的普通食品都存在“出生證”的問題。行業急需制定統一標準,對消費市場的引導與規范迫在眉睫。 2021年11月,《益
調查顯示,中國益生菌行業正處于快速上升階段,市場需求持續擴大。然而,益生菌產品魚龍混雜,很多產品缺乏臨床試驗,市面上幾乎所有聲稱益生菌的普通食品都存在“出生證”的問題。行業急需制定統一標準,對消費市場的引導與規范迫在眉睫。
2021年11月,《益生菌食品》團體標準(以下簡稱“團標”),通過專家組審查,正式在協會官方網站及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等發布與實施。該團標第一次從行業統籌的層面,賦予“益生菌食品”的定義;第一次從行業規劃的角度,明確“益生菌食品”使用的益生菌菌株應當滿足的四方面技術要求:
一是需明確菌株號和分離來源;二是需由第三方機構進行鑒定、保藏和安全性評價;三是需經過全基因組測序且有相關科學文獻支持;四是需有進行人體或臨床試驗研究的科學文獻支持其正面評價。
團標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牽頭,“益生菌第一股”科拓生物主導,以及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熱心腸研究院、蒙牛乳業、光明乳業及伊利集團等30家單位共同參與,極大填補了行業標準的空白。

圖:11月8日,《益生菌食品》團體標準正式發布與實施
協會總工程師李宇介紹說,制定團標的核心工作圍繞產品定義、法規依據、菌種菌株范圍歸屬等展開,充分考慮到了行業與市場的發展趨勢,明確了:
在保質期內,即食型益生菌食品的活菌總數不得少于10的七次方CFU;加工用益生菌食品,應能滿足終端產品的活菌數量的要求。
這樣的標準,高于2019年5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評審規定(試行)》,以確保團標能夠為產品質量保駕護航,為“益生菌食品”品類設定準入門檻。
按照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民政部出臺的《團體標準管理規定》要求,經過立項、起草、指標對比、征求意見、審查等程序,并通過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審核,團體標準才能予以發布實施。據悉,本部團標的每一項指標,均由協會組織專家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討論,并邀請權威技術院校、大型企業、行業研究機構等參與,在充分聽取專家、企業等各方意見,修改完善后才進入發布流程,以確保團標發揮引領作用,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11月25日,“《益生菌食品》團體標準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圖:11月25日,“《益生菌食品》團體標準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本次新聞發布會上,協會還啟動了團標標識的發布儀式,標識由益生菌與地球的平面幾何圖形所構成,以藍色背景象征科技與準則,以益生菌托起地球的造型,象征益生菌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意義。
據悉,益生菌產業最核心的是菌株資源,而中國核心菌種對國外的依賴度超過90%。在酸奶這個家喻戶曉的產品上,對國外的依賴度幾乎達100%,這與益生菌行業在我國起步晚、研究基礎薄弱等原因有關。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以科拓生物首席科學家張和平教授為首的科研團隊,利用現代微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相結合的方法,篩選出多株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的益生菌和用于發酵乳生產的基礎菌種,在生產上突破了乳酸菌高密度發酵的多技術瓶頸,填補了我國原創性乳酸菌發酵劑與益生菌菌種資源的空白。
科拓生物還與國內眾多高校,研究院所及企業合作,從亞洲各地自然發酵食品,健康人群腸道和母乳分離鑒定保藏乳酸菌21268株,建成了亞洲乃至世界上超大規模的乳酸菌菌種資源庫。據悉,科拓生物的益生菌產品已通過248項國家反興奮劑中心檢測,成為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指定的備戰保障產品,為13支國家隊1200余名國家運動員提供營養保障。
歐睿數據顯示,我國益生菌產業以每年高于15%的增速快速發展,2020年,產品消費規模達850億元人民幣。伴隨著益生菌行業與營養研究的不斷實踐,國人健康意識、保健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標準+標識+科研”三駕馬車的驅動下,中國益生菌已廣泛應用于健康醫療、食品工業、動物健康養殖、農業種植等領域,行業有望挺進千億市場。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